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幻灯片:必修2-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995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幻灯片:必修2-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幻灯片:必修2-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幻灯片:必修2-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幻灯片:必修2-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幻灯片:必修2-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幻灯片:必修2-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幻灯片:必修2-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考选考),知识梳理 1.城市化 (1)概念: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_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_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_产业逐渐转移;城市_规模不断扩大。,考点一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必考),产业活动,社会经济,二、三,用地,(3)意义:,(4)动力机制_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发展与_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城市的兴起与第_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社会经济,工业化,三,2.城市化特点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推进到

2、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还比较_,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_。,低,提高,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1.上表说明,1950198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_,增长速度_;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_。 2.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 答案 1.30% 快 趋慢 加快 2.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考点突破 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密切关联。可结合下图对其进行理解:,2.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3

3、.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方法,思考 (1)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处于哪个阶段? (2)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会带来哪些城市化问题? (3)城市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往往出现什么现象? 提示 (1)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2)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3)逆城市化。,(2015浙江省1月学考)读中国和法国城市化进程图,完成12题。,1.1979年以来,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 B.农业结构调整 C.人口自然增长加快 D.城市环境质量提升 2.与中国相比

4、,法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起步晚 B.速度快 C.水平高 D.城市人口多 解析 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法国城市化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高。 答案 1.A 2.C,题组训练 (2015浙江省7月学考)读“我国20102012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12题。,1.目前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 A.城镇人口数量减少 B.农村人口数量增加 C.城镇规模不断缩小 D.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2.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原因之一是( ) A.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B.第一产业比重大幅提高 C.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务工人员向第

5、一产业回流 答案 1.D 2.C,(2016浙江衢州二中4月选考模拟)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下图为甲乙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发展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3.对甲、乙两类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 B.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 C.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4.随着城市化发展(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 B. C. D.,解析 第3

6、题,考查区域城市化特征。根据图示信息,甲图城市化水平接近80%,为发达国家,乙图城市化水平低于50%,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第4题,考查城市化特征。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别,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答案 3.C 4.B,知识梳理 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二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考选考),热岛效应,河网,生态环境,(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第二、三,城市,集聚,2.城市环

7、境问题,3.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在上海市进行的部分工程建设项目中,请选择能改善城市环境工程的选项,填入下表中相应空格内。选项代号: A.地铁一号线;B.新客站中央商场设施;C.河流污水治理;D.快速高架内环路;E.国际金融大厦;F.建立水上运动场;G.数十个低噪音控制区;H.浦东新区绿化园林;I.每年竣工住宅500万平方米;J.在余山风景区内建设“世界风光”缩微景区,答案,考点突破 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思考 (1)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衰败吗? 提示 (1)城市化是人口由乡村、郊区流入城市;逆城市化是人

8、口由市区流向郊区、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的产业集聚,功能多样,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中心地位不断增强;逆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的商业制造业等外迁,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城市外围出现新区或卫星城。发达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城市化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二战结束后迅速发展,目前只有一些发达的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似与消失、接近于一体化基础上的。一些大城市中存在空气混浊、噪音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而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大城市的居民到乡村和小城镇居

9、住,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2015浙江省7月学考)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 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 B. C. D. 解析 第1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增加了下渗,地下径流增强,地表径流减弱,植物蒸腾增强。第2题,海绵城市中储水工程可

10、以为城市绿化等提供水源,从而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减小地表径流,从而可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答案 1.B 2.A,题组训练 1.(2016浙江嘉兴市高二期末)城市发展过快经常导致暴雨后出现“看海模式”,下列各图所示做法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的是( ),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好天然水系、天然湖泊、城市道路使用石子和网格植草砖铺地等措施,有利于城市地表径流的下渗,减少城市内涝。 答案 D,(2016浙江省4月高考学考)2004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同时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据此完成23题。 2.我国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11、A.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B.耕地面积增加 C.农业技术水平提高 D.气象条件稳定 3.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 ) A.有利农业规模化经营 B.有利优质耕地保护 C.制约农业劳动力转出 D.阻碍商品农业发展,解析 第2题,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耕地面积减少,则粮食总产量增长,主要是通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单产量高导致的,与交通和气候变化关系不大。第3题,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城市发展必然侵占耕地,不利于优质耕地的保护;城市化快速发展,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出,从事农业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利于商品农业发展。 答案 2.C 3.A,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

12、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雨水利用系统。据此完成45题。 4.“海绵城市”建设对下列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增加 B.减少 C.减少 D.增加,5.“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减少城市用水量 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缓解城市内涝 A. B. C. D. 解析 本题以海绵城市建设为背景主要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4题,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增加城市的蓄水能力,减小地表径流,增加城市水分蒸发、下渗和地下径流。故D项正确。第5题,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使城市可利用水分增加,促进水资源的利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故C项正确。 答案 4.D 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