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813285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义四中高一物理必修1 导学案 NO:1 时间:2012-2015届 班级 学习小组 组内编号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编制: 高一物理备课组 审核:梁祖会【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理解当选用不同参考系时,对同一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3.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质点的概念。 2.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思维方法理想化模型。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能否将一个物体看成质点。 2.如何选取参考系描述物体的

2、运动。【使用说明】1.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用红笔标注重点、疑点2.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展示点评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达成目标3.五分钟完成测评题目【自主学习】什么叫质点,如何理解?什么叫参考系?【自学检测】(1)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2)研究机械运动可以不选取参考系。( )(3)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取地面作为参考系。( )(4)若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建立直线坐标系描述它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1.物体和质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能否看做质点子 弹 飞行100米所用时间 穿过一张薄纸所用时间地 球 绕太阳运转一

3、周所用时间 自转一周所用时间2.物体是否能被看做质点,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吗?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做质点来处理? 探究点二: 参考系选择的必要性小刚坐出租车去学校上学,汽车行驶途中小刚和司机并排而坐。1.小刚说司机没动,司机说自己动了,他们谁说得对?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司机的运动情况相同吗?3.如果比较小刚和司机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是否可以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探究点三:坐标系的描述方法及分类1.一辆汽车在某一城市内运动。 如果这辆汽车某时刻在市中心东5 km的A处,经过一段时间汽车又到了市中心西3 km的B处,我们如何描述它的位置?试着建立一个坐标系并表示汽车的位置。2.2011年3月,

4、美韩进行代号为“关键决心”的联合军事演习。要描述一艘正在海上进行军事演习的军舰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果要确定一架在空中飞行的飞机的位置,应怎样建立坐标系?提示:由于军舰在海面上演【学习反思】 运用公式求解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当堂测评】1.如图所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物体,哪些情况可将物体当做质点来处理( )A.甲中研究正在吊起货物的起重机B.乙中研究坐在翻滚过山车中的小孩坐姿C.丙中研究太空中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D.丁中研究门的运动1.2 时间和位移编制: 高一物理备课组 审核:梁祖会【学习目标】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

5、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系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1.在物理情景中,能区分时间和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难点:1.理解位移的方向性及如何表示位移。t/h1098上课下课上课下课45 min45 min10 min 2.理解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时,物体的运动情况。【自主学习】1. 如图,“8时”、“8时45分”表示_,“45 min”表示_。2.什么叫位移?【自学检测】 (1)时间不是时刻,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 )(2)第2 s指的是时刻。 ( )(3)物体做直线运动时,

6、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4)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时间和时刻的区别某中学作息时间表部分如下:起床:6:30早餐:7:007:30第一节:8:008:45熄灯:22:001.时间表中的6:30、22:00表示时刻还是时间?有什么物理意义?8:008:45之间的45 min表示时刻还是时间?有什么物理意义? 2.试用时间轴表示6:30、22:00、8:008:45之间的45 min。问题:如图为时间轴,请你标出第3 s、前3 s、第3 s初、第3 s末、第n s,并说明它们表示时间间隔还是时刻,如果表示时间间隔,则表示多长时间?探究点二:路程和位移1.探究位移

7、与路程的大小关系结合表中物体不同性质的运动,判断位移的大小与路程关系,填“”或“=”号。运动性质位移的大小比路程 曲线运动 单方向的直线运动 做直线运动但返回 2.探究矢量加法和标量加法的区别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点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最终位置变化的位移)。这位同学由A到B的位移的大小是多少? 路程是多少?试通过这个实例比较矢量与标量的运算的不同。【当堂测评】1.关于时间间隔、时刻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3 s初是一段时间间隔,这段时间为1 sB.第5 s末与第6 s初是指

8、同一时刻C.4 s内与第4 s内是指同一时间间隔D.第2 s内是一段时间间隔,这段时间为2 s2. 如图所示,质点A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一周,回到出发点。在此过程中,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2R,2R B.2R,0C.0,2R D.0,0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编制: 高一物理备课组 审核:梁祖会【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体会极限思想。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瞬时速度等概念。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重点、难点】重点:1.速度、平均

9、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 2.能在实际问题中计算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 位移的平均速度。难点:1.瞬时速度的理解。 2.在实际问题中区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自主学习】什么是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什么是速率?【自学检测】(1)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位移就越大。(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字指的是瞬时速度。( )(3)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能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瞬时速度。(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坐标与坐标变化量如图,一辆汽车从位置x1移动到位置x2,位置变化量为多少?汽车在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一个人从A点出发沿直线到达C点后

10、再返回到B点静止,如图,已知AC80 m,BC=30 m,则他走完全程所通过的路程为_,人的位移为_,位移的方向为_。探究点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有以下四个物体,请结合下表回答问题。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位置/m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1.如何比较A和B运动的快慢?2.如何比较B和D运动的快慢?3.如何比较B和C运动的快慢?探究点三:探究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概念的建立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 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刘翔以12秒88打破了

11、英国运动员保持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并夺取该项目冠军。那么刘翔的速度是多少?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他的速度是否是恒定的?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呢?2.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在上一问题中,如果要研究刘翔每次跨栏的快慢,这个速度精确吗?结合题图分析应如何来描述?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编制: 高一物理备课组 审核:梁祖会一、实验目的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3.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会测量瞬时速度。4.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掌握用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二、实验原理瞬时速度的测定: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记

12、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若测E点的瞬时速度,可测出D、F两个计数点间的位移x和时间t,E点的瞬时速度就可用 D、F间的平均速度v= 来表示。【自主学习】1.电火花计时器的特点和优点?2.电磁打点计时器特点和不足?实验探究1.在本节课的实验中:(1)使用打点计时器是先接通电源还是先拉纸带?(2)手拉纸带速度应快一些还是慢一些?(3)测量各计数点间的位移时,应一次测量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的距离,还是分段测量各段距离?2.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会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应采用什么方法?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

13、,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6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3)接通电源开关,用手水平拉动纸带,使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点。(4)取下纸带,把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以后每隔相等时间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A、B、C、D如图所示,依次测出O到A、A到B、B到C之间的距离x1、x2、x32.数据处理(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则A、B、C、D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把数据填入表中,根据数据判断纸带是否做匀速运动 位 置ABCDEFxn+xn+1/mv/ms-1(2)利用v-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练习:利用纸带上的数据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典例1】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 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 m/s。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编制: 高一物理备课组 审核:梁祖会【学习目标】1.知道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3.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致。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