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原理与管理-6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354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rp原理与管理-6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erp原理与管理-6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erp原理与管理-6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erp原理与管理-6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erp原理与管理-6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rp原理与管理-6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rp原理与管理-6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功能篇,第6章 主生产计划(MPS),本章介绍 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只有具备了强有力的计划管理能力,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ERP的计划模块主要包含三大部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第6章 主生产计划(MPS),6.1 MPS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6.2 粗能力计划 6.3 MPS的展开 6.4 案例:高和精工生产计划子系统实 施案例剖析,6.1 MPS的含义及其重要性,6.1.1 MPS的定义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简称为MPS)是确定某种具体产品在每一个时间段的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系统是企业编制最终产品生产计划的工

2、具,是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入口点。 主生产计划主要解决企业计划生产什么产品,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的问题,它是ERP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计划层次。 它通过对关键资源的粗能力计划,均衡安排产成品生产计划,以保证得到一份即可满足市场总量需求,也相对稳定均衡的计划。主生产计划的稳定和均衡,是ERP成功运行的基础。,6.1 MPS的含义及其重要性,6.1.2 MPS的作用 主生产计划的指导性作用。主生产计划作为生产部门的工具,指导着生产过程的运行,在这里它为生产部门指出了“将要生产什么”; 主生产计划的过渡性作用。即销售订单及预测、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和采购作业计划。,6.1 MPS

3、的含义及其重要性,6.2 粗能力计划,6.2.1 粗能力计划的含义及作用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简称为TOC)的观点。该观点认为产量和库存量是由瓶颈资源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粗能力计划的核心思想使得约束理论的精髓得到再现,即关键资源和瓶颈资源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能力 粗能力计划和主生产计划的协调。回到主生产计划层面上再看粗能力计划,它的处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转换过程,主生产计划过程是面向产品族,或者说是面向最终产品的过程,而粗能力计划过程是对与被加工产品部件相关的工作中心能力的计算过程。,6.2 粗能力计划,6.2.2 粗能力计划制定的注意事项 首先,粗能力计划应是

4、灵活机动的。 其次,粗能力计划应是粗中有细的。 此外,粗能力计划的制定应是容易理解且较为直观的。 最后,如果粗能力计划表明主生产计划所产生的能力需求存在短缺,则必须在生产实施或资源投入过程来临之前解决这一问题。,6.2 粗能力计划,6.2 粗能力计划,6.2.3 粗能力计划的制定过程 第一步:建立关键中心资源清单。 所谓能力(Capacity),是指一个工作中心在某特定时段可处理的工作量; 所谓负荷(Load),是指一个工作中心在某特定时段所完成或计划要完成的工作量。 资源清单的主要作用是发现工作中心能力与负荷之间的差值。,6.2 粗能力计划,6.2.3 粗能力计划的制定过程 第二步:判定各时

5、段能力负荷。 所谓提前期,指任何物料项目从完工日期算起倒推到开始日期的这段生产周期。 提前期从时间角度上分为: 排队时间(Queue Time) 准备时间(Setup Time) 加工时间(Run Time) 等待时间(Wait Time) 传送时间(Move Time),6.2 粗能力计划,6.2.3 粗能力计划的制定过程 第二步:判定各时段能力负荷。 提前期从类别的角度分为: 生产准备提前期 采购提前期 生产加工提前期 装配提前期 累计提前期,6.2 粗能力计划,6.2.3 粗能力计划的制定过程 第三步:生成粗能力计划 粗能力计划工作中心资源清单时段负荷情况生产准备提前期 工作中心粗能力计

6、划表,6.2 粗能力计划,6.2.3 粗能力计划的制定过程 第四步:分析各时段负荷原因 随着粗能力计划的生成,各时段工作中心的负荷量也已尽收眼底,此时管理者关心的自然是各时段造成工作中心超负荷的起因。 起因中包含了引起超负荷产品及其部件的编号和名称,该部件在BOM中所处的位置,以及部件加工时所占用资源情况的详细信息等,这些信息将帮助计划制定者在物料需求和生产能力间寻求平衡。,6.2 粗能力计划,6.2.3 粗能力计划的制定过程 第五步:调整生产能力和需求计划 粗能力计划过程的尾部环节将会对生产能力和物料需求进行初步的平衡性调整。 原则上的调整方法有减轻负荷和增加能力两种,具体做法例如延长交货期

7、,取消部分订单,再如加班加点,增加设备等等。,6.3 MPS的展开,6.3.1 主生产计划的逻辑模型,6.3 MPS的展开,6.3.1 主生产计划的逻辑模型 下面我们引出时区和时界的概念: 时区是指某一计划的产品在某时刻处于该产品的计划跨度内的时间位置。 整个计划跨度共可被分成三个时区、两个时界: 第1时区 第2时区 第3时区 需求时界(Demand Time Fence,简称为DTF) 计划时界(Planning Time Fence,简称为PTF),6.3 MPS的展开,6.3.1 主生产计划的逻辑模型,6.3 MPS的展开,6.3.2 主生产计划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毛需求的计算。即由产品

8、预测量和订单量确定的初步需求数量。 毛需求计算表,6.3 MPS的展开,6.3.2 主生产计划的计算过程 第二步计算核心过程。用分步法逐步计算出预计可用库存、净需求量和计划产出量。 净需求=本时段毛需求本时段计划接受量上一时段预计库存数量+安全库存量; 累计可用库存=上一时段累计可用库存+本时段计划接受量本时段毛需求量; 预计可用库存=上一时段预计可用库存+本时段计划接受量本时段毛需求量 +本时段计划产出量; 主生产计划计算过程表,6.3 MPS的展开,6.3.2 主生产计划的计算过程 第三步:可销售量计算。 可供销售量本时段计划产出量本期订单量 可销售量计算表,6.3 MPS的展开,6.3.

9、3 主生产计划的平衡调整过程 为了减少调整计划所付出的代价,我们须引入时区与时界的概念: 1、2时区的分界线,即需求时界,它会警告计划维护人员,先于该时段的计划产品已经进入最后的总装阶段,整个计划此时已不宜再作变动; 2、3时区的分界线,即计划时界,它会提示计划维护人员,处在该时界和需求时界之间的计划产品已经确认,系统也已经失去了对其进行自动更改的权力,此时的更改过程须由计划人员自行操作完成; 在计划时界以后的计划还未经确认,计划管理系统可对其进行修改,此时维护人员应格外注意,若要对主生产计划进行修改,应尽量将修改时间控制在该时间段范围内。,6.4案例:高和精工生产计划子系统实施案例剖析,手机外壳市场竞争激烈,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样,ERP面对的每一家企业都有着自身特殊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因此在管理信息化的道路上,专业化与个性化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衡量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