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节与适应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487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调节与适应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心理调节与适应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心理调节与适应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心理调节与适应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心理调节与适应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调节与适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调节与适应(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调节与适应 第一讲 绪 论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课程学习目的 *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 增进心理健康知识 * 掌握基本的心理(情绪)调节方法 一句话: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二、一个人的行为受着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的双重制约 1.既符合社会规范又满足个人需要的行为,称为两全行为。 2.在满足个人需要时却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的行为,是反社会行为。 3.符合社会规范却与个人需要背道而驰的行为意味着自我折磨,这是神经症性行为的特征,也是心理冲突的典型情况。 *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增加两全行为,消除反社会行为,把神经症行为减至最低。 *前提:必须要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或,看清真实的自我,有良好的自我觉知

2、)。,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水平的连续性健康轴上的人群分布,健康人格,烦恼 心理问题 (正常人),心理障碍,神经症 人格障碍 性心理障碍,重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躁郁症;反应性精神病),健康比例基本遵循正态分布规律,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心理科,精神科 精神病院,2.心理健康的参考指标 (1)统计学指标 (2)社会学指标 (3)经验指标 (4)检查与测量 3.衡量心理健康的三个原则 (1)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准确而充分地知觉现实) (2)精神活动内在的一致性(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个性之间的协调性) (3)个性的稳定性(相对稳定),4.许又新教授的标准,心 理 健 康 标 准,体验 标准,

3、操作 标准,发展 标准,良好的心情,恰当的自我评价,心理效率,社会效率,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达相应年龄之成熟度,实现发展之行为,愉快,适当的紧张,活跃的动机,不过低评价自我,不过高评价自我,知觉到行为灵敏、准确,想象丰富,良好的记忆,学习工作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有自我完善能力,能发挥自我潜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它们是密切相连的; 身体不健康的人可以是心理健康的。 *一个有意思的说法 有一位专家认为,除了自己以外能够爱至少一个人(真正的爱),是精神健全的重要标志。这个提法反过来也许更正确,就是说,除了自己以外谁也不爱的人(精神病学上称之为自恋者)毫无疑问是精神不健全的。,5.愉快的重

4、要性 *愉快对一个人有着多方面有益的作用和深刻的意义: (1)愉快可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2)愉快而稳定的心情是高效率脑力劳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条件; (3)愉快使你更美; (4)愉快是社交的有利助手 (A.我们都愿意与愉快的人交往 B.愉快也往往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产物); (5)愉快是自我调节的杠杆和阀门(安全阀); (6)愉快可以是一种生活目的,或者说,愉快是一种生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心情不愉快的根源 (1)损失 全部人生都可归结为“得”“失”两字。 (2)变化 当代青年人面临着两大巨变:社会的巨变;自己身心的巨变。 (3)人际关系,6.健康的歧义 (1)精神健康从根本上说是一个

5、价值问题,尤其是社会评价的问题。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的集团和群体,可以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尺度。因此,精神健康永远不可能是一个不含糊的概念。这就提醒我们对有些事不能看得太死。 (2)“积极心理健康”(一方面涉及人格状态,另方面强调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和具有社会价值、创造性的工作)和“消极心理健康”(没有精神障碍和精神症状,但缺乏社会文明意义上的创造性)的概念极具启发性。,心理调节与适应 第二讲 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概念 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挫折失败,诽谤冤枉,威胁恐吓,灾难性的生活突发事件以及在各种危险处境下能否经受得起考验,是否出现行为失常和精神障碍,叫做心理承

6、受能力。 *总的来说,心理承受能力由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一、郭念峰先生的“应激流程图”,应激源,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中 介 系 统,临床相 (表现),躯体反应,心理反应,社会行为反应,生 物 免 疫 系 统,认 知 化 解 系 统,社 会 支 持 系 统,二、决定心理承受能力的两个因素 *这里完全是从社会心理角度讨论问题。 *主要取决于两个互相联系的因素:(1)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2)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已有人际关系的水平。 *为了讨论的方便,把两个因素分开来讲,但是我们要强调注意的是,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个人需要满足的程度跟人际交往的水平是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的。说到底,心理健

7、康的学问就是人际关系的学问。,三、基本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丰富性需要 (发展性需要),基本需要 (缺乏性需要),1.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讨论的都是心理上或精神上的需要。至于空气、水、食物等的缺乏可以引起生理改变而间接影响精神状态,但生理需要跟精神障碍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性”是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比如弗洛伊德就很重视性的因素,但在我们心理健康领域所讨论的由性压抑引起的问题,也更多地注重“社会性”的压抑。,2.基本需要的特点 (1)得不到满足引起精神障碍; (2)满足了可以免于精神障碍; (3)缺乏者满足的过程也就是精神

8、障碍走向康复的过程; (4)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缺乏者总是优先寻求基本需要的满足,而不寻求其他的满足; (5)在健康人处于静止或不起作用的状态。,3.人的心理需要的两个层次(性质与作用不同) *基本需要未得满足以前,丰富性需要实际上并不能构成一个人的真正需要。 *任何一种或多种丰富性需要得不到满足都不会引起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者自以为需要真理、正义、完美等等,其实,他们是以追求这些东西为手段在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如得到安全感、被人赞许、得到爱、受人尊重等等。 *发展性或丰富性需要,可以摆脱基本需要的束缚,追求人生长远目标的实现和为理想而奋斗,马斯洛称此为自我实现,即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

