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10-1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596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10-15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10-15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10-15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10-15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10-15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1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10-15(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吕英军,E-mail:,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 实质及其关系【填、选、名】 一、态度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要点: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不失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 3、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成分 认知 情感(核心) 行为 三因素中情感起到主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二、品德 含义: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稳定、特质或倾向 结构 道德认识(核心) 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 道德行为(标志)

2、,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相同 实质:内部状态 结构:知、情、行 区别 所涉及的范围:态度大于品德 价值内化的程度:性格化品德态度,第二节 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选、填】 (一)皮亚杰 5、6岁前:无道德规则的阶段 10岁前:他律道德 10岁后:自律道德 他律到自律 道德教育的目标,(二)柯尔伯格【填、简】 两难故事法 海因茨两难故事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一种特殊的绝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镇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药剂师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而他索价还要高出成本的10倍。药剂师花了400美元制造镭,而一小剂药他竟索价4000美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

3、处借钱,试过各种合法途径,但他一共才借到2000美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他赊帐。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试过了一切合法手段,但他都失败了。于是,一天夜晚他撬开药店的门,为他妻子偷来了药。 三水平六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阶段的名称) 9岁、20岁 少数人达到后习俗水平,柯尔伯格道德发展论的主要内容,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简、述】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主要表现为:形成了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

4、向成熟过渡 1、初中生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初二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品德以自律形式为主,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填、选】 (一)依从 有从众和服从两种类型 (二)认同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不受外界压力控制。 (三)内化 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二)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性格地图: 上海人: 永远的时尚,永远的“软“ 精明精细,虚荣,市侩,耍滑头.但是办事认真,守规,效益高. 江浙人: 因为有水,永远

5、与灵性在一起,重商,男人细腻,女漂亮. 安徽人: 斜阳殘照徽州梦.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但小农意识,是安徽最大的弱点. 广东人: 只有一个标准.先行后思考,重实干,讲效益,轻理论,全民皆商,目的就是赚钱 四川人: 嘴上有一种火锅味道 直爽,好斗,有韧性,耿直,火爆,天性幽默达观. 北京人: 北京人干什么都要大.关心政治,热情,开朗,率直,大气,做什么要大. 东北人: 打架胆大,经商胆小.讲义气,粗犷,野性,无酒不言商,不挣小钱 山东人: 文得好,武得也好.义气,敦厚尚礼,恋乡, 排外,侠义尚武. 蒙古人: 在草原上奔跑的汉子.剽悍不屈,英勇善战,奔放,坚强,落莫孤烟,亦酒亦歌. 河南人: 中国

6、的娘。河南人是中国的缩影,古老,典型的中国人.刚直,忠厚,儒骨道民,包容开放.,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简、述】,一、有效的说服 提供信息 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社会学习、观察学习 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呈现 榜样行为的示范,经典实验 攻击实验,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道德行为也表现在能否抗拒诱惑方面,对诱惑的抗拒也可以通过榜样的影响加以学习和改变。 瓦尔特斯(R.H.Walters,1963)的实验:他将5岁儿童分为三组,让其参观诱人的玩具,并告知不许玩。 过程 榜样奖励组:看电影,情景相同,小孩玩后,其母看见大加赞赏并一起玩;榜样批评组:看电影,情景相同,小孩玩后,其母看见后批评;

7、控制组:不看电影。然后让儿童单独呆在房间里十五分钟。 结果 第一组不顾禁令去玩,平均克制80秒;第二组平均克制7分钟,有的15分钟;第三组平均克制了5分钟。 结论 对诱惑的抗拒可以通过榜样、模仿而获得。道德和道德行为不能单靠道德说教去完成,周围人的现实道德榜样更重要。电影、电视、书刊一类的宣传工具的作用不容低估。,抗拒诱惑实验,言行一致实验 家长、教师对儿童的社会道德标准教化有两种:一是口头劝导;二是在其面前展示自己的行为,而后者更重要。 米斯切尔(W.Mischel,1966)等人的实验。让儿童玩小型滚球游戏,按一定规则将木球投入门内,投中得分,20分有奖。严守规则很难得分,偷偷违反规则容易

