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与养生--八纲辨证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839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疗与养生--八纲辨证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食疗与养生--八纲辨证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食疗与养生--八纲辨证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食疗与养生--八纲辨证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食疗与养生--八纲辨证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疗与养生--八纲辨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疗与养生--八纲辨证(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生物学教研室 朱道立 教授,食疗与养生,食疗与养生,目的意义: 1、了解中医辨证论治体系 2、了解证候的意义 3、了解中医主要辨证方法及临床意义 4、重点掌握八纲辨证的证候特点及治疗原则,一、辨证论治,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是将临床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等,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论治:又称施治,是治疗疾病的过程 根椐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辨证与论治互为因果,“证”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疾病发展趋势)包含该阶段的各种临床表现。又称病证、证型或辨证,简称为“证” “症”症状表

2、现 “病”-疾病病名,如: “ 症状 ” “证候” “疾病” 治疗 发热恶风 咽痛 咳嗽 舌红苔薄黄 风热 感冒 辛凉 脉浮数 犯表证 解表 -银翘散,二、中医辨证的方法及临床意义:,1、八纲辨证辨证纲领 2、脏腑辨证辨证基础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探求病因病机,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病证是内脏功能失调的反映,由于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不同,因此它所反映出来的病证也就不同。如: 心,主血脉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悸、胸闷 肺,主气、主宣降肺气虚失宣降:气逼、咳嗽、气喘 脾,主运化失健运:

3、纳少、便溏、腹胀、头昏、水肿,3、卫气营血辨证对外感温热病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把外感温热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说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和疾病传变规律,为治疗提供依椐。,“卫气营血” 卫分证 是温热病初期阶段为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的证候。 气分证 是温热病邪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炽盛的里热证。 营分证 是温热病邪内陷心营的深重阶段。病位在心和心包。 血分证 是温热病邪发展到最危重阶段,病位以心肝肾为主。,4、六经辨证对外感病辨证,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它是外感热病

4、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种证的名称。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对外感病发生发展中所反映的证候进行分类归纳的一种方法。,5、气血津液辨证以气血津液为基础辨证 6、病因辨证针对病因辨证,三、八纲辨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种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是运用表里、寒热、虚实及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对疾病所在的部位、性质和正邪相争消长状况,进行分析归纳,明确诊断的方法。,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整体证候表现的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任何一种疾病从 类别阴证、阳证 部位里证、表证 性质寒证、热证 邪正盛衰虚证、实证,第一节 表里,表里辨别病变部位深浅、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

5、纲领 表证皮毛、肌腠、经络在外 外邪犯表, 初起,病轻 里证五脏六腑在内 脏腑受病,深入, 较重,1、表证,表证是体表受邪甩引起病证的概括。 原因: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 治则:发汗解表。,证候 恶寒(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为主证。 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口不渴,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脉浮。 表热证:恶寒(风)轻,发热重,头痛,咽喉痛,咳嗽,口渴。舌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则 发汗解表 表寒证:辛温发汗(解表)麻黄汤 表热证:辛凉发汗(解表)银翘散,2、里证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受病所反映的证候。,原因:病邪由表入里;

6、外邪直犯脏腑; 情志内伤、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因 素,直接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失调。 证候 里证主要是脏腑的证候,分别在脏腑辨证等。,如: 心血虚证 心血虚是由心血不足,心失濡养所表现的病证 证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白无华,眩晕,唇舌色淡,脉细。 治疗:补血养心 (四物汤合归脾汤 养心),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的证候。,证候:胁肋胀痛 口苦纳呆 呕恶腹胀 大便不调 小便短黄 苔黄腻 脉滑数 或身目发黄 发热 或见阴囊湿疹 或睾丸肿大 外阴搔痒 多见于肝炎、胆囊炎、皮肤病、妇科炎症龙胆泻肝汤 治疗:清利肝胆湿热(茵陈蒿汤 大柴胡汤),肺热咳喘证:是指热邪夹痰内壅于肺所出现的实热证候

7、、,证候:咳喘 呼吸气促 甚则鼻翼煽动咳痰黄稠 甚痰中带血或脓血腥臭高热 烦渴 胸痛 尿黄 便秘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治疗: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千金苇茎汤),脾胃气虚证:是脂脾气虚弱,运化失健,精微物质吸收不足所表现的证候。,证候:食少纳呆 口淡无味 腹胀便溏消瘦 四肢倦怠面色萎黄 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舌淡苔白 脉弱 治疗: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四君子汤),肾阴虚证:是肾阴不足阴虚阳亢的临床证候。,证候: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低热,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滋阴补肾(六味地黄汤),二、寒热,寒与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8、 阳偏盛 实热证-寒凉药 阴不足 虚热证-清补药 阴偏盛 实寒证-温热药 阳不足 虚寒证-温补药,(一)寒证,原因 多因机体受到寒邪的侵袭, 或由于人体阳气不足所引起。 证候 不发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凉, 口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或 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而润, 脉迟等。,(二)热证,原因 多因人体受到热邪的侵袭, 或由于人体阴不足而虚火内生所致。 证候 发热,面红,口渴而喜冷饮,烦躁, 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 黄,脉数等。,肺热咳喘证:是指热邪夹痰内壅于肺所出现的实热证候、,证候:咳喘 呼吸气促 甚则鼻翼煽动咳痰黄稠 甚痰中带血或脓血腥臭高热 烦渴 胸痛 尿黄 便秘舌红苔黄腻 脉

