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生理变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4100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4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妊娠生理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妊娠生理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妊娠生理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妊娠生理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妊娠生理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妊娠生理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妊娠生理变化(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妇产科学(第7版) 配套课件,主编:乐杰 谢幸 林仲秋 苟文丽 狄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2,第四章 妊娠生理 Physiology of pregnancy,编者 郑桂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乐 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3,3,教学重点,胚胎及胎儿发育特征与生理特点,4,第一节 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 Fertilization of the Ovum with Development of the Zygote and Implantation of Emb

2、ryo,5,妊娠的定义,妊娠(pregnancy)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发育成长过程 成熟卵子受精妊娠开始 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妊娠终止 妊娠全过程38周(266日),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6,精子获能,精子经宫颈管进入宫腔及输卵管 精子获能(sperm capacitation)指精子顶体表面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淀粉酶降解,顶体膜结构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性,需时7小时,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7,受精(fertilization),人精子获能部位子宫腔和输卵管腔 卵子停留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等待受精 卵子受精(fertilization of ovum)发生在排卵后

3、12小时内 整个受精过程约需24小时,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8,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与卵子相遇精子头部顶体外膜与精细胞膜顶端破裂形成小孔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围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过程,称顶体反应,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9,透明带反应,借助酶作用,精子穿过放射冠和透明带,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与次级卵母细胞融合 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时,卵子细胞质内的皮质颗粒释放溶酶体酶,引起透明带结构改变,阻止其他精子进入透明带保证人类单精子受精,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10,透明带反应模式图,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11,受精全过程,获能精子穿过次级卵母细胞

4、透明带为受精开始 精子外膜与卵子胞膜接触并融合,精子进入卵子内 卵子形成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核膜消失,染色体相互混合 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zygote),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12,受精卵输送过程,借助输卵管蠕动和输卵管上皮纤毛推动,受精卵向宫腔方向移动 受精30小时形成分裂球(cleavage) 受精50小时为8细胞阶段 受精72小时为16细胞桑葚胚(morula) 早期胚泡(early blastocyst)形成,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13,受精卵着床过程,受精第4日早期胚泡进入宫腔 受精第56日早期胚泡透明带消失继续分裂发育,晚期胚泡形成 受精第67日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

5、覆盖称为受精卵着床,也称为受精卵植入(implantation),晚期囊胚孵出透明带,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14,受精卵着床三过程,定位(apposition):着床前透明带消失,晚期胚泡以内细胞团端接触子宫内膜 粘附(adhesion):晚期胚泡粘附在子宫内膜后,滋养细胞外层为合体滋养细胞层,内层为细胞滋养细胞层 穿透(penetration):合体滋养细胞分泌蛋白溶解酶,溶解子宫内膜细胞、间质及血管,完全埋入子宫内膜中且被内膜覆盖,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15,受精卵着床必备条件,透明带消失 胚泡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胚泡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 孕妇体内有足够

6、数量的孕酮,子宫有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透明带局部溶解形成漏孔,使晚期囊胚孵出透明带继续发育,并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16,子宫内膜蜕膜变,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蜕膜变,致密层蜕膜样细胞增大变成蜕膜细胞底蜕膜(Decidua basalis)与胚泡极滋养层接触子宫肌层间的蜕膜,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包蜕膜(Decidua capsularis)覆盖在胚泡表面的蜕膜真蜕膜(Decidua vera)底蜕膜及包蜕膜以外覆盖宫腔其他部分的蜕膜,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17,第二节 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 Characteristics of Embry

7、o Development and Physiology of fetus,18,胚胎、胎儿发育特征,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B型超声见心脏搏动 12周末:胎儿身长9cm,体重20g 16周末:胎儿身长16cm,体重110g,可确认胎儿性别,经产妇能自觉胎动 20周末:胎儿身长25cm,体重300g,检查孕妇时可听到胎心音,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19,胚胎、胎儿发育特征,24周末:胎儿身长30cm,体重630g 28周末:胎儿身长35cm,体重1100g 32周末:胎儿身长40cm,体重约1800g,出生后注意护理能存活 36周末:胎儿身长45cm,体重2500g,出生后能啼哭及吸吮

8、,生活力良好 40周末:胎儿身长50cm,体重3400g,出生后哭声响亮,吸吮能力强,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20,胚胎发育特征,4周末:可辨认胚盘及体蒂 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B型超声见心脏搏动,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21,胚胎发育特征,4周末:可辨认胚盘与体蒂 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B型超声见心管搏动,可辨认胚盘与体蒂,初具人形,B超可见早期心管搏动,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22,胚胎、胎儿发育特征,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23,胎儿发育特征,12周末:胎儿身长9cm,体重20g 16周末:胎儿身长16cm,体重110g,可确认胎儿性别,经产妇能自

9、觉胎动,器官已形成,从外生殖器可确定胎儿性别,孕妇自觉有胎动,外生殖器已发育,型超声可见胎儿四肢活动,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24,胎儿发育特征,20周末:胎儿身长25cm,体重300g,检查孕妇时可听到胎心音 24周末:胎儿身长30cm,体重630g,开始出现吞咽、排尿功能。用听诊器可听到胎心音,出现眉毛,皮下脂肪开始沉积,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25,胎儿发育特征,28周末:胎儿身长35cm,体重1100g 32周末:胎儿身长40cm,体重约1800g,出生后注意护理能存活,有呼吸运动,生后易患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脚趾甲,出生后加强护理,可以存活,胚胎、胎儿发育