9、4.检验方法 从事某种活动,这种活动究竟是不是行为人的需要,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检验方法:即看行为人在活动过程中能不能体验到愉快和满足?(比如读书是为了求知吗?为别人服务是追求道德高尚吗?) 5.原因和责任 (1)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并不是个人的过错,因为基本需要的满足是童年良好的教养环境使然。 (2)但是改变这种情况却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在精神卫生领域,这责任就是用有效的行动去满足需要和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水平。,四、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的各种表现 *要对自己负起责任,去进行有效的行动,首先要求我们对基本需要未得满足的各种心态和行为表现有清楚的认识,否则,行为就会带有盲目性,甚至适得其反,把情况愈弄愈

10、糟。心理障碍者或神经症病人就是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的人。 *对这些心态和行为表现的识别,是心理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功。,1.不安全感不安全人格 *一种痛苦的内心体验,经常持续地感到紧张不安,心里不踏实,甚至莫名其妙地担心恐惧。 *亲密感是不安全感最有效的对抗剂。 2.爱与归属感的缺乏“被爱的渴求” *这种人能体验到别人对他们的关怀和爱,但不能主动地爱别人,缺乏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和提高主动爱别人的能力。 3.自卑 *自我价值感或自尊是由童年时成人的尊重内化而来。 *优越感和自尊心不是一回事。 *解决自卑的根本途径在于人际交往的改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注意从低水平做

11、起,不能轻视低水平人际交往的意义,因为高水平的交往只能从低水平的交往发展而来。,心理调节与适应 第三讲 精神症状简介,第一部分 神经症 一、关于神经症的共识 1.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 2.神经症是一组非器质性病。 3.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病。 4.神经症是一组异质病(各种神经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不同,甚至同一种神经症也不是同质的一种病)。 5.不论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哪一方面看,神经症都有着生物学的和心理社会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二、神经症的描述性定义 1.欲理解神经症的定义,必先了解心理冲突。几乎可以说,没有心理冲突就构不成神经症。 2.心理冲突的概念: 指

12、两种对立的情感或欲望并存一个人的心里,当事人即不能放弃其中之一,又无法在更高的水平上将二者整合或统一协调起来,从而体验着紧张、不安或其他不快甚至痛苦。 3.神经症的描述性定义: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三、几种常见神经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常见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神经症,社交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 1.神经衰弱 症状可分为三组: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精神易兴奋主要指联想和回忆增多而杂乱、感觉过敏;易疲劳主要是情绪性的,具有弥散性);

13、神经衰弱的疲劳有一个特点: 不伴有欲望和动机的减退。 (2)情绪症状: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 (3)躯体症状:头痛,胸闷,睡眠障碍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2.焦虑神经症:由植物神经紊乱的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两部分组成,只有这两者齐备才能诊断为焦虑神经症。 特点: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 (1)躯体症状常有:头痛,心跳,胸闷气短,出汗,消化系统症状,尿频 (2)精神症状常有:急躁,不安,易激惹,难于集中注意,记忆减退,易产生惊跳反应 治疗:抗焦虑剂+心理治疗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倾向于用躯体症状诉说自己的精神痛苦,所以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要善于倾听病人和来访者的躯体语言。,焦虑状态 广泛性焦虑狭义

14、的焦虑神经症 惊恐障碍(发作性的或叫惊恐发作) (怕发疯,心动过速,濒死感) (无法预料,无明显刺激,几分钟内 达到高峰,一般半小时内缓解。) 处境性焦虑如下面的社交恐怖症,3.社交恐怖症 (1)共同特点:病人知道不应该、不必要、没道理,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2)表现多种多样形式丰富:害怕与人接触,害怕人多的场合,害怕被人注视,怕领导和权威,害怕目光对视,怕用余光看人,怕自己的目光会伤害他人,在公厕中解不出小便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中以认知行为治疗和小组治疗较为有效。,4.强迫症 (1)强迫症由三个不可或缺的特征组成:A.主观上感到受强迫的体验;B.主观上必须加以意识的抵抗反强

15、迫;C.有症状自知力。 (2)原发的强迫症状有:强迫观念;强迫表象;强迫恐惧;强迫意向;强迫性缓慢。 (3)继发性强迫症状有:屈从性强迫动作;对抗性强迫动作。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5.疑病症 *表现(1)对身体健康过分担心,这种担心与身体的实际情况不相称,偏离文化标准;(2)感觉过敏;(3)患病的特殊模式。 *疑病症病人的生活似乎一切都服从于养病健身这一最高原则。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但对疑病症病人用药要特别慎重。,6.抑郁性神经症 *内源性抑郁与神经症性抑郁的区别( 内源性抑郁有生物基础,神经症性抑郁多有病前人格基础)。 *抑郁的主要表现是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

16、少。(一些中间表现:兴趣减低,悲观失望,无助感,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下降,感到生活没有意义严重时可导致自杀)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但需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把握其治疗侧重点。,第二部分 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一、人格障碍 1.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在其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是渐进、连续形成的,在青春期开始渐趋明显。人格障碍一般不被认为是精神疾病。 2.人格障碍的分型:反社会人格;偏执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分裂型人格;强迫型人格;表演型人格;其他人格障碍。 3.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总的来说应该像对正常人格一样来考虑,但先天素质有缺陷的孩子,发展出人格异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4.人格障碍者社会适应不良,对自身障碍缺乏自知力,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均收效甚微。,二、性心理障碍 *操作性地理解就是性意向(指向)异常者。 *分类或表现:同性恋;恋物癖和异装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