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947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幻灯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法规与管理,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第一节 技术标准 第二节 技术规范,第一节 技术标准,一、城市规划基础术语标准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1、适用范围 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10大类 46个中类、73个小类。 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内容应包括: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 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构成、建设用地构成、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除水域和其他用地(E)类外应包括九大类用地。

2、在计算建设用地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人口数宜以非农业人口数为准。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I四级(用地指标数为6011200m2人)。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居住用地20一32、工业用地1525(对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比例不宜超过30)、道路广场用地8一15、绿地815(风景旅游城市及绿化条件较好的城市比例可大于15)。,三、防洪标准(GB 50201-94),1、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市、乡村、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设施、水利水电工程、动力设施、通信设施、文物古迹和旅游设施等防护对象,防御暴雨洪水、融雪洪水、雨雪混合洪水和海岸、河口地区防御潮水的

3、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 2、防洪标准的确定 (1)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以防御的洪水或潮水的重现期表示;对特别重要的防护对象,可采用可能最大洪水表示。,3、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四个等级: 大于等于150万人的特别重要的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大于等于200年; 在50万至150万人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0200年; 在20万至50万人的中等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50100年; 小于等于20万人的一般城镇,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50年。,第二节 技术规范,一、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94) 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

4、B 50180-93)(2002年版) 2、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其控制规模为:居住区(1000016000户,3000050000人)、小区(30005000户,1000015000人)、组团(3001000户,10003000人);其规划布局形式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种组合形式。 3、用地、建筑与规划布局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其中居住区用地(R)分为: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等四类。,4、住宅 提出了住宅日照标准规定,对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可酌情降低,

5、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对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6、绿地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7、道路 居住区内的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设置人行通道。,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3、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

6、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人口特大规模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kmkm2。 7、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应分为快速路、主干路、决干路和支路四类。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一15,对规划人口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四、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1、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3、道路绿化规划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

7、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之间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6、交通岛、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 场总面积的l0。,五、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3地下敷设 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其处理原则是: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

8、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设深度等确定,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的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见第102条)。 2规划基本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

9、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七、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2主要内容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见第104条)。 2)排水范围。当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设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时,应将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及其连接的排水管渠纳入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见第212条)。 3)

10、排水体制。城市排水体制应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基本类型。 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合流制排水体制应适用于条件特殊的城市,且应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八、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3城市用电负荷 城市用电负荷可分为第一产业用电、第二产业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等四类。 4城市供电电源、电网和供电设施 城市供电电源可分为城市发电厂和接受市域外电力系统电能的电源变电所两类。城市电网简化电压等级、减少变压层次,优化网络结构;其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压标准的下列规定:500、330、220、110、66、35、l0kV和380220V。,

11、九、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 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 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 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 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3规划地面形式 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用地自然坡度小于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4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 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

12、,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7防护工程 台阶式用地的台阶之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连接,相邻台地间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顶加设安全防护设施。 挡土墙的高度宜为1530m,超过60m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应小于10m;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m左右高度退台。,十、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CB 502981999),3规划阶段 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4一般规定 风景资源评价:应包括景源调查、景源筛选与分类、景源评分与分级、评价结论四部分。 在风景区的总体、分区、详细规划中,应对景点或景物作出等级评价,按标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特级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见第321、326、328条)。,术语: 景物: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是风景区构景的基本单元。 景观: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景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景群:由若干景点所构成的景点群落或群体。 景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一定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游人容量计算采用方法: (1)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 (2)面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 (3)卡口法:实测卡口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合理游人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