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习作七读后感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104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习作七读后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五上习作七读后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五上习作七读后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五上习作七读后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五上习作七读后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上习作七读后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习作七读后感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后感,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临西县星光小学 宋春雪 修秋民,学习目标: 1、能根据文章内容,将自己的体会、感受写下来。 2、在写作过程中,依照读后感的要求,着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家齐读一遍学习目标,什么是读后感,顾名思义,先来读,再有感受和想法。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收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想一想,阅读文章的第一步是什么?,读,1、精读原文,抓住要点。,读,1、写了什么?(主要内容),2、为什么写?(写作目的),3、怎样写的?(表达方法),读是前提和基础,读明白三点:,写好读后感的第二步是什么?,定“感点”,确定感点

2、(即基本观点),怎样理解“感”? “感”是重点和关键。“感”的重点在“议”。,感,感点(基本观点),感点即基本观点,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所获得的具体感受、体会以及收到的教育、启发,写好读后感的第三步是什么?,联系实际,紧扣感点(即基本观点)联系实际。,紧扣感点,可从哪些方面联系实际?,(1)联系收集的资料(由古及今)评价 。 (2)联系自己的思想、言行、经历评价。 (3)联系别人评价。 (4)联系社会现象评价。,导写(20分钟),默读例文一,根据出示的“例文提纲”讲解,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叙议。,例文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例文欣赏,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

3、深受感动。(开篇简洁)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1941年秋,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祁连队主力,把,英雄的壮举,不朽的史话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点,敌人引上狼牙山,痛击敌人,最后子弹打光了,五人英勇地跳下悬崖。这篇文章把五位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整体概述) 俗话说得好: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五位壮士在万分紧急,(恰当引用,也是观点句),引,议,的关头,脑海中就只有一种想法:只要能保护人民群众,和七连部队的主力,我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荆轲刺秦王。临行时,荆轲唱了两句歌“风萧萧兮

4、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说明荆轲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他还是毅然前往。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难道不令人佩服吗?,联,此外还有董存瑞,罗盛教这些壮士在危急时刻,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们是多么的勇敢啊!他们是我心中最钦佩的人!,(结合历史的经验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与书中相近、相似人和事。),(点明中心,说明感动的原因。),结,四人小组讨论: (1)这篇读后感的题目和我们平时的作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2)这篇读后感各个自然段分别都写了什么?哪些地方是略写,哪些地方是详写? (3)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适当引用了什么资料?,记下感受,2、紧扣原文,概

5、括内容。,3、寻找感点,叙议结合。,4、联系实际,发表感想。,5、总结全文,提升中心。,引,议,联,结,读后感的基本框架 (一)标题,英雄之气长存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感点,题材,(二)正文结构,1、点明篇名,抒发感情。,点,读后感的基本框架,开头:点(篇名,抒情) 中间:介(原文内容) 议(读一两句话,过渡) 联(联系生活实际,对比) 结尾:结(照应,启发,总结),读后感的一般结构: 正标题:居中,用一句比较意味深长的短句,概括题目主旨。 副标题:在正标题下一行,居中写上 读 有感 正文: 风头:开门见山亮观点或简明扼要括内容(120字以内) 猪肚:谈感受。(四结合)结合自身,结合同学,结合

6、书本,结合历史 豹尾:一句有力而隽永的话,引人深思。,拟题目: A、直接拟题。例如 :读有感 读后的感想 读后感 B、以感点为正标题。以“读有感”等为副标题。例如: 愤怒与惋惜 读有感,记下感受,写读后感主要步骤,在读好文章的基础上,先把感点排列出来。,同一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产生感想的“点”。,读通全文,捕捉感点,选择感点,写读后感,写改(40分钟),闭眼静思1分钟: 回忆你想写的文章,有怎样的感受,习作要求: 1、在你熟悉的文章中,筛选出你所要写得内容;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根据写作提纲进行写作。 4、字体规范,语句通顺,能运用学过的词语。 5、字数在450字左右。,写改要求:

7、 1、教室保持肃静,静心构思、快速创作,40分钟内完成。 2、遇到不会写的字,可改变说法或注拼音,不得查字典或问别人,一 气呵成。 3、写完的同学,先自批自改(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字、病句等); 4、改完后,举手示意老师就近传给下一位完成的同学进行修改,做到认真、快速。,好身材,点 引 议 联 结,-所读的书 50字,-主要内容 100字,-文中内容 100字,-身边现象 200字,-总结全文 50字,40分钟完成,现在计时开始!,好身材,点 引 议 联 结,-所读的书 50字,-主要内容 100字,-文中内容 100字,-身边现象 200字,-总结全文 50字,记下感受,2、紧扣原文,概括内容。

