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ppt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037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心理学》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安全心理学》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安全心理学》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安全心理学》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安全心理学》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心理学》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心理学》ppt幻灯片(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 全 心 理 学,主讲:刘伟韬 副教授,1 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对象与方法 2 安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3 感觉知觉对劳动安全的影响 4 情感情绪对劳动安全的影响 5 个性心理特征对劳动安全的影响 6 个性倾向性对劳动安全的影响 7 群体(集团)动力对劳动安全的影响 8 安全态度 9 事故心理 10 安全策略,1 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对象与方法,1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2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 安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安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所以它的理论也同心理学一样,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三大基础之上的。,1、人的心理现象,2、 心理现象的产生,

2、3、心理现象的属性,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主观性 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人的心理现象是人在实践中,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实践是人们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归宿。,4、人的行为模式-SOR循环,某电业局在线路检修作业中使用氖光验电器检验线路是否有电这种验电器是靠验电头接近高压线时指示灯亮否,来断定线路是否有电。一次,操作工在白天使用它,因指示灯的波长与日光波长很接近,与天空背景不能形成明显的反差,而误把亮着的指示灯看成没有亮,做出了线路无电的错误判断,导致了一起感电伤亡事故。 原因分析:这就是因为客观事物(指示灯)的刺激方式和强度不适合环境条件(白天),以及人的心理活动(视觉、思维)

3、有误所致。 结论:要想防止事故,就必须很好地研究作业人员的安全心理和行为的关系,把安全需要和安全目标纳入SOR循环,支配作业人员的行为,才能真正把安全工作做好。,案例分析,3 感觉知觉对劳动 安全的影响,人类对复杂纷繁,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都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所以,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对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安全心理活动和安全行为)都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劳动者的安全心理和行为,必须系统地掌握感觉知觉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1、感觉,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怎么产生的?,感觉不是万能的。人的感觉能力受着分析器功能的限制,

4、只能对一定限度内的刺激产生感觉。此外,由于各人的分析器功能不尽相同,各人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也不相同。,1客观性(直观性) 2主观片面性 3适应性 4对比性 5互相作用性,感觉的基本特性,2、知觉,1什么是知觉 ? 2知觉的特性 完整性 理解性 恒常性 选择性,3、 错觉,冯特错觉:下图的两条直线平行吗?,1事物本身的显现条件方面 2环境方面 3生理方面 4心理方面,错觉产生的原因,4、注意,什么是注意 注意的产生机制,注意的品质特性,注意的选择性(指向性) 注意的集中性 注意的广度(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感知对劳动安全的影响,客观条件 显现方式,信息强度,环境陪衬或干扰

5、状况,对象物与非对象物的对比度或反差度等等。 主观条件 感知具有直观性,片面性、完整性、恒常性等特性,有些特性在某种条件下,会促使劳动者产生错觉,导致不安全行为。,注意对劳动安全的影响,注意品质不良的劳动者,常常表现出对眼前的事物或工作思想不集中,心不在焉,粗心大意,顾此失彼,有意无意地违犯安全操作规程。由此而产生的事故不计其数。,事故案例,2001年6月23日早8时,某矿采煤队长 在井口安排 李认绩、金绪健等六名同志到413下山东三、东四顺槽掘进,并交待了先支护好后再工作。9时10分左右工作面开始打眼放炮, 开绞车, 1 5时左右,职工陈吉华、王功菊、李咸斌、李认绩四人坐在413下山东四顺槽

6、三岔门口休息时,突然发生冒顶,造成四人死亡。 结论: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差,空顶作业,不按规定对巷道进行支护,在大面积空顶处休息时,突然冒顶,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4 情感情绪对劳动安全的影响,案例 某矿有位46岁的老放矿工,一天,得知妻子生了个男孩,中年得子,分外高兴,上班前就请好了假.准备下班后立即赶回家去抱儿子。可是不巧,就在快下车的时候,遇到一块火石塞住了溜斗,想急忙装上炸药准备炸碎那块大石。点火之后“很久”(心理上的时间错觉)未听见炮响,误以为是瞎炮,迫不及待地跑去看间火,结果炮响人亡。,1、什么是情感情绪?,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人们通过感觉器官从现实世界中获得大量客观事物属

