运动心理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814064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心理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运动心理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动心理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心理学复习重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心理部分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第一个被视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特里比特的对运动员成绩影响的研究实验。 科曼*格里菲思于 1925 年在美国创建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 运动体验:就是从运动过程所提供的刺激中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感知觉参与的综合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 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对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的表象。 体育运动中动作记忆的特点:1 多种感知觉

2、参与 2 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 3 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 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操作思维:是伴随操作活动的思维,思维和操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直觉思维:体育运动中,人们的决策往往不是完全一句准确的知觉和严密的思维做出的。 奈德弗将注意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和方向:1 广阔-外部注意 适合于把握复杂运动情绪(足球篮球)2 狭窄-外部注意 反应短暂时刻需要这种注意(击球或对抗)3 广阔内部 善于分析 4 狭窄内部 敏感把握身体感觉(射击 跳水) 高峰表现是指:超出一个人在某一情境中正常机能水平的行为表现。 刘畅体验是一种忘却自己我、全身心投入活动,对过程的体验本身就是乐趣和享受,并产生对

3、运作过程的控制感的理想内部体验状态。 自我概念: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座位一种行为方式,会相对稳定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认知。 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自我效能信念:自我效能知觉一旦升华为自我效能信念,就会较稳定地存在于个体的自我概念体系之中,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引起动机的的条件是内在的需要和外部的诱因。 追求成功的动机:我们把趋向某种成就活动、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以达到成功或完美的境地的动机。 目标定向类型:任务参与型和自我参与型。 心理学家韦纳将: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

4、身心状况、其他因素按性质归纳到 因素来源、稳定性和可控制性三个维度之内。 体育动机的培养通过:目标设置、创设佳境、归因教育、积极反馈、价值寻求、教室行为对内在的动机提高起到明显的作用。 动作技能:在完成一项任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顺利进行。 心智技能:指顺利完成某些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指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方式。 运动技能分为开放性和闭锁性。闭锁性运动技能对外界帮助的依赖较低,开放性相反。 构成心理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反映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 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觉、运动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

5、量方面的特点。如动作幅度、方向、速度等。 视觉表象:是指我们看到过的动作在头脑中的重现。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体原因:1 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 2 运动技能学习的性格差异 3 运动技能学习的气质差异。 练习: 反馈: 运动技能的迁移: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正、负迁移。 迁移的理论:1 形式训练说 2 共同要素说 3 经验类化说 4 关系理论 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影响、制约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改善和体现,可以促进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

6、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任务定向的目标强调同自己过去比较注重努力程度,只要刷新记录就会产生成功感。 自我定向目标强调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在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上建立成绩标准,即使与他人成绩相通,但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少一些,也会产生成功感。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 自我暗示训练法: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 调节学生注意的方法:1 课前引导 2 暗示调节

7、 3 激励调节 4 转移调节 5 环境调节 体育学习中的胆怯与恐惧主要是: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能力而产生的对某个动作或某个联系的害怕情绪。提高运动能力是消除学生胆怯、恐惧心理的主要策略。 年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1 体育学习动机、兴趣方面 2 情感、意志方面的特点 性别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指女生)1 勇敢品质方面 2 进去精神方面 3 对体育活动选择方面。一树立学习动机 二卫生知识 三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四舞蹈、艺术体操 五身体素质发展 六加强对其保护 倒 U 型理论理论!我没看懂,自己看书。P255 赛前心理状态:对即将到来的比赛所表现出来的身、心两个方面变化的综合体现。1 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2 赛前冷漠状态 3 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促进形成最佳竞技状态:1 长期系统的心理训练 2 认真赛仔细赛前准备 3 进行模拟训练 4 强调整体练习 5 制定内在目标 6 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环境,增强自身适应力。这是从从动机、自信心、专注、情绪、控制和自我意象五方面做准备。 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P298 注意关键词,自己随便忽悠。 体育心理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综述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 各张小结自己看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