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统计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4257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业人员统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从业人员统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从业人员统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从业人员统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从业人员统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业人员统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业人员统计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统计,第三章 从业人员统计,第三章 从业人员统计,第一节 从业人员的意义及指标体系 第二节 从业人员统计调查 第三节 从业人员构成统计 第四节 从业人员变动统计,讲授内容,第一节 从业人员的意义及指标体系,一、从业人员的定义,从业人员:指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 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作为从业人员,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必须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通过社会劳动取得报酬和收入。,就业不足人员:指非个人原因,在调查周内工作 时间不到标准工作时间的一半,并愿意从事更多 工作的人员。就业不足是就业的一种状态,而不 是失业的一种状态,不能把它视为失业人员。,

2、二、从业人员指标体系及其指标内涵,根据从业人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就业地位和 就业身份看,从业人员指标体系(构成)如下:,从 业 人 员,有酬从业人员 (被雇佣),自营从业人 员 (给自己干的),职工,个体经济单位有酬从业人员,其他有酬从业人员,国有经济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其他经济单位(联营、股 份制、外商投资经济单位),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主,个体经营者,合作经营者,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人员,其他自营人员,从业人员既包括被别的人、企业或单位所雇佣的人,也包括自营者。,有酬从业人员:(Paid employment):即被雇 佣的人员。为某一经济单位或他人工作,并按事先 约定,定期从工作

3、单位或雇主处领取工作报酬的人 员。,有酬从业人员的特点:,为他人工作,工作成果为他人所有; 不承担经营风险,仅仅是靠其所付出的劳动取得 劳动报酬的人。,自营从业人员(self employment):指直接从事 或参与经营,并直接从经营利润中取得劳动报酬的 人。,特点:自己为自己工作,拥有经营决策权、承担着 全部经营风险,其经济收入与经营利润密切相关。,职工,1.职工的含义,职工:指在各类单位及其附属机构中工作,并由工 作单位定期支付劳动报酬从业人员。,2. 按照职工的定义,下列人员不应统计为职工,退休以后重新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国家规定这部分 人只能领取退休补差,即,补差+退休金=退休前的 工

4、资。其生活费主要来源是退休金,不是劳动报酬。 但实际中,单位支付给他们的远远大于补差。 临时参加单位劳动的军工和勤工俭学及实习的学生。 以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单位的人员。他们领取的主要是救济金,而不是劳动报酬,所以不计。 家庭工:从各单位领取原材料,在自己家庭中进行工 作的家庭工,他们没有在单位中工作,所以不统计。,发包工:发包给其它单位的半成品加工、装配、包装 等工作所使用的人员,或发包给其他单位的房屋修缮、 装卸、搬运等使用的人员;发包给农村建筑队、运输 队的工程项目所使用的人员等不统计为本单位职工。 自费上大学,离开本单位自谋职业的人员不统计。 民办教师。民办教师是指“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

5、家教 员编制的教学人员。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小 学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 在单位工作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也不能计入,这主 要是和境内从业人员加以区别。,3.职工统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各单位之间相互借调和调动中的职工,为了避免重 复或遗漏,应遵循“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进行统 计。, 如借出人员、送出去培训人员、带工资学习人员、 出国援外人员、他们虽不在本单位工作,但由本单位 支付工资,应统计为本单位职工。 同样,本单位为外单位代培的徒工、借入人员等, 这些人员虽在本单位工作,但工资由原单位发放,应 统计在原单位职工中去。 有些职工要调到外单位去,但手续还未办好,档案 还在本单位,虽已到外

6、单位工作,但基本工资仍由本 单位发放,统计为本单位职工(档案在哪个单位,则 先统计到哪个单位中去)。,新增职工和退出职工队伍的人员,从办理了报 到手续或(退出手续)之日起统计(不统计)为 本单位的职工(不论是否发放工资). 新增职工:原来不是职工,现在是。如复员转业 军人,毕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学生、新参加工作 的待业青年、刑满释放参加工作人员等。 退出职工:是指原来是职工,现在不属于职工。 如自费上大学、服刑、离退休、死亡等人员。,第二节 从业人员统计调查,一、从业人员统计调查指标,从业人员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用时点指标(期 末人数)和时期指标(平均人数)两个指标来反映。,时点指标:期末或

7、期初或某一天从业人员所处的状况。,时期指标:要将时点指标转化为时期指标,只能计算 某段时期内的平均人数。它是某段时期平均每天从业 人员所拥有的数量。,分子:是指企业支付工资的所有在册人数,不论是否 出勤,是在本单位还是在外单位,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是试用工还是正式工,是长期工还是临时工。 分母:不论企业在报告期开工时间长短,一律以日历 日数作分母计。,二、从业人员资料的调查,(一)全面统计报表制度,1.含义:按照统一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 下而上逐级填报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优点:统计报表已形成为一种制度,各单位都有责任 与义务填报,政府部门不需要专门支付调查经费。 缺点:动

