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1197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一、重点课文内容: 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

2、,又写出了心理感受。全诗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叙述,以最后一句话作总结。是总分总的结构。,第八组,走进毛泽东,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 4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

3、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第八组,走进毛泽东,5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6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7毛主席在花山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善抓细节,

4、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二、生字词 1易错音 逶(w)迤(y) 远征难(nn) 磅礴(b) 只等闲(xin) 岷(mn)山 尽(jn)开颜 正(zhng)午 排山倒(do)海 擎(qng)着 诞(dn)生 瞻(zhn)仰 直奔(bn) 2易错字 崖 典 宾 泽 奏 3多音字 奔 蒙 更,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三、重点词语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 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

5、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的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第八组,走进毛泽东,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6、 瞻仰:恭敬地看。夜以继日:以,用来。用晚上的时间接 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 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 旮旯:方言指角落,文中指狭小偏僻的 地方。,第八组,走进毛泽东,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七律 长征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

7、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八组,走进毛泽东,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

8、顺序进行的,开国大典,典礼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升国旗,宣布成立,宣读公告,第八组,走进毛泽东,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话表达了人民的什么心情?,(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直奔:迫不及待地奔向目的地。从中感受到参加典礼的人们心情非常急切,兴奋。,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一齐”表达了人们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

9、无限热爱。,第八组,走进毛泽东,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

10、鼓掌。表达了人民对主席的热爱。,第八组,走进毛泽东,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第八组,走进毛泽东,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第八组,走进毛泽东,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里写的是毛

11、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成长经历。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第八组,走进毛泽东,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

12、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第八组,走进毛泽东,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第八组,走进毛泽东,这会影响群

13、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这是毛泽东听了警卫员的报告后讲的话。毛泽东讲话的态度是严肃的,话语中“不能就”的句式,看出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第八组,走进毛泽东,“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这是毛泽东对警卫员说的话,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与群众的情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语气是那样和蔼,态度是那样诚恳。,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这句话意味深长,表面是说由于毛泽东当时在花山

14、,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来碾米的老人对毛泽东似曾相识,但未完全确认眼前的首长就是毛主席。深层来讲,毛泽东的所言所行,和普通群众是那样的近、那样的亲,他就是一名普通群众,或者说是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一员,老人感到亲切,似曾相识。,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

15、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这说明了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返回,第八组,走进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第八组,走进毛泽东,这首词写于1962年冬,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反华闹得正凶的时候,也是我国遭受三年特大灾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写此词,首先在干部中传阅,用意在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战胜困难。,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 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凌寒傲雪盛开花枝艳俏。 虽艳俏却不同桃李争春,只把春消

16、息向人间预报。 等鲜花灿灿开遍山野时,那梅花在花丛摇曳含笑,第八组,走进毛泽东,这篇故事讲的是“大公无私”这个成语典故。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第八组,走进毛泽东,四、课后习题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国家领袖都充满了崇高与爱戴之情。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群众心里的光明。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写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五、补充练习 1形近字组词: 薄( ) 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