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461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鲁氏菌病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鲁氏菌病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鲁氏菌病防治(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布鲁氏菌病 2017年4,概述 一、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是传染变态性疾病、 是职业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布病在世界上有广泛的流行,是全球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但 是,人们真正认识此病 ,并不断深入发 展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1887年病原分离、1897年血清学诊断方法建立,疫情,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探索疾病病因,开展疾病防治、改善人群健康、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策略的重要工具。 世界20多个国家中170多个国家流行 我国31个省市 新疆14个地州市、96各县市区 昌吉州全覆盖 昌吉市2012-2017年、16个乡镇街道均报告 布病病例,20

2、12-2016年布病发病数地区分布,人间布病发病率分布图,2005-2015年昌吉州布病发病顺位变化,2005-2015年昌吉州布病发病数在乙类传染病排序,2005-2015年昌吉州布病发病数全疆排序,截止到2017年4月23日全疆累计报告发病数1500例,昌吉州293例排全疆第一,昌吉市21例,与去年同期的57例相比下降171.43%,发病率4.68/10万。报告病例的乡镇街道8个、占50%、发病数依次为阿什里哈萨克族乡7例、庙尔沟乡6例、六工镇3例。,昌吉市,2012年14例、6个乡镇、阿什里乡2例 2013年50例、9个乡镇、榆树沟镇12例 2014年69例、13个乡镇、榆树沟镇12例

3、2015年238例、16个乡镇、榆树沟镇和宁边路街道、 各报告38例 2016年199例、15个乡镇、榆树沟镇42例。 2017年21例、阿什里乡7例、庙尔沟乡6例、榆树沟 镇1例,一、传染源及贮存宿主 (一)贮存宿主 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 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即使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据此要地位。啮齿动物如豚鼠、小白鼠、家兔是敏感实验动物,也可以作为传染源。,(二)传染源 传染源

4、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发育、繁殖并能排出 病原体,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与 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和鹿。 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 随后波及人类。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 类含有大量病菌,如实验性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 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 以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 间有转移现象,即羊种菌可能转移到牛、猪,或相反。 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 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患者也可以 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三)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5、 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除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 我国经对大量布病病例的调查分析,未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通过病人而传染引起的病例,以及病人家庭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病例。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发病多见。人与人发生传染是罕见的。因此,人做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二、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 一)传播途径 1、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这种感染常见于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 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 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 境及物品而受染; 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合: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

6、正常 产;检查牲畜;饲养放牧病畜;接触病畜的尿、粪,如清扫畜圈; 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挤奶或加 工病畜奶制品;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直接或间接接触被 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从事布氏 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2、经消化道传染 :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 食道粘膜进入机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 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有的人喜欢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 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熟肉或者手不洁就拿食物吃,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池物会污染草场和水源,这是牲畜经 消

7、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3、经呼吸道传染: 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皮毛加工企 业职工、生产布氏菌苗、冻干菌种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呼吸道 感染。 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 4、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但重要性 不大。,(二)传播因子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除,进入易感者体内之前,在外环境 中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媒介物,这些媒介物称为传播因子。含 有布氏菌各种污染物及食品均可成为传播因子。 1.病畜流产物:布病流产胎儿含有大量布氏菌。另外,胎 盘、胎膜、羊水也都含有很多布氏菌。 2.病畜的乳、肉、内脏:牛患布病后37年仍

8、可在乳中检 出布氏菌;布病母羊正常分娩后,约有10%羊乳可检出布氏 菌;布病流产的母羊乳的布氏菌检出率可达80%。病畜肉及 内脏也含菌,尤其在菌血症期,传染性更强。猪、牛、羊感 染发病后4 26个月有的内脏任可检出布氏菌。,3.皮毛:实验证明布氏菌在羊毛中可生存42个月以上,传染期比较长。布病疫区出产的羊毛和皮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4.水:布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池物可以直接污染水源;也可由污染的地区经雨水灌流或灰尘落入水中。 5.土壤、尘埃:病畜的排池物(粪、尿)污染土壤,随着牲畜的活动,扬起尘埃,传播布病。羊毛夹杂的尘土也含有布氏菌,毛纺厂造毛车间工人感染率高于其他工人。,三、人群易感性 (一

9、)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成为人群易感性,人类对布鲁氏菌属中的大都数细菌都是易感的。 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病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四、流行特点 (一)分布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羊种布氏菌流行区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羊群布病性流产高峰在2-4月,人间发病高峰在4-5月,(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牧民、屠宰工人、皮毛工人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牧区存在自然疫源地,但疫区流行强

