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公开课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405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夜忆舍弟公开课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月夜忆舍弟公开课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月夜忆舍弟公开课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月夜忆舍弟公开课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月夜忆舍弟公开课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夜忆舍弟公开课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夜忆舍弟公开课幻灯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学生思考回答: 1.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请谈谈作者杜甫的成就、地位。,杜 甫,杜甫(712-770),是盛唐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同情人民,如“三吏” “三别”,“羌村”三首等; 二、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如春望、闻官兵收河南河北等;,杜 甫,三、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兵车行丽人行等; 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 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诗

2、歌被称为“诗史” 写作背景: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月夜忆舍弟,(一)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2.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3.边秋: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4.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月夜忆舍弟,(二)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译文:露水从今夜起显得更凉更白,月亮永远是家乡的最亮最明。 赏析: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

3、。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说得那么肯定。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深刻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月夜忆舍弟,(三)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译文: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个个离家漂泊无法打听音讯。 赏析: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月夜忆舍弟,(三)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长:一直,老是。 2.不达:收不到。 3.况乃:何况是。 4.未休兵: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译文:捎出去的家书常常不能收到,何况战争打了多年至今未停。,月夜忆舍弟,主旨: 抒发作者在安史之乱中对家乡和弟弟的思念之情。 艺术特点: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思亲之情。 2.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3.感情悲怆深沉,风格沉郁顿挫。,月夜忆舍弟,三、课后任务: 1.请学生谈谈对“月是故乡明”这句诗的体会,它为什么能够成为广为传颂的名句? 2.背诵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