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164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第一讲: 考点巡视;总述怎样鉴赏诗歌,二诗歌鉴赏步骤:,(一)在背景中理解文本(看题目、作者、注释等) 1.看题目,看题目能否揭示中心。(怀古、送别诗) 2.看作者,要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3.看注释,以往的经验是,高考试题中,如需要考联系诗人生平及背景解答问题,出题者往往以注解的形式告诉考生诗歌写作时间。考生应当细心从中揣摩出一定的内容来。,(二)重点把握整体意境,1.疏通字面意思 特别注意典故运用以及常见文化常识,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及倒装省略等。,2.挖掘深层情感 从图景中体会其心境,进而把握其意境。,(三)分析艺术手法,-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反求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

2、是语言的艺术,其语言的简 洁和丰富的表现力,是要靠一定的表现手法支撑的,如果诗歌没有了相应的表现手法,抒发的感情就会失去依托。因表现手法就是为了突出主题,抒发感情的。,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多 情 自 古 伤 离 别 , 更 那 堪 冷 落 清 秋 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3、水向东流。,1.便 纵 有 千 种 风 情 , 更 与 何 人 说 ?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 去 经 年 , 应 是 良 辰 好 景 虚 设 。便 纵 有 千 种 风 情 , 更 与 何 人 说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陆游卜算子咏梅,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从题目认识对象 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 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 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 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 从意境洞察心胸,鉴赏口诀,依考点、据命题逐一突破,第二讲: 明常识,找意象,感画面,体悟意境,附录:古诗词中重要意象举例,意象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某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味,这并非出于某

5、个诗人一时的创造,而是经过历代诗人反复地继承、运用、发展而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些意象在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运用、发展过程中便渐渐积累了厚厚的文化意蕴。有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积淀的一部分。,一、鸿雁,1. 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如: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雁,春秋迁移,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因

6、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信使”的使命。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二、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自然地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故人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 最典型的当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不仅如此,

7、月亮还是游子与故乡联系的媒介。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的俘虏营中写下的,表达了身被囚系的诗人对妻子家人的思念。诗人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想象今夜鄜州月圆,妻子独自一人在望月思念自己,妻子身旁虽有儿女陪伴,但儿女还太小不懂他们母亲的思念,并不能为母亲分忧。这样写来,写出了诗人神驰千里,黯然动容之满怀愁绪,使诗情更进了一层。,三、登高(登楼,登台) 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因此登楼怀远是常见情思: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

8、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与永恒的时间交集之点。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间,人会愈来愈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这种个人的渺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将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最有代表性的当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四、落花(落红) 落花极易让人联想到春天的逝去、人生

9、美好时光的流逝、青春的凋零、友人的离去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逝去。美丽鲜活的生命的凋零,当然会在人的心头引起阵阵的伤感。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表面写相逢的惊喜,实则感慨万千。这固然体现在今与昔的对比中,也全浓缩在“落花时节”这四个字里了。想当年,歧王宅里、崔九堂前,杜甫和友人正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大唐也正处于其全盛时期。如今,诗人和友人历经时世艰难,流落江南,他们已经到了人生的“落花时节”;大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江河日下日益衰微,也到了“落花时节”。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恨一齐涌至心头.,五、日暮(夕阳) 1 .

10、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城. 秦观满庭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 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融为一体。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不仅为全曲的意境抹上一层苍凉的色彩,而且也暗示日暮已经降临。薄暮起,乡愁便起。这已渗透至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深层,因此也就具有了永恒的动情力量。 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下面再简单地谈一下其他的一

11、些常见意象。 就动物而言 1.杜鹃(子规):悲鸟,一种表达伤春离愁思乡之情的意象。 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与杜鹃声相似的还有猿啼。 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燕子:表达喜悦之情。 如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但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 如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刻晓穿朱户。” 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

12、飞。”,4. 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来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如骆宾王狱中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但秋蝉(寒蝉)因临近生命终结,故含有凄凉之感。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5.乌鸦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常常用来表达一种黯然愁思的情境。 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植物而言 6. 菊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隐逸风范。 7

13、. 桐梧是个哀愁的意象。 如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雨打梧桐更是一个经典的孤寂哀愁的意境。 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其他 8.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冰雪的洁白、剔透、冷傲常常用来表现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9. 捣衣声(或捣练声)是一种极富家庭生活色彩的声音,常常用来表达夫妇或情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菊花 高雅 莲花 高洁

14、 杨柳 惜别 月光 思念 落叶 失意 春风 得意 浮云 飘零 落日 惆怅 冬雪 冷峻 秋雨 忧愁 鸿雁 思远 流水 叹惋 落花 感伤 大漠 苍凉 旷野 凄清 美酒 壮行 红豆 相思 竹林 闲趣 孤灯 孤苦 秋虫 凄凉 故园 乡愁 归燕 温情 枯藤 萧瑟 古琴 知音,其他一些常见意象,当然,鉴赏古诗词不能生搬硬套。如果不对原诗作具体分析,一看见某个意象就马上断定这首诗是表达某种感情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比如中国古代有悲秋的传统,秋在古诗词中就是愁的代名词。”但诗人刘禹锡的秋词却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的也是喜悦之情。 还如落

15、花是一伤感的意象,但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是: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意象不能脱离全诗的意境,这就好比一个词语你仅知道它的一般意义是不够的,你还得结合具体语境去分析它的特定含义。,第三讲: 怎一个情字了得(情感),补充:诗词鉴赏中“情景关系母题”答题模板,2005年全国高考诗词鉴赏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西归。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分析:赏情与景题,就是考意象(景物)与情感相结合的鉴赏能力。这是高考的核心题型,其他题型大多是“情景关系”题的变式。,思路:从全诗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入手,探究景物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情与景所营造的意境(一定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答题步骤:所写景物景物特征景物中包含的情感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答题模板: 全诗写了景物,这些景物(特点),营造了气氛,表达了情感。 对照参考答案,自行体会: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一句一景,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氛围。但是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花自落”“鸟空啼”之景不仅显出山的宁静,而且从中更透出伤春凄凉之情,第四讲 着一字尽得风流,扣一句提领全诗(炼字、炼句),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