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965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教研室 高仰来,定义,天灸疗法,又称之发泡灸。天灸治疗法通过药物敷贴穴位,使药物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体现内病外治之功。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是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专家组在古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规范出来的一项技术,对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适应症,适应症: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寒哮证”,排除有禁忌症的患者。,禁忌症,(1)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患者 (3)孕妇、血证、发热及皮肤对药物特别敏

2、感者。,治疗原理,天灸疗法通过药物敷贴穴位,使药物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体现内病外治之功,起到温肺行气、祛痰平喘的作用。选用膀胱经背腧穴及任脉穴位来治疗。,选穴依据是: (1)哮证与肺脾肾相关的中医病机; (2)膀胱经背部穴位和任脉穴主治特点和性能; (3)远近和前后配穴原则; (4)三组穴位均有补益肺脾肾、理气平喘的作用,多组交替防止单一穴位刺激所致皮损及穴位耐受现象出现。,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症状,调整呼吸运动,增强抗过敏性,同时亦调整了呼吸通道的阻力和呼吸膜的通透性,从而改善肺功能。现代研究发现天灸可加快外周循环,促进免疫细胞的再循环及向淋巴

3、组织移动,增强对局部免疫反应的诱导和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IgE是哮喘特异性体质标志,该疗法可使哮喘患者IgE显著下降。,临床技术操作,(1)药物的准备: 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调和成111立方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的胶布贴于穴位上。 (2)取穴:哮证病位在肺,发病与外邪侵袭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选用膀胱经背俞穴及任脉穴。,第一组穴位:肺俞、胃俞、志室、膻中。 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膻中为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

4、线的中点。,第二组穴位:风门、膏肓、脾俞、天突 。 风门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脾俞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天突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第三组穴位:肾俞、定喘、心俞、中脘。 定喘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心俞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贴药,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每次贴药1个小时,10天贴1次,治疗3个月,共9次。 3组穴位相配均有补益肺脾肾、理气平喘的功用。背部俞穴均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技术

5、要领,(1)药粉予以姜汁调配应干湿适度,每8g药粉加入9ml姜汁; (2)药物大小、形态应一致,制成111cm3大小的药饼; (3)选穴要准确; (4)每次贴药时间应该保证1小时。,注意事项,(1)最佳敷贴时间为夏季三伏天和冬季三九天; (2)敷贴药物即做即贴,保证药物有效成分少挥发。做完的药物马上使用,30分钟后弃用; (3)在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韭菜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4) 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可能的不良反应: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无明显不适可

6、不予以处理,但自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外涂皮炎平霜、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局部皮肤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泡,防治破损,外涂以氧化锌油、宝肤灵、万花油等烫伤软膏。,水泡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红药水、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消炎,防止感染,可适当予以珍珠层粉、云南白药涂抹促使创口愈合。全身皮肤过敏,可自服抗过敏药物:息斯敏、敏迪、扑尔敏、赛庚啶等,全身过敏症状严重或伴有发热,建议前往医院诊治。 天灸疗法操作安全、方便、无副作用,且费用较为低廉,能被广大患者接受,可减少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复发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医疗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7、,特 色,天灸疗法对于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且费用较低廉,能被广大患者接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后,预期可减少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复发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医疗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意义。,病因病理,1.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该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疾病,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 亲属患病率也越高。哮喘患儿双亲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气道反应性增高。目前,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 表明存在有与气道高反应性、IgE

8、调节和特异性反应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包括吸入物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病理:疾病早期,因病理的可逆性,肉眼观解剖学上很少器质性改变。随着疾病发展,病理学变化逐渐明显。肉眼 可见肺膨胀及肺气肿,肺柔软疏松有弹性,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含有粘稠痰液及粘液栓。支气管壁增厚、粘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粘液栓塞局部可发现肺不张。显微镜下可见气道上皮

9、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粘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纤毛上皮剥离,基底膜露出,杯状细胞增殖及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加等病理改变。若哮喘长期反复发作,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肌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下纤维化等,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2.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 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或吸入风媒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的宣发,以致津液凝聚

10、,痰浊内蕴。 饮食不当 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或因进食海羶鱼蟹虾等发物,而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干于肺。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对不同食物致病的敏感性亦有区别,古有“食哮”“鱼腥 哮”“卤哮”“糖哮”“醋哮”等名。 体虚病后 体质不强,或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以致肺气亏虚,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火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体质不强多以肾虚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脾虚为主。,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第二次呼吸学分会全国哮喘会议(青岛)上提出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

