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医临床护理学绪论李荣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363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中医临床护理学绪论李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6中医临床护理学绪论李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6中医临床护理学绪论李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6中医临床护理学绪论李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6中医临床护理学绪论李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中医临床护理学绪论李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中医临床护理学绪论李荣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临床护理学:绪论,远智教育 李荣 2016.12.2,2,前言,3,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临床思维的方法,阐述临床各科常见病证病因病机、诊治规律及辩证施护等内容的一门应用学科。,中医临床护理学,4,第一章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5,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6,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护,7,整体观念,辩证施护,异病同护,护病求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同病异护,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8,正治与正护法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泄之,反治与反护法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寒因塞用 通因通用,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

2、(一)护病求本,标本缓急 急则护治其标 缓则护治其本 标本同护治,9,损其偏盛 损其有余,补其偏衰,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 (二)调整阴阳,10,扶正 适用于正虚为主的病证,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 (三)扶正祛邪,祛邪 适用于邪实为主的病证,11,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 (四)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12,密不可分 相互联系,因时制宜,第一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原则- (五)三因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13,第二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方法,14,一、收集辩证资料,常用方法,第二节 中医临床护理的方法,二、分析判断病证,三、制定护

3、理计划,四、实施护理措施,五、客观评价记录,六、进行健康教育,15,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16,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17,原始社会 夏 春秋时期,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18,关于中医学的起源,在现今可见的文献中,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中的“三世医学”。,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在250万年前,人容易发生的疾病有口腔疾病、外伤、孕产疾病及小儿疾病。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护理活动。,19,神农氏教民播种,尝百草,始有药物。,这样便逐渐有了中草药的内服、外敷及动物的内脏、骨骼、甲壳等的运用。,史记补三皇本记: “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淮南子修务训: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

4、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20,伏羲氏画八卦,制九针,始有针术。,中医护理技术方面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五十二病方分别记载了热熨和针刺,这些都是最早的中医护理技术之一。,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21,礼含文嘉:“烧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始有饮食卫生。,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22,起源夏-春秋时期,医学分科,专职医生的出现,最早的医政制度建立和最早的医学制度建立,早期的病因学说以及早期的疾病诊疗等,为医学理论的形成作了基础。,周礼天官所记载的医事制度中,医师之下设有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徒”就兼有护理职能,负责看护患者。,2

5、3,1、在个人卫生方面,卫生习惯开始形成 2、在环境卫生方面,环境整洁的意识已有所提高 3、在饮食卫生方面,有了调养和治疗的意识 4、在情志方面,指出太过的情志活动会导致疾病 5、在流行病和传染病方面,人们有意识的远离和 避开传染病,周礼天官载:“以无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以滑养窍”;,起源夏-春秋时期,24,周礼: “四时皆有疠疫,春时有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春行秋令,则民大疫,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情,过则有伤。”,起源

6、夏-春秋时期,25,初步形成春秋至东汉,(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科学文化比较发达,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大量的中医护理内容散见于各种医学著作中,为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6,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奠定了 中医护理学基础,总结了以前的医学经验和知识,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内经以伪托黄帝与其臣子歧伯等的问答方式,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预防、诊断、治疗和养生等问题。 内经现存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20万字,2000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27,2、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集汉以前

7、医学精华大成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该书问世不久,因战乱而散佚,经后世搜集整理而成现今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28,伤寒论主论伤寒及杂病,确立了三阴三阳的辨证论治体系。 金匮要略专论杂病,以脏腑辨证为纲,涉及内外妇科等病症。 二书概括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精髓,实现了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统一,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仍然有效地指导着医家的临床实践。,2、伤寒杂病论,29,伤寒杂病论中医护理技术有关的内容,1、首创药物灌肠法 2、开展复苏术 3、发展中药用药法,确立了辨证施护原则 5、发明药物舌下含服 4、强调饮食护理中的禁忌原则,30,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该书收录药物365种,其

8、中植物药252种, 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3、神农本草经,书中概括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并指出药物间存在着“相须”“相使”“相恶”“相反”“相杀”的关系,这对遣药制方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31,华佗,后汉杰出的医家,发明了中药全身麻醉剂麻沸散 “五禽戏”的锻炼,把医疗、护理、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华佗是医疗体育的奠基人,创立了“五禽戏” “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也” “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腹中欲食。”,32,逐 渐 发 展,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隋唐五代时期 三、宋金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五、近代,33,一、魏