7、性的信息,然后通过头脑的加工处理,便会在思想意识中产生对该事物的主观体验。这种心理体验过程就是情感情绪过程。心理学中把情感情绪定义为,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三种主要的社会性情感,劳动者的道德感 劳动者的理智感 美 感,三种主要的情绪状态,心 境 激 情 应 激,2、情感情绪的特性,1两极性 比如:喜与悲、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欢与忧 2感染性 看到旁人笑得很开心,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笑 3迁移性 情感情绪的聚积 ,能够从这件事转移到那件事 4可控性或可导性 情感情绪是可以加以控制或被诱导的,3、情绪的控制,自控方面 自控就是靠个人自身的意志努力来实现疏导与控制。基本途径是:

8、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方法论,培养高尚的情操,丰富生活情趣,节制不切实际的需要与欲望;养成良好的个性;掌握好自身的生物节律 。,某矿一位巷道维修工,家在农村,因超生受到降级处分,闷闷不乐。一次,有位算命先生说他今年有大灾,更使他情绪不安,精神恍惚,结果在一次更换巷道支柱作业时,因注意力涣散,不慎被支柱压断了双脚。 结论:血的教训告诉人们,要防止事故做到安全生产,切切不可忽视劳动者的情绪状态,不良的情绪确实是事故的最佳催化剂。,案例分析,他控就是靠外界的力量(组织领导、亲人、朋友的教育、引导、规劝、感染及环境影响等)进行疏导和控制。其基本途径是:努力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创造舒适宜人,符合

9、安全作业要求的自然环境;努力改善管理工作,创造宽松和谐,重视安全的社会环境;及时了解劳动者的情绪状态和情绪诱因,“对症下药”及时疏导和转化消极情绪。,他控方面,5 个性心理特征对 劳动安全的影响,个性,是指个体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心理是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部分构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最具表征意义的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通常所说个性心理特征就是能力、气质和性格三者。,1、能力,能力,通常是指从事某种活动的本领。它是直接影响活动顺利进行和完成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例如,从事机械制造活动,既需要掌握识图、铸锻、切削、焊接等活动技能,又需要有形位

10、感、尺寸感、光洁感等心理机能。,案例分析,2000年7月,某矿工人朱广河开始检修煤机下滚筒,工人刁光才在煤机附近维修架子,本班工人房春兰、丁行岭在煤机附近安装移溜器,正在工作时, 悬移支架倒了8架,长度9.0米,宽度4.1米。这次倒架冒顶将在现场工作的朱广河、房兰春、刁光才、丁行岭压在下面。 结论:煤机司机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方可操作,无证不得操作,而朱广河本人不是司机没有操作证,检修滚筒时启动煤机,滚筒升起将架子刮倒,造成倒架冒顶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2、气质,气质,俗称脾气,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体系.它表现在人的情感情绪和行为的发生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11、。气质就是这些特征的总和。 气质不是指活动的动机、目标和内容,而是在各种不同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气质分类法,3、性格,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客观事物对人的各种影响,将会在个体的经验中保存和固定下来,形成个体对人对事的态度体系和习惯行为方式,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心理学上把这种对现实事物的固定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称之为性格。例如,有的人对同志满腔热忱,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困难不屈不挠,对自己自强不息;有的人对同志冷漠无情,对工作马马虎虎,对困难畏首畏尾,对自己自暴自弃等等。,个性心理特征对劳动安全的影响,劳动者的能力强,对作业对象和作业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就能及

