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294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世界教育报告(1990年),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2006年7月18日),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一、扫盲教育,1、原因:,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 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2、,是最基本的人权。,2、措施:,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召开。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一、扫盲教育,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3、成就:,农民在田间进行扫盲学习,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课外链接:,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 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

3、 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每年新增文盲大约50万;由于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全国约200个县尚未普及小学教育;由于人口流动增加,老文盲未完全扫除,新文盲又不断产生。还有些地区扫盲工作带有一定的运动性和突击色彩,扫盲教育质量不高,成果难以巩固,从而又导致一部分人复盲.据官方数字,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的竟然达到4.2亿 !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不幸,也是国家民族的不幸。,二、义务教育篇,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

4、施:,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0年代以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二、义务教育篇,3、成就:,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承担。,“两免一补” (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补生活费),三、高等教

5、育的发展,遭到严重破坏,1、曲折发展历程,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窄。,实施“教育大革命”,“大跃进”时:,调整期:,全面调整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轨道,“文革”时:,素质下降, 人才断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曲折发展历程,“文革”结束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C80S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数量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合理。,建立起学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19531957年,教育在“必须彻底地、系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的口号下,模仿甚至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为国家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但忽视了中国国情,出现了体制

6、僵硬、培养目标过于狭窄等问题。,建国初高等教育照搬苏联模式,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高校实行全日制、半工半读、各种形式的办学体制,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 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 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许多改革,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文革”时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大学不招生,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果断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的新生,我国大学建立起完善的学士

7、硕士博士 三级学位制度。,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民族和民办高等教育长足发展,西藏大学培养的硕士毕业生,民办大学校园一角,2、启示:,“文革”期间,教 育遭受严重破坏,人才断层 损失巨大,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发展迅速,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成就巨大 举世瞩目,三、高等教育的发展,教 育,扫盲教育,1950全国工农教育会议,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标:,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律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战略:,“科教兴国”,成绩:,2001-1-1宣布:如期实现,高等教育,建国初:,照搬苏联的模式,“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新时期:,“教育大革命”

8、,核心,办学体制,教育体制,严重破坏,1961调整,1963开始稳步发展,1977恢复高考,80S以来迅速发展,增加、合理,学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强调重要性和紧迫性:,宗旨:“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法律保证:,新中国教育事业历程:,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认识: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明确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

9、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6%(科学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1977年开始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 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 1993年,发展高等教育“211工程”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启动“希望工程” 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

10、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新时期教育:,50工农教育会议补习班,参照苏联 教育大革命 全面调整,86义务教育法 90“科教兴国”重要环节 2001年基本普及,82宪法 93纲要,恢复高考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恢复 国力增强,巨大危害 国家落后,经济恢复生活水平综合国力提高,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和实施。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必须靠教育培养人才,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定为战略要务,并展开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且终身教育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 (2)教育

11、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现代化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提供强大的动力。教育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3)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我国科技教育水平在整体上还不是很高。发展科教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 (4)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尤其是“教育大革命”和“文革”对教育干扰与破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时代要求,中国国情,现代化建设要求,经验教训,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改变了传统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模式,转而主要依靠科 技和知识的增长。这说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与科技的进步紧密相关的,而科技发展需要人才,所以教育也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还可以从中看 出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要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中国的经济增长还不是主要依靠科技的发展,这说明中国的“和做突国”战略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 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需不断地加大在科教方面的技资,继续推动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