9、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虽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和频繁的战争,但文化科学技术却有长足的进步。,34,脉经,晋王叔和 所撰是此期脉学研究的最高成就。,35,腹水病人的护理: “勿食盐,常食小豆饭,饮小豆汁,鲤鱼佳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备急方,对天花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 最早指出用海藻治疗瘿病 急救方面 创面处理 饮食调护 二便失调的护理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36,肠吻合术后护理:“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饱食者,令人肠痛决漏。” “十月养胎法”认为:“饮食精熟”,二、隋唐五代时期,诸病源候论,37,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等人编撰的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对

10、1739种病候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进行了详尽的论述。,38,干金要方 千金翼方,孙思邈编撰,可称为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两书详述了唐以前的医学理论、方剂、诊法、治法、食养方法等。,39,妊娠妇女应“居处简静” 在胎教方面应禁酒及冰浆。 在临产护理上,不能让不洁者 进入产房 产后护理:“妇人产后百日已 来,极须殷勤”,千金方,1、妇产科护理,40,对初生儿应:“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也” “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见风日,若都不见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皆当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绵也。”,千金方,2、儿科护理,41,孙氏

11、高度重视母乳喂养,指出:“母醉以乳儿令身热腹满”“母怒以乳儿,令儿喜惊,发气疝,又令儿上气癫狂” 小儿要经常洗澡,但“勿以杂水浴之。”应“冷热调和” 对小儿喂养方面:“若不嗜食,勿强与之,强与之不消,复生疾病。”“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千金方,2、儿科护理,42,孙氏高度重视养生之道和食疗,如在饮食和药物选择上,强调“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孙氏还首创了脏器疗法,千金方,3、养生护理,以形补形,以脏补脏,43,主张:“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勿食生菜、生米、勿饮浊酒,勿食生肉,一切内惟须煮烂。” 并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 “食毕当行

12、步踌躇,则食易消。” “若饮食即卧,乃生百病”,千金方,4、饮食护理,44,孙氏指出:“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 “饥忌浴,饱忌沐”“沐浴后不得触风冷” “小有不好,即按摩,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 对健康人要“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行为佳,勿以健康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千金方,5、生活起居护理,45,应“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 要“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千金方,6、情志护理,46,指出:“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之日至,心力渐退食欲无味,寝处不安”所以在护理上应 “常须慎护其事”指出:“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

13、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善养老者,非其书勿读,非其声勿听,非其务勿行,非其食勿食” “于四时之中,常宜温食”,饮食“宜轻清甜淡”且“节俭”,不可“贪味伤多”,千金方,7、老年护理,47,“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千金方,8、医德,48,孙氏首创了细葱管导尿法。 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橡胶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此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熨法。,千金方,9、护理技术操作,49,这一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宋政

14、府有翰林医官院,御药院,尚药局等机构,金元政府有太医院等。宋政府还把医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纳入国家官学系统。 在法律上保护病人:“凡同居亲疾病,辄相弃绝者,杖一百” 医学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抒医理,其中就有著名的金元四大医家。,三、宋金元时期(960-1368年),50,三因极病证方论,宋代陈吴择著,将中医病因归纳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51,在临证医学方面,针灸学出现了驰名中外的“铜人”,并由王惟一撰成新铸铜人俞穴针灸图经。,52,金元四大家,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导致了新学派的诞生 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 张子和 李杲 朱丹溪,53,著名医学家李杲(gao)

15、创立了脾胃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乃生”李氏非常重视饮食、劳倦、情志三者的护理,在其脾胃论中有“用药宜禁论”、“养心神调治脾胃论”、“饮食伤脾胃论”、“脾胃将理法”等,重视调理脾胃的护理,54,著名医家朱丹溪创立了滋阴学说,在护理上独具一格,在格致余论中专辟 “饮食箴”、“色欲箴”、“茹淡箴”、“养老论”、“房中补益论”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保健护理要求。,滋阴降火护理法则的建立,55,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营养学的代表著作,提出了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及各种珍奇食品的食谱: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用苦豆汤、治腰背疼痛,骨髓虚损,身重气乏用生地黄鸡;治脾胃虚弱,泄痢久不瘥者用鲫鱼羹。,重视营养学发展食疗养生护理,56,张子和所著的儒门事亲中对肛肠患者有护理方面的记载。,57,1、李时珍本草纲目-药学巨著 2、温病护理的出现 “戾气”说认为“客邪贵乎早逐”在饮食护理方面从“论食”“论饮”“调理法”中论述了温疫病的护理要求。 对传染病要实行防疫隔离措施“疫痧人”的隔离消毒,四、明清时期,58,3、养生保健护理的发展 修龄要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养生保健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