8、得分。 过程 将儿童分两组与成人一起玩。第一组成人言行一致,告诉儿童规则并遵守规则;第二组成人言行不一,对儿童进行口头劝导而自己却当其面违反规则。 结果 成人在场时,儿童都遵守规则,当成人离开后,第一组得奖人次占总人次的1%左右,而第二组占50%以上。然后将两组儿童放在一起玩,第一组也开始不遵守规则。 结论 要使儿童遵守一定的规则,不仅要有成人的口头劝导,更要有成人严于律己的实际行动,同时还要注意儿童伙伴的作用。“官德隆而民德盛,官德降而民德衰”,三、利用群体约定 四、价值辨析 选择(3) 赞赏(2) 行动(2)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 惩罚,模拟题: 选择 态度结构除包含认知成分之外

9、,还包含情感成分和( ) A 策略成分 B 品德成分 C 意志成分 D 行为成分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 )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模仿,填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上分为他律道德和。 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性。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_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态度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三个阶段。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行为成分 B

10、.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临床法 D.观察法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名词解释 品德 态度 观察学习 简述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评估 心理辅导,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选、填、简】 1948 生理心理社

11、会适应 1989,道德 心理健康的标准(6条) 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理解)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预防 提高 配合,第二节 心理评估【选、填】,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疾病模式健康模式 心理测验:认知测验人格测验 评估性会谈 观察法与自述法,第三节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填】 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心理辅导的原则【简】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理解各种方法的含义】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理解各种方法的含义】 改善认知的方法【理解各种方法的含义】 理性情绪ABCDE理论【理解各种方法的含义】 艾里斯:ABC,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设置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过程 选择教学策略,第一节

12、 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义【名】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的分类【填、选】 熟记、理解 教学目标的表述【理解】 行为目标 具体目标,说明“做什么”; 产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做”; 行为标准,说明“有多好”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 任务分析,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一、教学事项【理解记忆、简】 -引起学生注意 -提示教学目标 -唤起先前经验 -呈现教学内容 -提供学习指导 -展现学习行为 -适时给予反馈 -评定学习结果 -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二、教学方法【理解】 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自习;讨论法;实验法

13、;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等,三、 教学媒体【填、选】 分类: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 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教学情景;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的性质;教学媒体的特性。 戴尔的经验锥形图 四、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理解】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选、填、名、简】 发现学习(含义、阶段、原则) 情境教学(含义) 合作学习(含义、特

14、征) 三、个别化教学【选、填】 基本环节:诊断、一对一、有序材料、自己速度 典型模式 程序教学(含义、斯金纳、普莱西) 计算机辅助教学 掌握学习(布卢姆、含义),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概述 课堂群体的管理 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课堂管理:教师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名】。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简】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选、填、名】,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的含义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含义 三、群体动力的表现 群体凝聚力(含义) 群体规范(含义) 课堂气氛(含义

15、、类型、影响因素) 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一、课堂纪律(含义、类型)【填、名】 二、课堂结构【填】 三大要素 情境结构 教学结构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含义 不等于差生、后进生;优秀学生也有问题行为,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了解) (二)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 不同: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联系:教学评价要以测量和测验的结果为依据,否则就是臆测;测量和测验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有实际意义,否则就毫无意义。,二、分类(理解记忆) (一)形成

16、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二)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四)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第二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标准化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非测验三种方法与技术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 是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其命题、施测、评分与解释都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 优越性: 1、客观性 2、计划性 3、可比性 批评: 1、与学校课堂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 2、测验结果不当使用,二、教师自编测验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 2、效度 3、区分度 三、非测验的评价技术,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