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2.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3156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2.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y2.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y2.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y2.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y2.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2.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2.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 体内过程 +速率过程 药动学/药代学,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吸收、分布、生化转化(代谢)和排泄时多次穿越生物膜的过程。,生物膜结构特点: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哪个更易通过?,蛋白质组装成物质载体和离子通道,脂溶性,参与某些药物跨膜转运,某些药物作用靶位,药 物 跨 膜 转 运 的 方 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易化扩散,2.滤过,直径小于膜孔(分子量100)水溶性药物 借助膜两侧的流动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膜孔,一、被动转运 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1.简单扩散,

2、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 分子量小(200Da以下)、脂溶性大,极性小(非离子型)药物较易通过,离子型难以通过。,3.易化扩散,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 依靠载体,不耗能,可饱和,有竞争性和特异性,环境PH对药物离子化程度有何影响?结论?,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一、吸收 1.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2.影响吸收的因素 药物因素:理化性质、药物剂型、给药途径 机体因素:吸收环境、吸收部位等 3.各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 消化道给药 A 以被动扩散从胃肠黏膜吸收,主要是小肠 B 分子量小,脂溶性大,非解离型易吸收,C 首关效应 口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然

3、后进入全身 血液循环,有些药物进入肝脏就被肝药酶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减少,药物效应下降。,活性药物 大多数,无活性药物 极少数,门静脉,酶,无活性或 低活性物,活性药物,活性降低,产生活性,药物的体内过程,舌下或直肠给药:血流量大,也较迅速 注射给药 静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等 避免被破坏,起效快 吸入给药,气雾剂、粉雾剂等 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极其迅速 或治疗鼻咽局部疾病 皮肤给药,膜剂,贴剂,膏剂等 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静脉注射,呼吸道给药,舌下或直肠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消化道给药,经皮和黏膜给药,慢,快,二.药物分布 药物经血循环并通过各种生理屏障转运到各 组织器官的过程(细

4、胞间液及细胞内液) 多数不均匀,有选择性,影响包括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不易转运和代谢,储存 饱和性 竞争性 可逆性,2.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 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易透过血管壁 3.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 4.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碘 甲状腺,钙 骨骼 5.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胎盘屏障,血 脑 屏 障,再分布,三.生物转化 1.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 多在肝,药物代谢酶,结构和药理活性改变 灭活、活化、无毒变有毒 2.方式 氧化、还原、水解 结合反应 第一相反应 第二相反应 3.药物代谢酶(专一性和非专一性) 肝药酶,是肝内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

5、酶系统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 诱导和抑制。 专一性酶:对特定基团。例胆碱酯酶 4 酶的诱导和抑制(重点),肝药酶的诱导与抑制,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或合成加速的药物,药酶抑制剂:能使肝药酶活性降低或合成减少的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氯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四.排泄 1.药物的原形或代谢 产物通过排泄器官 或分泌器官从体内 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分泌 肾小管的重吸收,3.胆汁排泄:肝肠循环,血药浓度下降减慢,作用时间延长,药物,无活性结合物,胆囊,生物转化,肝脏,5.其他途径,胆道,小肠,原型药物,肠道吸收,肠

6、道,酶,门静脉,4.乳汁排泄:乳汁富含脂质、略呈酸性,脂溶性高,碱性药物,(一)药-时曲线及其意义 1.药-时曲线 以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为纵座标,用药后时间 为横座标,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绘制 出一条曲线,第三节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一、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2.药-时曲线的意义 药-时曲线的形态的意义 药-时曲线的时间段 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达峰时间 曲线下的面积,临床用药方案参考 用量、给药时间及两次给药间隔等,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的关系,画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四种给药途径药-时曲线对比图,课堂练习,同一药物三种制剂药-时曲线对比,按此给药量,哪种药更安全有效

7、?,(二)药物消除动力学过程 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 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 当用药量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或机体消除功能低下时 3.非线性消除,(三)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 1.稳态浓度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2.稳态浓度的波动幅度与每次用药量成正比 3.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二、药动学参数及应用 1.生物利用度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F A,进入体循环药量 D,给药剂量; F=A*100%/D,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2.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状

8、态时,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意义Vd反映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分布容积大的药物,组织分布广,反之则组织分布少。 推测药物分布范围。 推测药物剂量。,小常识: 人体体液组成,3.消除半衰期(t1/2) 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时间。 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预测连续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 4-5个半衰期 预测停药后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 4-5个半衰期,4.时量曲线下面积(AUC) 反映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5.清除率(CL) 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的药物从体内被消除干净 是衡量药物消除快慢的指标 每种药物都有不受血药浓度影响的CL值 可反映肝、肾功能是否正常,作业和预习任务,1.作业:教材P26,目标检测题一,二(2) 2.预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