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201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462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2014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2014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2014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2014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2014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20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2014(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济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内容,据卫生部布氏杆菌病诊疗指南(2012版)修订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布病的发病机理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防制措施,概述,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临床特点急性期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布病历史,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

2、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 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 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 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病”。,我国布病流行概况,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现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于50-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自70年代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0.3%,发病率只有0.02/10万。 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1996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2009年达高峰。这个现象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情遥相呼

3、应,该状态已引起世界和我国有关部门的关注。,我国疫情,疾病分布,时间分布:2009年疫情与往年一致,在春、夏季发病较多,37月的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64.07%。 人群分布 男女发病数比例2.8:1,以青壮年为主,2060岁组病例占90.24%,4045岁组发病率最高。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73.16%,其次为牧民,占14.78%。,布病的危害,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的,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 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 就世

4、界范围而论,因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家畜流产、消瘦、乳肉产量减少、影响畜种改良和推广以及人群劳动能力的损失或下降等,估计每年损失可达数十亿美元。,9,病原学,布氏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或荚膜。,电镜下可见三层外膜: 外层为脂多醣 (LPS) 中层外膜蛋白 (OMP) 内层细胞质膜,同布氏杆菌的毒力有关,10,电镜下的布氏杆菌,光镜下的布氏杆菌,病原学,布菌的形态: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有6种布菌。可分为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但仅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无报道。羊种最小、牛种次之、猪种最大。 布菌的

5、染色特点:可被所有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阴性菌。 布菌培养条件:布氏杆菌属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可在弱酸或弱碱性培养基上生长繁殖,适宜PH值为6.6-7.4,适宜温度为20-40,最适宜温度为37 ,超过42 不生长。,病原学,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 畜舍:4-5个月以上 水:5天-4个月 鲜牛乳:2天-18个月 土壤:4天-4个月 冻肉:14-47天 尘埃:21-72天 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 物理因子抵抗力:对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散射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

6、就可杀死。湿热55生存时间为60分钟,湿热100 生存1-4分钟。,病原学,化学因子抵抗力: 药物名称 浓度(%) 生存时间 新洁尔灭 0.1 30s 石碳酸 1-2 1-5分钟 来苏儿 2 1-3分钟 来苏儿 3 1分钟内 漂白粉 0.2-2.5 2分钟内 肥皂水 2 20分钟以上,流行病学(贮存宿主及传染源),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然而,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各种饲养动物: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7、。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传染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 羊作为传染源: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 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氏菌。 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乳汁中仍带菌。 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检出病原体。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于7%。,传染源,牛作为传染源:黄牛、水牛、奶牛、牦牛均易感染布病,牛布病阳性率可达23%以上。世界各国特别是乳牛在发达国家都曾有过布病。 在牛布病疫区,人的感染率高达3

8、0-40%,但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仅占0.3-0.5%。 病牛主要在牛群中传播,可引起爆发性布病流产,但对人的致病意义小于羊。,传染源,猪作为传染源:猪对布病敏感,感染率10%以上。通常由猪种布氏菌侵犯。 猪布病也是以流产为特征,从流产的猪胎儿、胎盘、羊水,甚至尿液以及公猪的精液都能检出布氏菌。 我国从接触猪的饲养员和屠宰工人检出12株猪种菌,证实了猪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传染源,人作为传染源: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国内外也报道了一些感染人的实例:有的在家中护理病人感染;有的通过性生活感染。然而,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引起,在病

9、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罕见。,传播途径,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因此,我国和某些国家或地区把布病定为职业病。,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

10、感染的重要原因。 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 病后或疫苗接种后人群对布氏菌有一定的免疫力(病后免疫一般能持续2年,接种菌苗后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对布氏菌易感)。,布病的发病机理,感染过程:感染过程的形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布氏菌侵入途径、菌量、菌型、毒力和人体的生理状态。 感染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淋巴源性迁徙阶段; 菌血症阶段; 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 慢性布病阶段; 慢性纤维化阶段,1、淋巴源性迁徙阶段,布氏菌沿淋巴管转移到相应淋巴结,往往见不到淋巴管任何病变。在淋巴结中可见到增生性炎症,最后形成肉芽肿为特点的淋巴结炎。

