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教材概论第13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8811310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9.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教材概论第13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8版教材概论第13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8版教材概论第13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8版教材概论第13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8版教材概论第13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教材概论第13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教材概论第13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和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和、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何为时代主题?,一、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两极(美苏对峙)多极(一超多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原因:,直接原因:苏联解体根本原因: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发生深刻变化。日本、西欧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多极化正在加速形成。,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多极化格局有

2、利于:,原因:世界市场的形成、动力: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新兴产业涌现,参与国际分工;运输和通信技术发展缩短空间距离。特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评价: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本质:资本的跨国流动,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的形成,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对策: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家要循序渐进地扩大开放,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互惠、共赢、共存。,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技术条件,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

3、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文化多样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3.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电脑黑客,4.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5.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1.新中国外交战略的回顾,(1)五十年代:“一边倒”,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4、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54年6月周总理会见印度总理尼赫鲁,1954年6月周总理会见缅甸总理吴努,和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互利,和共处,P238,(2)六十年代:“两个拳头打人”,整个60年代,“反两霸”是中国外交的主旋律和对外关系格局的特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1961-1973),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69),为了避免在国际上孤立,1964年,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苏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外政策,积极谋求改善美中

5、关系,以遏制苏联。针对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对外战略,中美关系缓和。,(3)七十年代:“一条线”、“一大片”,“一条线”(1973)、“一大片”(1974):,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全面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作为“一条线”、“一大片”的补充,“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的旗帜,坚定地站在

6、和力量一边。,(4)八十年代:独立自主、不结盟,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2)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3)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外交成就:(1)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同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得到不断发展。(3)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致力于改善和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4)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5)九十年代:韬光

7、养晦、有所作为,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总体缓和、总体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代以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6)新世纪初:全方位外交,(7)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外交政策的内涵,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就是坚持各国

8、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是主张和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3.坚持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走和发展道路的原因,第一,这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有重大而深刻影响的部分,包括:“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取向;“和为贵”的处世哲学,以及“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对疆域以外的民族,不以征服和掠夺为荣,而是以“协和万邦”为己任,始终以“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为原则来处理周边关系。,

9、第二,这是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总结,一部中国代史,就是一部落后挨打的悲惨屈辱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史。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珍惜和,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和发展道路。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的坚定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和的国际环境。没有和,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我们一定要集中

10、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发展道路。,第三,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第四,这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例如,二战时的德国、日本。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三.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

11、关系,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1.新型国际关系,“新”在何处,新型国际关系,“新”在相互尊重,“新”在公正义,“新”在合作共赢。合作共赢强调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和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合作共赢使双方或多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从而实现各方的共同受益。,2.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原因,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国与国相互依存空前紧密,利益共生不断深化。面对挑战

12、,没有一国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同舟共济。这是提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时代背景。“合则强,孤则弱。”合作应该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第二,中国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实践的延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这些中华文明理念至今仍在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民从自身的经历中深深懂得,得道才能多助,合作才能共赢。,3.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P287,中国倡导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

13、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承担的首要责任,开展对话和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和共赢,而不是单赢。,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稳妥应对涉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坚决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坚决在国际上遏制“”“”“”等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防范国际暴力恐怖活动向境内渗透,维护国家主

14、权和安全。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要在和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要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建立新型国际关系。重视各大国的地位和作用,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致力于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坚持把发展中

15、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多边事务,高度重视联合国的作用,支持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

16、展社会基础。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强化涉外法律服务,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深化司法领域国际合作,完善我国司法协助体制,扩大国际司法协助覆盖面。,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大海外追赃追逃、遣返引渡力度。积极参与执法安全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贩毒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还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