8、用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由于自上而下 过程中涉及的环节多。所以人为因素主观因素影响较 大,难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所以这种调查方法已降 为次一级的。,2.目前我国的劳动统计全面报表制度简介,目前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劳动统计报表主要有:,(1)年报:主要有:, 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 工业、建筑业职工人数和工资情况 职工人数增减变动情况 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 职工个人收入情况,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包括两部分,即非私营单位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和私营单位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本制度的统计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 地区全部法人单位。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非私营单位劳动统计报表制度由国家、省

9、、市、 县各级统计局组织实施。统计报表由市、县统计局布置 到本区域的各类法人单位或组织机构,各单位填报后在 规定时间内上报当地统计局,经逐级审核、汇总,上报 国家统计局。经国家统计局审核、汇总后按有关规定予 以公布。,2011-05公布实施的统计报表制度:,调查对象包括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 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以及联营经济、股份,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调 查的主要指标包括:单位就业人数、工资总额等。,私营单位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私营单位工资统 计采用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从业人员 规模在100人及以上的单位采取全面调查;从业人员 规模在2099人的

10、单位采取抽样调查,以省级为总 体,分行业门类进行抽样,抽样比为10%;从业人 员规模在19人及以下的单位不进行直接调查,根据 相关资料并结合典型调查进行推算。,劳动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统计局共同 制定的报表主要有:, 职工保险福利费用构成情况 离、退休、退职人数及保险福利费情况 企业下岗人员情况 国有企业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情况 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表式见下页),(二)抽样调查,2010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要求各企业填报: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情况年 报,集体合同签订情况半年、年报,企业人工成本情况、 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一次性报表。,(2)季报:从业人员和劳动

11、报酬情况,表 号:人社统IR3号 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0118号 有效期至:2012年11月 01 法人单位代码 02 法人单位名称: 03 法定代表人: 04 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 05 单位隶属关系 (仅限国有单位填写) 06 行业类别 行业代码 07 企业规模 08 登记注册类型 09 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人 其中,使用劳务派遣人员 人,企业人工成本情况,1特点,由部分来推断总体,时效性要求高; 调查资料不是逐级填报汇总,而是直接调查汇总; 虽然对统计部门来说增加了统计工作量从全社会 来说,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2调查方

12、案介绍,(1)调查的范围和调查对象 调查的范围:全国除台湾和港奥地区外的所有地区 调查的对象:上述调查范围内的全体中国居民,不包 括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国家统计局自1996年第3季度起正式建立了劳动力抽 样调查制度,并于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由 统计局与劳动部联合制定,由统计局组织实施、调查 结果由两家联合公布。,(2)调查组织方式 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样比为1%。全国抽取16 岁及以上88.5万人,其中城镇25万人。,(3)调查时间的确定(调查周和调查时点) 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在各季度的调查中, 第三季度为全国范围,其他一、二、四季度为城镇范围。 每季度分别在每季的

13、中间一个月即二、五、六、十一月 进行。 调查周:一般为每季度中间一个月的15号所在的完 整周。美国的调查周是指包含12号在内的完整周。 调查时点:为调查周最后一天(周日)。,(4)调查项目 (5)调查的组织实施 基本上分为三层次: 第一层:国家统计局与劳动部。其任务是设计调查 方案和调查表,统一调查项目的解释,资料的汇总 分析等。 第二层:各省统计局。按照抽样调查方案抽取调查 群(小区),负责选择和培训调查员。 第三层:被抽中的市、县统计局。负责组织入户调 查。,月度劳动力调查制度,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的通知 (国办发200472号) ,在大城市进行月度劳动力调查。,1.月

14、度劳动力调查的实施范围为各直辖市(重庆市为主城区)和各省、 自治区的省会城市的城镇和乡村。 2.调查对象为本市被抽中住户中的全部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 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 3.除二月、十月外,调查时点为每月10日零时。二月、十月调查时 点为15日零时。 4.调查项目分为按户填报的项目、按人填报的项目和抽中社区居委 会(村委会)所在社区的失业登记情况。 5.调查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概率比例抽样的办法抽取调查样本。 6.省会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组 织省会城市统计局实施,并对数据质量负责。 7.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三)普查,

15、我国的人口普查,国务院规定以后每隔10年进行一次。,第三次人口普查是82年7月1日0时,第四次是90年7月 1日零时,两者相差8年,第五次2000年11月1日0时; 第六次2010年11月1日0时。,普查的特点: 1.能全面的掌握资料。其从业人员的行业、职业、文 化程度、性别、地区等分类较细。 2.与报表方法相比,资料人为因素干预少,与抽样相 比不需进行推算,便可直接得到总体资料。 但是由于它的内容广泛详细,规模宏大、耗费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较大较长。因此,不可能经 常进行。,第三节 从业人员构成统计,一、从业人员的分类,(一)按行业和产业结构分(2003年5月统计局公布 三次产业划分规

16、定),按产业可分为三大产业;按行业可将我国从业人员分 为20(原为16大类)大类98小类。,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为:12573 万人 第一产业 1农林、牧、渔业 373.7万人 第二产业 2采矿业 553.7万人 3制造业 3491.9万人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07.7万人 5建筑业 1177.5万人,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34.4万人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73.8万人 8批发和零售业 520.8万人 9住宿和餐饮业 202.1万人 10金融业 449.0万人 11房地产业 190.9万人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90.5万人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72.6万人,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5.7万人 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