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学总论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507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学总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介入学总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介入学总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介入学总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介入学总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入学总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学总论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第一章 总论,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包括血管系统介入和非血管系统介入。,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1928年,Santos 完成第一例经皮穿刺主动脉造影。 1931年,Dos Stantos用针穿刺腹主动脉行动脉造影。 1940年,Farinas用股动脉切开送入导管行动脉造影。 20世纪40年代,开展了右心房、室及肺动脉导管技术。 40年代后期,瑞典学者Jonsson用同轴针经

2、皮穿刺颈总动脉后,将细针芯抽出,通过外套管送入细银线,再把外套针引入至主动脉弓,行血管造影。,1953年,瑞典Sven-Ivar Seldinger医师首创用套管针、导丝和导管经皮股动脉插管技术,即Seldinger技术。 1956年,Oedman、Morino与Tillander提出导管的选择性插管术。 1964年,美国放射学家Dotter开发使用同轴导管行血管成形术。 1967年,Margulis在AJR上最早提出“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 radiology”。 1976年,Wallace在“Cancer”杂志上提出“Interventional Radiolo

3、gy”的概念,此命名逐步被国际学术界认同。,1964年,Dotter和Judkins采用同轴导管技术,治疗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性疾病。 1973年,Gruntzig发明双腔带囊导管做血管成形术,从而引起“气囊热”。 1977年, Gruntzig又用此导管成功施行清醒状态下冠状动脉成形术。 80年代以来,在球囊成形术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血管内支撑器,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激光血管成形术。 1930年,Brooks首次用肌肉片栓塞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成功。 20世纪70年代,多种栓塞剂应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组织黏合剂、可脱球囊,钢圈等),设备的改良:快速换片机,高压注射器,影像增强器,DSA等。

4、监视手段:X线,超声,CT,MRI。 造影剂:离子型-非离子型 介入器械:导管、球囊、支架等。 其他:激光、微波等。,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所需器械,影像监视设备 直接X线透视 间接X线透视与DSA 超声 CT MRI,使用器材,穿刺针 导管:造影导管、 引流导管、球囊扩张导管等。 导丝:超滑导丝,超硬导丝、交换导丝,溶栓导丝等。 导管鞘 支架:内涵管和金属支架(自涨式和球囊扩张式) 其他:下腔静脉滤器、网篮、激光、微波、冷冻器材、旋切导管等。,穿刺针,结构:套针和针芯;前壁针,穿刺针,规格 长度:成人以7cm为宜,儿童以4cm为宜。 粗细:以G(gauge)表示。,导 管,材料 聚乙烯 聚氨基甲

5、酸乙酯 聚氯乙烯 聚四氟乙烯 导管内加铅、钡或铋,使之不透X线。,导 管,结构:网络导管,均质导管 外形:,导 管,规格(French , F):212F不等,成人常用5、6、7F导管,儿童常用3、4、5F导管。 Chuang导管归类法:,导 管,使用选择 长度:越短越好,但要达到检查目的要求。 外形:猪尾巴导管大血管造影,猎人头导管I、II、III型所有动静脉,Simmons导管I、II、III型颈动脉插管,MIK导管用途广泛,Cobra导管I、II、III型用途广泛,Rosch肝管肝动脉, Rosch脾管脾动脉,Judkins左、右冠状动脉左、右冠状动脉等。,导 管,接头开关:,导 管,扩

6、张器与连接管,导 管,导管鞘,导丝,一般结构:内芯为两根细钢丝,外绕以螺旋状不锈钢丝圈。 常用导丝: 固定芯导丝 可动芯导丝 重型导丝 超滑亲水导丝,导丝,外形:直型和J型。 规格 直径(英寸,in):0.018,0.021,0.025。0.028,0.032,0.035,0.038。 长度(厘米,cm):50,80,100,145,180,260。,导丝,附件:导引子 使用选择 长度:常用145cm 外径:要求与穿刺针以及导管匹配。,支架,分类 按材料分为:医用不锈钢,钛镍合金,钽,生物支撑器。 按结构分为:Z形结构,编织结构,管状结构,包绕式结构。 按支撑力分为:自扩式,球囊扩张式,热记忆

7、式。,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使用药物,一.血管收缩与扩张药物 血管扩张类药物 目的:主要用于血管造影时增加被造影血管的血流量,使图像更加清晰。 例如: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造影。,血管扩张类常用药物,罂粟碱(帕帕非林,Papaverine) 肌注或静注,每次30 60mg,24h不超过300mg。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 注射剂:2mg/支,另附每支1mg碳酸钠溶液及1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次2mg。 妥拉苏林(Tolazoline,Priscoline) 口服:25mg,34次/日;肌注或皮下注射:25mg/次。,血管收缩类药物 目的:用于减少或降低动脉血流速度或减少正常

8、组织血流量。常用于小量消化道出血的造影、治疗或肿瘤栓塞。 例如:早期肝脏肿瘤造影或栓塞。,血管收缩类常用药物,肾上腺素(Epinephrine) 总量:0.3mg/次,不宜超过1mg。 加压素(Vasopressin) 常用剂量:5mg/次。,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mide) 常用剂量:1mg/次,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5001000ml;缓慢静滴,110ug/分,不宜突然中途停药。,二.止血及抗凝、溶栓药物,止血类药物 维生素K3(Vitamin K3) 维生素K1( Vitamin K1),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鱼精蛋白(Protamine) 酚磺乙胺(止血敏