8、,3、寻找感点,叙议结合。,4、联系实际,发表感想。,5、总结全文,提升中心。,引,议,联,结,读后感的基本框架 (一)标题,正标题 副标题,感点,题材,(二)正文结构,1、点明篇名,抒发感情。,点,时间到!,整理,1、时间到,尽速把作文还给本人。 2、检查自己的作文,看同学帮自己修改的了哪些地方。,评改,评改要求: (1)是否有读有感,以感为主? (2)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是否联系实际? (4)还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要求: 1、书写规范、静心书写。 2、边抄边改、越改越优。,撰写(15分钟),同学们再见!,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彼岸,是爱的

9、动力,是爱的决心,是爱的毅力,是爱的自信,才使我到达彼岸,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高尚的,爱是崇高的!自从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才真正了解到父爱的无私、伟大。 文章记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不顾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在人们认为几乎不存在希望的情况下,执著地从瓦砾堆中营救儿子的动人事迹。,没有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在希望渺茫而危机四伏的情况下进行挖掘,儿子也许便因为人们的放弃而葬身于瓦砾堆中。,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

10、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 也许,我们的爸爸平常对我们的关爱不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但我们仍然能时时感到父爱的温暖。 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对我们说,班里要进行古诗背诵比赛,让我们把背过的诗打印。其他人都不屑一顾,我却牢记在心,一回到家,就急忙告诉了爸爸,爸爸一听,立刻给我忙活起来。 晚上,我甜蜜的进入了梦乡,可谁知爸爸努力抵抗着“睡魔”的干扰,依然给我打印着,生怕我完不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第二天,我一起床,发现爸爸的眼睛变成了“熊猫眼”,妈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我感动极

11、了。,还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自己心爱的玩具、零食,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有时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也许,爸爸的爱不是生病时的陪伴和呵护;不是考试前的千叮咛万嘱咐;不是睡觉时给我们盖被子的身影。但是,父爱,同样是伟大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父爱的深厚。,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读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心中不由一怔,顿生感慨。 文章大致讲了“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却认为糟糕透了。两人争吵起来。在这两种不断的极端断言中,“我”健康成长,最后登上了文学的殿堂。 在

12、生活中,不少人只会接受赞美和夸奖,讨厌警示、批评。不错,赞美是人人都爱的,它会令人有种自豪感、成就感。但是,接受过多赞美的人,往往听不进忠言,会骄傲自满,一意孤行,自认为不可一世。这种成就了一点就飘飘然的人,最终会失败。,而过多地接受责备,也不好。受责备过多的人,他们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事事优柔寡断,不敢尝试,生怕自己不行,会把事情做砸。离成功就算只有一步之遥,他们不会昂首向上,而是再三怀疑自己,思量着自己是要还是不要,然后在思量中坐等机会消失。若文中的作者写出的每篇文章他父母都说“糟糕透了”,那他还能继续写作吗?他还能成功吗? 所以,赞美和批评都必须有,形成互补,良性循环。我们不能嫌弃批评

13、,也不能依赖赞扬。虽然批评会让你沮丧,但忠言逆耳,你会发现有时也很有用;虽然赞美会让你开心,坚定信心,但太多的赞美会让人安于现状止步不前。 很好地接受批评和赞美吧!这样,成功就离我们更近了。,窃读记读后感 开学了,我们的第一篇课文是窃读记,这篇课文主要讲林海音小时候,每天在书店里窃读的事。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了解了林海音在书店里窃读的滋味,了解了她读书的苦与乐。林海音小时候读书十分艰辛,可她还是那么爱读书,文中有几句话用得很好:“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写出了她对读书的渴望和对知识的热爱。“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

14、句话更是写出了“我”把书当“精神的食粮”。课文的最后一句:“这时我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也将鼓励着我勤奋读书,我要把它当着座佑铭。,林海音读书要躲躲藏藏的,我们却可以光明正大地看。林海音为了读书常常站得腰酸脚麻,我们却可以买本书回家躺在沙发舒舒服服地看。林海音为了读书常常饥肠辘辘,我们则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林海音是怕没书看,而我们是有书懒得看,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有些同学和林海音一样爱读书,成绩优异,有的同学课外不爱看书,上课开小差,考试变成“长颈鹿”。有时我觉得很奇怪,读书是那么多的快乐,为什么有些人却十分厌倦学习?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如果再不好好学习,时间就会在玩耍中偷偷溜走。到那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一起向林海音学习,与书为友,勤奋学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