11、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和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增加15以上;且FEV1.0增加绝对值200ml。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5)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咳嗽。,2.分期标准 参照1997年第二次呼吸学分会全国哮喘会议(青岛)上提出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1)急性发

12、作期: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 (2)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3.病情分度标准: (1)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分度 轻度:步行、上楼时气短,可平卧,讲话连续成句,呼吸频率轻度增加,无辅助呼吸肌活动和三凹征,双肺闻及散在哮鸣音,无出汗,可有焦虑或尚安静,脉率100次/分,使用2激动剂后PEF占正常预测值或本人平素最高值70,PaO2正常,PaCO240mmHg,SaO20.95。 中度:稍事活动气短,喜坐位,讲话常有中断,呼吸频率增加,可有辅助呼吸肌活动和三凹征,双肺闻及响亮、弥漫哮鸣音,有出汗,时有焦虑或尚安静,

13、脉率100120次/分,使用2激动剂后PEF占正常预测值或本人平素最高值5070,PaO26080mmHg,PaCO240mmHg,SaO20.95。 重度:休息时气短,端坐呼吸,讲话单字,呼吸频率常30次/分,常有辅助呼吸肌活动和三凹征,双肺闻及响亮、弥漫哮鸣音,大汗淋漓,常有焦虑或尚安静,脉率120次/分,使用2激动剂后PEF占正常预测值或本人平素最高值50或100升/分钟或作用2小时,PaO260mmHg,PaCO245mmHg,SaO20.90。,危重:不能讲话,胸腹矛盾运动减弱、乃至无,嗜睡或意识模糊,脉率120次/分或脉率变慢或不规则。 (2)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病情分度: 间歇发作:

14、间歇出现症状,每周1次短期发作(数小时数天),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发作期间无症状,肺功能正常,PEF或FEV180预计值,PEF变异率20。 轻度:症状每周1次,但每天1次,发作可能影响睡眠和活动,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PEF或FEV180预计值,PEF变异率2030。 中度:每日有症状,发作影响睡眠和活动,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PEF或FEV160,80预计值,PEF变异率30。 重度:症状频繁发作,夜间哮喘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睡眠,体力活动受限,PEF、FEV160预计值,PEF变异率30。,中药治疗,(1)发作期 冷哮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 本方用射干、麻黄宣肺

15、平喘,豁痰利咽;细辛、半夏、生姜温肺蠲饮降逆,紫菀、款冬花、甘草化痰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和中。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泻肺涤痰;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用小青龙汤,并可酌配杏仁、苏子、青皮等利气化痰;若痰稠胶固难出,哮喘持续难平者加猪牙皂、白芥子豁痰利窍以平喘。(加减),热哮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 方中麻黄宣降肺气,既能定喘,又能解表,杏仁降逆平喘,两药相伍,宣肺化痰定喘之功更强;桑白皮、黄芩清肺热而止咳平喘,二药相配,一味宣肺降逆,一味清化热痰,使表证得解,痰热得清,以消除致病之因;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化痰,与麻黄、杏仁配伍,一宣一降,以加强宣肺化

16、痰平喘之功;白果味甘性涩,既能化痰袪 浊,又可敛肺平喘,并可防麻黄过于耗散之弊;甘草调和诸药。总之,本方为宣、清、降三法共用,共奏宣降肺气,化痰平喘,清热解表之功,使风寒外解,肺气宣畅,痰热内除,则喘咳自平。,(2)缓解期 肺虚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补肺,佐防风实表固卫散邪。怕冷畏风明显,加桂枝、白芍、姜枣等调和营卫;阳虚甚者,加附子助黄芪以温阳益气;若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粘,口咽干,舌质红者,可用生脉散加北沙参、玉竹、黄芪等益气养阴。 脾虚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本方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陈皮、半夏理气化痰。若脾阳不振,形寒肢冷便溏加附子、干姜以振奋脾阳。 肾虚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前方偏于温肾助阳,后方偏于益肾纳气。阳虚明显者,肾气丸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阴虚明显者,七味都气丸加麦冬、当归、龟胶。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