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幻灯片: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共计239张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364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39 大小:20.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幻灯片: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共计239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9页
一轮复习幻灯片: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共计239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9页
一轮复习幻灯片: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共计239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9页
一轮复习幻灯片: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共计239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9页
一轮复习幻灯片: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共计239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幻灯片: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共计239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幻灯片: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共计239张ppt)(2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6讲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第7讲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第8讲 常见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9讲 水圈和水循环,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图51,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2)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横波,莫霍界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

2、分 C以上为_,C、D之间为_,D以内为地核 (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_ (软流层以上)。 完善提醒 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地壳,地幔,上地幔顶部,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冷却凝固,花岗,固结成岩,大理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图52 (1)三大类岩石类型:A为_,B为沉积岩,C为_。 (2)地质作用 a表示冷却凝固作用。b表示_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

3、堆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c表示变质作用。d表示_。,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岩浆岩,变质岩,外力,重熔再生,3循环的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1内、外力作用比较,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地壳运动,平坦,2.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划分:地球岩石圈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的若干单元,称为板块,主要分为六大板块。 (2)板

4、块运动 a.挤压碰撞 边界 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常形成山脉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常形成海沟、海岸山脉或岛弧 b.张裂分离 边界 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 海洋中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大洋中脊,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消亡,生长,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 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基本形态:背斜和 . (2)断层 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地貌:谷地或陡崖,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向斜,4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沟谷、峡

5、谷 堆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和 . (2)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风积地貌: 、沙垄,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河口三角洲,沙丘,完善提醒 (1)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地质构造和地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岩层的弯曲变形状况,而后者指地表的基本面貌形态。,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 探究点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图53 注:冷却凝结 外

6、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1)熟悉物质循环,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2)掌握判读方法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 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大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其作用是重熔再生。 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如石灰岩、砂岩、页岩

7、等;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例1 读图54判断,图中体现出的地理过程是( ) 图54 A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B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C岩浆的冷却凝固过程 D岩浆岩的形成过程,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解析 B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岩浆接触部分的石灰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 探究点二 褶皱山与断块山 1褶皱山与断块山,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2地质构

8、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在背斜处建隧道。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

9、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在有断层的地区烈度会变大。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方法 区分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1)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即内力作用突出,而外力作用不显著时,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 (2)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

10、翼部分岩层较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科学的依据。,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例2 2012江苏卷图5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2)题。 图55,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 B C D (2)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解析 (1)D (2)C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等知识点。第(1)题,

11、解答本题必须理解图中岩层的埋藏深度是相对于图中各地的地面(地形剖面线)而言。将埋藏深度线与地形剖面线结合,恢复岩层形态(见下图),据此判断,只有处为背斜谷。第(2)题,本题考查断层的形成及其地表形态。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处岩层出现断裂且有明显下降现象。,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 探究点三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理解主要的外力作用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2.流水地貌 (1)侵蚀地貌:流水侵蚀一方面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和“U”形谷,如长江三峡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另一方

12、面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此外,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区易遭受水的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2)堆积地貌:在河流出山口处,水的流速变慢,颗粒大、比重大的泥沙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形成扇状的地貌,即冲积扇;在河流下游地区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3冰川地貌与海岸地貌,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例3 2013福建卷图56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 图56 (1)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

13、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图57 A B C D,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解析 (1)D (2)C 第(1)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和分析判断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河流枯水季节,河谷中大量泥沙沉积物由于水位下降而出露水面,在强劲风力的吹蚀飞扬作用下而逐渐被搬移堆积在沿河两岸及山坡上,因此沙丘应主要分布在河谷中的心滩、河漫滩及两岸的阶地、洪积扇以至高出河面数百米的山坡上,故D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和风力作用的有关知识。沙丘是由于河谷中大量泥沙沉积物在风力作用下沿

14、山坡上升形成的,因此是向山坡运动,B、D两项不正确,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故C项正确。,考点互动探究,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典图判读3 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典 例 精 析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58中图(a)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b)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上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读图,回答(1)(2)题。 图58,综合能力提升,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1)图(a)所示的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

15、对应于图(b)中的( ) A B C D (2)据图(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和生物化石 C丙类岩石能形成岩浆岩 D属于内力作用,综合能力提升,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方 法 技 巧 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首先要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明确过程示意图要表达的主题;其次要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理清逻辑关系。有的过程示意图中有许多方框空着,需要补全才能符合逻辑关系。判读这类图,先要在头脑中回想相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再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找出突破点,理顺关系;完成各框后,再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将所有方框和箭头验证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判断关联图,不能陷入“迷宫”,而应立足高处,居高临下,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理清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能力提升,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应 用 提 升 读图59,其中左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右图表示水循环,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e为岩石圈物质循环与水循环相互作用的环节。据此回答(1)(2)题。 图59,综合能力提升,第5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返回目录,(1)A、B、C、D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 ) AA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