9、滑数 治疗: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千金苇茎汤),寒证与热证,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初感寒邪,恶寒重,发热轻,若寒郁化热,即出现身热,不畏寒,口渴思冷饮等,已转化为热证了。 又如热证患者,由于大汗,或吐泻,引起津、气损耗,可出现四肢发凉,面色苍白,脉微细等,已转化为寒证。,三、虚实,虚与实,是指人体正气与病邪进行交争的过程中,双方力量消长变化关系的反映。 邪气盛则实,病邪强盛而正气不虚的病证多为实证-实则泻之 精气夺则虚,正气衰弱的情况下生病多为虚证-虚则补之,(一) 虚证 虚证则不论病邪强盛与否,关键是机体正气处于衰弱的情况下,临床表现出一些“不足”的症状。,证

10、候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肢体倦怠无力,语声低微,心悸气短,自汗或盗汗,胸腹胀满时减,疼痛喜按。舌质胖嫩,少苔,脉细弱无力等。,1、 血虚证,证候 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手足麻木,舌淡,脉细无力。 治疗 养血补心(四物汤),2、 气虚证,证候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风,活动后加重,舌淡,脉虚无力。 治疗 益气健脾(四君子汤),脾胃气虚证:,证候:食少纳呆 口淡无味 腹胀便溏消瘦 四肢倦怠面色萎黄 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舌淡苔白 脉弱 治疗: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四君子汤),3、 阴虚证,证候 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小便

11、黄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滋阴补肾(六味地黄汤),肝肾阴虚:,证候: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滋补肝肾(杞菊地黄汤),4、 阳虚证,原因 失血、耗血;血液的生化来源不足;慢性病影响等等证候 畏寒肢冷,身倦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面白,精神萎糜,小便清长,大便溏烂,舌淡,脉沉迟无力。 治疗 温阳补气(肾气汤),(二) 实证,实证不仅病邪强盛,而且正气未衰(尤其初病阶段),能积极抵抗病邪,表现出一些亢奋的症状。 例如高热,胸腹胀满疼痛拒按,脉有力等,是正邪相互交争比较激烈的反映。 临床表现:精神烦躁,肢

12、体躁动,声高气粗,胸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苍老,舌苔厚,脉有力等。 实则泻之,肺热咳喘证:,证候:咳喘 呼吸气促 甚则鼻翼煽动咳痰黄稠 甚痰中带血或脓血腥臭高热 烦渴 胸痛 尿黄 便秘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治疗: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千金苇茎汤),在临床上虚实夹杂证。 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形体消瘦,呼吸气短,自汗,脉弱无力,是虚证的表现。偶感外邪,则出现发热、咳喘气急、咯痰粘稠而色黄,苔腻等,出现了虚实夹杂的病证。 要求分清虚实的主次与缓急,采用先攻邪后补虚,或攻邪与补虚兼施的治法。,四、阳阴,阴与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因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都是疾病发生的过程中,临床上

13、表现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现象。这些矛盾现象,中医就用阴阳属性加以概括。 表证、热证和实证都可划为阳证的范畴; 里证、寒证和虚证都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病证可归纳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一) 阴证与阳证,1. 阴证 指虚寒证而言。 病机:是阳气虚衰所致。 证候:面色皝白或暗淡,畏寒肢冷,倦怠无力,腹痛喜按,小便频数,大便溏薄。舌质胖嫩,苔薄白,脉迟无力等。 治宜:温补阳气为主。,2. 阳证 指实热证而言 病机:是热邪炽盛所致。 证候:面色红赤,壮热,口渴喜冷饮,腹胀满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有力等。 治宜:清热泻火、解毒为主。,(二)亡阴与亡阳,阴液不足为阴虚,阴液暴脱为亡阴; 阳气不足为阳虚,阳气暴脱为亡阳。,1.亡阴证 症见汗多而粘,口干喜冷饮,烦躁,身热。舌质红而干,脉细数无力。 是阴液将亡的表现,法当益气增液敛阴。 2.亡阳证 症见汗出身冷,四肢厥逆,神情淡漠,甚至昏迷。口不渴或渴而喜热饮。舌质淡,脉微欲绝。 是阳气将亡的表现,法当回阳救逆。,小结,中医辨证论治体系诊断与治疗 证候分型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 中医主要辨证方法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等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性证候的特点 八纲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