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134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平度市田庄中学 王祥国,本单元课程标准,(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5)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人民海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新建海军,北海舰队 东海舰队 南海舰队,新中国成立后,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20世纪70年代装备了我国自造的核潜艇 海军

2、多兵种: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20世纪90年代),人民空军,在陆军基础上建立 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1956年,仿制成功歼5 改革开放后现代化装备加强,导弹部队,担任核反击任务 1966年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20世纪60年代以后,装备了中程导弹、远程导弹、洲际导弹和导弹核武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提出:1953年中印两国谈判 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目的:为了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部干涉内政;平等互惠

3、;和平共处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回顾历史,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古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独立 自主 和平,回顾历史,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南京条约的签订现场,一、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采取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时间:1955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会议主题: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贡献:周恩来提

4、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小结,1.时间:( )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 ) 3.会议主题:讨论 、 和 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4.性质:第一次没有 国家参 加的会议。,1955年,万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殖民主义国家,亚非国际,5.贡献:周恩来提出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 6.“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求同存异,团结与合作,练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本单元重要人物,周 恩 来,本单元重要人物,万隆会议期间

5、的周恩来,同,遭遇相同: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确立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亚非万隆会议1955,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探究历史,本单元重点题,一、列举50年代两大外交成就: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敌对:20世纪70年代前,中美敌对状态

6、长达二十多年,转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国际形势的变化 中美两国的共同需要,历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 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时间: 1971年10月25日 地点: 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会议: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意义: 中国外交的一次伟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恢复在联合 国的合法地位,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外交工作的 新局面,本单元重要图片,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三、70年代外交成就(梅开三度),1971年中国

7、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建交,重要言论: 尼克松回忆录: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周恩来: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重要时事:2009年11月15日到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前:美国“扶蒋”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敌对 朝鲜战争时:中美处于战争状态 1971年: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9年:中美建交 分析中美关系变化的因素,本单元重要图片,乔的笑,时间: 2001年10月21日 地点: 上海 主题: 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参加者: 江泽民、布什。普京等19位

8、领导人 结果: 通过上海共识,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意义: 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本单元重要图片,身着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1、(2015永州)图3是小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B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C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D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中考链接,B,2、(2015安顺)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B,3、 (

9、2015郴州) 在 1955 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其高超的外交艺术促进 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B,4、(2015莱芜)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B,5、(2015佛山)10美国总统尼克

10、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事件是( ) A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B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双方互派大使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6、(2015永州)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由此可见,中美关系( ) A出现重大转机 B完全正常化 C进入“蜜月期”D结成战略同盟,A,8、(2015遵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图片是这支军队发展历程的缩影。

11、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南昌起义 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 国庆50周年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上的战略导弹部队 图五 图六 图七 (1)根据图五,这支人民军队创建于哪一年? 答:1927年。 (2)图六的场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哪一战役? 答:辽沈战役。 (3)我国的战略核力量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4)导弹部队的组建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走上了什么道路? 答:科技强军。,9、(2015遵义)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他的一生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化解了一次次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2、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2)重庆谈判达成的最重要成果是什么? 答:双十协定或会谈纪要。 (3)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答:求同存异。 (4)从周恩来经历的以上事件中,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一心为国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无私奉献;维护和平;团结协作;爱国主义等。,10、(2015云南)(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

13、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4分) 答:鸦片战争。(2分) 南京条约(2分),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

14、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 答:(2)收回山东主权。(2分)五四运动。(2分) (3)万隆会议(亚非会议)。(2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认同,增进了与会各国的团结;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分),材料四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其中包括650名军事观察员、军事联络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 图5 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官兵,答:从屈辱外交,到拥有独立外交,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