12、时发现和排除。特别是适应本工种、本岗位安全生产需要的特殊能力,对搞好安全生产更是必不可少的。许多事故就是因为作业人员能力差所造成的。 如某单位一位青年,视力不好,反应迟缓,应急能力差,本不宜当汽车司机,但他通过关系当了司机,上岗不几天便出了车祸。,气质对劳动安全也有影响。如胆汁质型气质,可使劳动者对安全工作积极负责,说干就干,也可使劳动者急躁蛮干,逞能冒险;多血质型气质可使劳动者处理安全工作机灵敏捷,急中生智,也可使劳动者投机取巧,手忙脚乱:粘液质型气质可使劳动者在安全工作中稳重认真,临危不乱,也可使劳动者反应迟缓,固执呆板:抑郁型气质可使劳动者在安全工作中谨慎细心,沉着镇定,也可使劳动者胆怯

13、害怕,犹豫不决。,性格对劳动安全的影响更显著。良好的性格可使劳动者对安全生产态度积极,行为理智,情绪饱满,意志坚毅,性格不好的劳动者对安全生产常抱消极态度,无所谓,甚至持抵抗态度,违章操作. 例如,某年轻司机性格暴躁,几句话不投机就会发火,从不服输.一次,他驾车途中遇到一位慢性子的司机驾驶着大拖车跑在他的前头,他几次逼近拖车鸣笛要超车,可拖车就是迟迟不让,他一气之下猛踩油门强行超车,不料正好与对面的来车迎面相撞,车毁人亡。这类由性格不良引发的事故,真是何止万千。,6 个性倾向性对劳动安全的影响,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待事物的态度、行为进行选择的诱因体系,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个体的需要、兴

14、趣、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分面的心理现象,都属个性倾向性范畴。个性倾向性也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要素,对人的行为起着支配和推动作用。故对劳动安全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事故案例,2000年12月, 该矿已被下达了停产整改指令, 责令该矿在-106西巷冒顶处用水泥、木垛打上了密闭,严禁人员进入。但该矿承包者置禁令于不顾,指令工人偷采偷挖,2001年l月 夜班班前会上,该矿负责安全生产的副矿长贺敬厚,安排当班工人到-106西巷原冒顶处放炮采煤, 发生冒顶透水事故,其中4人被堵死亡。 结论:负责安全生产的副矿长贺敬厚安全意识淡薄,追求金钱的不良动机,使其个性倾向发生了扭曲,置工人的安全于不顾,造成了事故的

15、发生。,1 、需 要,需要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大脑中的主观反映。由前述人的行为模式SOR循环可知,需要也就是人在受到内外事物刺激作用时所产生的欲望。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归并为5种,并按它们在人的生命进程中发生发展的顺序,排列成五个层次,即:(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成就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生存的基础需要.但在人的生命进程的不同阶段中或某些特殊事件的时期里,各种需要的强度是不一样的。强度的相对优势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2 、动 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行为并将行为

16、导向需要目标的一种意图。是行为的直接驱动力. 动机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外在条件即客观事物的刺激或诱惑;二是内在条件即主观需要或欲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动机对行为的作用(三个方面),(1)始发(启动)作用 驱动行为的产生。 (2)选择作用 使人对需要的对象产生明确的倾向性,促使行动顺着需要的对象进行下去。 (3)强化作用 即动机会因行为的结果而得到强化。,3、行 为,行为是个体发生的外在动作,它起源于人脑机能,受意识(需要、动机、意志等)所控制,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可分为有意识行为和另无意识行为。 通常所说的行为,都指有意识行为,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大多属于有意识行为。,安全行为是指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所进行的,旨在保护自身与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的行动。反之,有碍于自身和生产系统安全的行为则是不安全行为。 由于劳动者的心理状态各异,境遇有别、故不同的劳动者对同样的作业,或同一个劳动者对不同的作业,所表现的行为安全性和理智性也不一致,行为的成败情况也有差别。,4、 意 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控制动机与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