10、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26,胎儿发育特征,36周末:胎儿身长45cm,体重2500g,出生后能啼哭及吸吮,生活力良好 40周末:胎儿身长50cm,体重3400g,出生后哭声响亮,吸吮能力强,睾丸已降入阴囊,出生后能啼哭和吸吮,出生基本可以存活,胎儿成熟,出生后哭声响亮,吸吮能力强,能很好存活,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27,胎儿循环系统解剖学特点,脐静脉一条,生后闭锁为肝圆韧带 脐静脉末支静脉导管生后闭锁为静脉韧带 脐动脉两条,生后闭锁与相连的闭锁腹下动脉成为腹下韧带 动脉导管位于肺动脉及主动脉弓之间生后闭锁为动脉韧带 卵圆孔生后开始关闭,生后6月完全闭锁,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

11、点,28,胎儿血循环特点,来自胎盘的血液进入胎儿体内分为3支: 一支直接入肝 一支与门静脉汇合入肝 一支经静脉导管直接入下腔静脉,此两支血液经肝静脉入下腔静脉,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29,胎儿血循环特点,心房间隔卵圆孔开放;主、肺动脉之间动脉导管开放;脐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静脉导管开放。上述解剖特点决定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均为动、静脉混合血 血流由脐静脉胎儿循环脐动脉:其血流优先保障胎儿心、 脑、肝及上肢血供。 注入肺及身体下半部的血液,含氧量及营养较少,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30,胎儿泌尿系统特点,妊娠1114周胎儿肾有排尿功能 胎儿排尿参与羊水循环,胚胎、胎儿发育特征

12、及胎儿生理特点,31,胎儿生殖系统特点,男性胎儿睾丸于妊娠第9周开始分化发育,睾丸于妊娠32周降至阴囊内 女性胎儿卵巢于妊娠1112周开始分化发育,妊娠16周,睾丸开始下降,外生殖器已发生完全,据此可辨认胎儿性别,妊娠32周,睾丸已降入阴囊,超声检查可诊断胎儿性别,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32,第三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Formation and Functions of Placenta and other fetal affiliated tissues,33,胎盘(placenta)构成,胎盘构成: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 羊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胎盘最内层,附着在绒毛

13、膜板的半透明薄膜,有一定弹性。厚0.020.05mm 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占胎盘主要部分 底蜕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占胎盘很小部分,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34,绒毛膜组成,晚期囊胚着床后,滋养层细胞分裂增殖 内层为细胞滋养细胞,是分裂生长的细胞 外层为合体滋养细胞,是执行功能的细胞由细胞滋养细胞分化而来 滋养层内面有一层细胞为胚外中胚层,与滋养层共同组成绒毛膜,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35,绒毛形成过程,绒毛(villus)形成经历3阶段: 一级绒毛:形成细胞中心索,初具绒毛形态 二级绒毛:形成间质中心索 三级绒毛:胚胎血管长入间质中心索,受精3 周末,绒毛内血管形成,胎盘循环

14、建立胎儿-胎盘循环,在胚胎血管与其连接后完成,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36,叶状绒毛膜的结构,与底蜕膜相接触的绒毛为叶状绒毛膜 绒毛干分支形成初级、次级和三级绒毛干 向绒毛间隙伸展形成终末绒毛网 绒毛末端悬浮于充满母血的绒毛间隙中为游离绒毛(free villus),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37,叶状绒毛膜的结构,长入底蜕膜中的绒毛为固定绒毛(anchoring villus) 一个初级绒毛干及其分支形成胎儿叶(fetal lobe) 一个次级绒毛干及其分支形成胎儿小叶(fetal lobule),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38,胎儿血与母血不相通,母儿间物质交换在胎儿小叶绒毛处进行 胎儿

15、血液 经脐动脉直至绒毛毛细血管 经与绒毛间隙中的母血进行物质交换 胎儿血和母血隔有绒毛毛细血管壁、绒毛间质及绒毛表面细胞层 再经脐静脉返回胎儿体内,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39,胎儿血与母血不相通,孕妇血液 经底蜕膜螺旋动脉开口通向绒毛间隙内 经开口的螺旋静脉返回孕妇体内,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40,绒毛组织结构,妊娠足月胎盘绒毛表面积达14 绒毛直径随妊娠进展变小 绒毛内毛细血管占据空间增加 绒毛滋养层主要由合体滋养细胞组成细胞滋养细胞仅散在可见,数目少 滋养层内层为基膜,有胎盘屏障作用,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41,底蜕膜,底蜕膜表面覆盖来自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共同形成绒毛间隙的底

16、,称蜕膜板 从此板向绒毛膜伸出蜕膜间隔,不超过胎盘厚度的2/3 将胎盘母体面分成肉眼可见20个母体叶,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42,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43,妊娠足月胎盘的大体结构,呈盘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重450650g,直径1620cm 厚13cm,中央厚,边缘薄 胎盘分胎儿面和母体面 胎儿面 表面被覆羊膜,呈灰蓝色 母体面 呈暗红色,有20个母体叶,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44,胎盘血管合体膜,为物质交换部位,由绒毛合体滋养细胞无核区胞质、合体滋养层基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5 层组成的薄膜 物质交换及转运方式有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45,胎盘功能,气体交换:O2和CO2以简单扩散交换 营养物质供应: 葡萄糖以易化扩散 氨基酸以主动运输 脂肪酸以简单扩散 电解质及维生素以主动运输通过胎盘 胎盘能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物质,也能将简单物质合成后供给胎儿,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