10、度受布鲁氏菌种、型及气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畜牧、牧场管理情况的影响。地区分布;一般情况下牧区感染率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镇。牧区牲畜多、即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人与畜之间接触频繁、感染机会就多。,20012-2017年3月27日人间布病月走势图,(二)不同地区流行特点 1.羊种布氏菌疫区:羊种布氏菌疫区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羊种菌1.2.3生物型对人、畜均有较强的侵袭力和致病力,以引起人、畜间布病暴发流行,疫情重。 2.牛种布氏菌疫区:牛种布氏菌疫区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牛种菌生物型较多,毒力不一,有的菌株毒力接近羊种菌强毒株。就总体而言,牛种菌毒力较弱,但有较强的侵袭力,即使是弱毒株也可使牛

11、发生暴发性流产或不孕,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但对人致病较轻,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呈散发性,临床症状和体征都不典型。病程短,后遗症较少。,3.猪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是病猪。通常有猪1、3型菌致病,毒力介于羊种菌和牛种菌之间。同一生物型菌株既有强毒也有弱毒株。猪种菌对人致病力比牛种菌强,但也是感染率高、发病少,除少数病例病情较重外,大都是无急性期临床表现。 4.犬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犬。犬种菌除了侵犯犬引起流产外,也可使猫、牛、猪、兔、梅花鹿、鼠等动物感染。人也被感染,症状较轻。 5.混合型布氏菌疫区:两种或三种以上布氏菌可同时在一个疫区存在,这与羊、牛同在一个牧场放牧或圈舍领近有关。由于

12、彼此接触密切,菌种可以发生转移。混合型疫区流行特点取决于当地存在的主要菌种。,(三)影响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影响布病流行 1.自然因素:布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关系非常密切(暴风大雪、寒流侵袭等)即作用与传染源,也影响人群易感性。气候恶劣、水草不足,病畜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流产,增加传染机会,又使健康畜体质减弱,对布病易感。恶劣气候也影响人的抵抗力,容易发病。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在布病流行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才能有效的控制和消灭布病。 未实行牲畜卫生检疫,输进了病畜,是我国和我区布病流行的重要起因。,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低,卫生状况不良,有的地方人、畜混居,人、

13、畜同用一处水源;有的人剥食病死羔、犊肉、喝生奶;有的人缺乏布病知识,不注意个人防护,不讲究卫生,容易染病。 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或饲养管理的需要,对牲畜要作分群、合群、组合新畜群的变动,在传染源存在和检疫或免疫措施未落实的情况下,易使新的畜群发生布病流行。 不经布病检疫或检疫不彻底,从外地购买或调运牲畜时混有病畜使驱赶沿途和到达地发生布病。 集市贸易活跃,布病检疫工作跟不上、染菌物品、食品未能查出,易引起感染和发病。,临床学,布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在不同的情况下患布病,可以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往往又缺乏特异性。因为这些症状和体征也可以在患有其它疾病的患者身上存在。这一点称之为布病临

14、床表现的多形性。另一个特点是病人的主诉颇多,经常改变,检查时却很少发现异常所见。,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各异,轻重、 不一,呈多器官病变或局限某一局部。 一、临床症状、体征 (一)潜伏期:在一般情况下其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也有个别病例潜伏期可达一年之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若干因素有关。,(二)发病及前驱期症状: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病例发病较为急骤。在发病缓慢者中,有些布病患者可以失眠,食欲不振,劳动力减弱,头疼、多汗。与一般感冒有类似。有些病例可见便秘,腰及各部位肌肉和关节有轻度风湿样疼痛,傍晚有轻度畏寒等症状。体检可以发现患者有微热,傍晚为

15、重;淋巴结轻度肿大。肝脾和扁桃体肿大。前驱期持续时间变动甚大,或者易被忽略,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出汗等急性期症状。,主要临床: 发热: (78%-95%) 多汗:(33%-80%) 乏力:(33%-80%) 疼痛:(65%-85%) 泌尿生殖系病症:(10%-40%) 主要体征 皮疹(6%-10%) 肝、脾、淋巴结肿大(10%-30%) 骨关节病变(65%-85%),(三)主要症状和体征: 1.主要症状 (1)发热: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常见而且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76.8%以上有发热 。可见于布病的各个期。热型不一,变化多样 ,观察体温傍晚升高。根据我国布病患者热型分析,主要以下五种

16、型:低热型、波状热型、不规则热型、间歌热型、弛张热型。 在抗生素普遍应用之前,波状发热曾被认为是典型的热型,因此,曾把布鲁氏菌病称为“波状热 ”。热波的数量、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差异很大。波与波之间的间隔不一,,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仍然是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迁延性的布病患者,体温可能出现波动状态,波与波之间的间隔不一,短者35天,长者数周。,(2)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是其特征。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躁,甚至影响睡眠。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3)疼痛 :急、慢性期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的疼痛。在急性关节与肌肉疼痛呈游走性与风湿病相似。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十分剧烈。慢性期的关节疼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并以骼、髋、肩、骶、膝等大关节处为常见,单个或多个,非对称性,局部红肿。也可表现为滑膜炎,腱鞘炎、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