9、,止血定) 凝血酶,抗凝药物,肝素钠(肝素,肝磷脂) 作用机理:阻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妨碍凝血激活酶的形成;对抗凝血激活酶,妨碍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从而妨碍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常用剂量:6250U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制成肝素水,用于冲洗导管等。 625012500U加入10ml生理盐水,直接经导管注入血管,以达到全身肝素化。 术后抗凝用肝素5000U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ml中滴注。,华法林钠(Warfarin Sodium) 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的形成发展,溶栓治疗术后、球囊扩张术后、留置金属支架术后的抗凝治疗。 常用剂量;一般每3日给

10、药一次,成人首剂为15mg20mg,次日5mg10mg,3日后即可给维持量2.5mg5mg。 阿司匹林 潘生丁,溶栓药物,链激酶 尿激酶,三.抗肿瘤药物,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影响DNA分子的复制或功能,用于增殖细胞群的各期,甚至作用于非增殖细胞。主要包括烷化剂、大部分抗癌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此类药物仅对于增殖细胞群的某一期有作用。如氟尿嘧啶、甲氨喋呤等。,烷化剂:环磷酰胺 抗代谢药:氟尿嘧啶 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 植物类抗肿瘤药:足叶乙甙 杂类:顺铂,卡铂 激素类: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增强剂:白介素-2等,第四节 栓塞物质,栓塞目的:阻

11、断血流。 使用原则:能够在X线或其他影像手段下显影,释放或留置的全程必须在X线或其他影像手段监视下完成,以预防异位栓塞、过度栓塞和栓塞物反流。 栓塞剂要求:要求:无毒;无抗原性;异物反应小;易经导管注入;能按需栓塞不同口径,不同流量的血管;不透X线。,栓塞剂分类,按血管闭塞时间长短:短期,中期,长期。 按能否为机体吸收: 可吸收,不可吸收。 按阻塞血管部位:外围性,中央性。,一.生物栓塞剂,血凝块(Gore) 制备方法:抽自体血20ml,放入灭菌杯中,血块形成后分别切成48mm或33mm的条状备用。 使用:将血凝块0.51ml放入注射器中,再抽适量造影剂,从导管注入。 栓塞时间:624h溶解,

12、2448h 血管再通。,冻干硬脑膜(Lyodura) 制备容易,不被吸收。 片状,使用时裁成0.20.20.2mm微粒,与稀释造影剂一起注入。,二.海绵类,明胶海绵(Gelfoam) 属中期栓塞剂,血管栓塞后1419天开始吸收,3个月后可完全吸收。 根据需要可裁成任意大小。 聚乙烯醇(Ivalon) 属永久栓塞剂。,三.簧圈类,不锈钢圈(Steel coil) NT海/球栓 微型铂金丝圈(Microcoil) 可动性导丝(Movable-core guide wire),四.可脱性球囊,Debrun球囊术 Serbinenko球囊术,五.组织坏死剂,无水乙醇(Ethanol) 鱼肝油酸钠(Na

13、trii Morrhuas),六.粘胶类,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或Burcylate) 乙基阻塞胶(Ethibloc occlusion gel) 蓝色组织胺(NBCA) EVAL(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七.微粒、微球、微囊类,微球(Microspheres) 氧化纤维(Oxycel) 微纤维胶原(Avitene) 聚丙烯腈(PAN) 真丝微粒与线段(Silk particulases and line) 葡聚糖凝胶(Dextran) 丝裂霉素葡聚糖 顺铂-乙基纤维(CDDP-ms),八.碘油,碘化油 超液态碘油,九.中药类,白芨 鸦胆子油微囊,

14、电凝法 热造影剂,十.物理因素,第五节 介入放射学的 分类与范畴,一.按照介入放射学方法分类,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puncture / dranage technique) 血管穿刺,如动静脉或门静脉穿刺。 囊肿、脓肿、血肿、积液的穿刺治疗。 实质性脏器肿瘤的穿刺治疗(消融术)。 采取组织学标本。 阻断、破坏神经传导用于止痛。,灌注/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 embolization) 各种原因出血的治疗。 实质性脏器肿瘤的治疗。 消除或减少器官功能。 非特异性炎症的治疗。,成形术(angioplasty) 恢复管腔脏器形态

15、 建立新的通道 消除异常通道 其他 非包含在以上三项内的内容。,二.按照治疗领域分类,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利用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管腔狭窄。 利用穿刺(引流)术治疗囊肿、脓肿、血肿、积液和梗阻性黄疸、肾盂积水等。 利用穿刺术采取组织、病理学标本。 利用穿刺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或施加物理、化学因素治疗肿瘤或治疗疼痛。,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血管本身的病变,利用成形术及灌注(栓塞)术治疗血管狭窄、血管畸形、动静脉瘘及血管破裂出血。 利用灌注(栓塞)术对肿瘤性疾病进行治疗。 利用动脉栓塞术消除器官功能。 利用灌注术治疗非特异性炎症。 血管造影及血管造影与其他影像设备相结合的侵袭性影像诊断。,第六节 介入放射学地位与未来,放射科是诊断科室,为医疗辅助科室。 介入放射学的出现给放射科带来了生机、活力、地位。 介入放射学领域的人才竞争。 影像诊断工作的转移和兼顾。 介入放射医生的提高。,知识就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