11、,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布氏菌在胞内生存并大量繁殖,淋巴结成为布氏菌的贮存地,以此形成原发病灶,2、菌血症阶段,布氏菌在原发病灶大量繁殖,病原体 血行播散,冲破淋巴屏障 进入淋巴流和血流,吞噬,吞噬细胞,当释放出的细菌超过细胞的吞噬反应能力,细胞外繁殖,败血症,菌体破坏,释放内毒素,破坏白细胞等,释放内源性致热物质,局部组织炎症,变性坏死,3、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细菌随血流到达全身实质脏器,多发性病灶或转移病灶,由于布氏菌主要在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内寄生,所以富有网状内皮细胞的脏器,如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均可受累,病变复杂。,4、慢性布病阶段,肝、脾、淋巴结内布氏菌继续繁殖,破坏,代谢产物、内毒

12、素等物质不断进入血流,毒血症反复发作,机体致敏,部分病人,体内布氏菌虽被杀灭、感染过程停止,但仍可出现纤维化而形成的瘢痕性改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残余症状,如关节强直等。,5、慢性纤维化阶段,布氏菌,消化道 皮肤粘膜 呼吸道,淋巴液,局部淋巴结,感染量少、毒力弱 机体抵抗力强,布氏菌在淋巴结内局限,感染量大、毒力强 机体抵抗力弱,血行播散(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多发性病灶形成,迁延性病灶,病灶外播散,残余变态(消散、纤维化),隐性感染,痊愈,慢性期,急性期,治疗,各系统病理变化,皮肤: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 淋巴结:充血、浆液性渗出;增生性肉芽肿 血管系统: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

13、静脉。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动脉瘤及主动脉炎等。 心脏:特异性心肌炎、心包炎。侵犯主动脉瓣。 肝、脾:布氏菌性肝炎,网状内皮和淋巴增生引起肿大。,各系统病理变化,骨髓:坏死、营养不良和纤维化。 肺:卡他性肺炎 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 神经系统:中枢:脑膜炎、脑炎、脊髓炎;周围:腰骶后根和坐骨神经。 运动器官:骨、关节、肌肉、韧带均可受累;关节炎、滑囊炎和腱鞘炎。,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和体征 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 发病和前驱期症状: 起病缓慢者前驱期症状类似重感冒。经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 起病急剧者约占10%,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主

14、要症状,发热:是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各期病人,常伴有寒战。 热型不一,变化多样。,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在抗生素普遍应用之前,波状热是典型的热型。波与波之间短者3-5天,长者数周。近年来波状热型已较少见。,多汗,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燥,甚至影响睡眠。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骨关节肌肉等疼痛,急慢性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疼痛。 急性期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疼痛

15、剧烈。 慢性期局限于某一部位,以骶、骼、膝、肩、肘、踝等处常见,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乏力,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故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病”“爬床病”。,其它症状,急性期患者可以产生极度的毒血症,血小板减少,心内膜炎。 食欲不振,腹泻,便秘。 慢性期患者有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漠,失眠,烦燥,畏寒喜暖,四肢发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烧。,主要体征,皮疹:充血性皮疹,出血性紫斑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化脓 骨关节变化:关节肿大,关节粘连,脓肿 肝脾肿大,黄疸

16、 软组织肿胀:筋膜、健膜、关节囊、关节周围组织及肌肉肿胀。,各系统改变,呼吸系统:急性期可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消化系统:胃和十二指肠分泌功能降低,胃酸、消化酶、胰岛素减少。 泌尿生殖系统:男性睾丸、附睾炎,多为单侧充血水肿。女性可发生乳腺炎、输卵管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等。也可发生肾脏损害。 心血管系统:心脏血管损害以慢性患者多见。心肌炎、心律不齐,动、静脉炎等。,骨关节系统:大关节关节炎,脊椎病变,骨骼病变。 软组织:纤维组织炎和脓肿。 神经系统: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炎;神经痛、神经炎、神经根炎;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感觉器官:眼视网膜血栓性静脉炎、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听力减退等。,41,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椎骨前缘被侵蚀。,临床分期,1.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 2.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实验室检查,(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