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肝胆胰系统感染抗生素防治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3035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肝胆胰系统感染抗生素防治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外科肝胆胰系统感染抗生素防治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外科肝胆胰系统感染抗生素防治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外科肝胆胰系统感染抗生素防治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外科肝胆胰系统感染抗生素防治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肝胆胰系统感染抗生素防治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肝胆胰系统感染抗生素防治讲义(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科肝胆胰系统感染的 抗生素防治 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304医院) 黎 沾 良,正常胆汁和胰液无菌 下列情况可能培养出细菌 胆结石(尤其胆管结石) 胆管或胰管梗阻或狭窄 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曾有此类病史 胆道手术史,尤其胆肠吻合、Oddi括约 肌切开或成形,胆道支架 ERCP后,可导致菌血症 老年人,胆汁有菌者行肝胆手术,容易发生感染 Wells(1989年)报告644例病人: 有菌者(19%)术后感染率为22% 无菌者(81%)术后感染率为2% (p0.001) Chetlin报告,有菌者术后发生脓毒症的机会为无菌者的40倍 急性胆囊炎与急性胆管炎的病因菌相同,都是肠道常驻菌,主要是

2、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克雷伯、肠杆菌),占60%80% 肠球菌占 14% 类杆菌占 10% 梭菌占 7% 葡萄球菌不易在胆汁中生长,本不是病因菌,但近年发现也参与其中,厌氧菌并非胆道感染很常见的病因菌 厌氧菌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和曾接受过胆道手术或操作者,其中类杆菌占80% 90%,绝大部分是脆弱类杆菌(70%80%) 厌氧菌一旦存在,便与需氧菌协同致病,病情重,并发症多 需氧/厌氧菌混合感染占总数的15%90%,与多种因素相关(胆管结石、狭窄、梗阻,胆道手术史,胆汁逆流),发病早期一般无绿脓杆菌参与 12周后可出现绿脓杆菌 有胆肠吻合或胆道支架者多有绿脓杆菌 重症胆管炎,40%50%可发生菌血症

3、 胆源性菌血症中,大肠杆菌占 52%,类杆菌占 22%,梭菌占 6%,虽然常培养出肠球菌,但未必是病因菌,尤其在早期 反复培养出肠球菌且病情不好转,尤其出现肠球菌菌血症,应考虑肠球菌是主要病因菌 胆道术后感染,细菌与术中培养结果大多一致 T管胆汁培养阳性率高于术中培养,增加了污染菌和医院中的耐药菌,肝脏外科感染肝脓肿,胆源性肝脓肿最常见:肠道杆菌,绿脓杆菌,肠球菌,厌氧类杆菌 经门静脉获得的腹腔源性感染现已少见,主要来自化脓性阑尾炎,病原菌同上 经肝动脉获得的(血行性)肝脓肿:金葡菌,链球菌 阿米巴肝脓肿:培养阴性,胰腺感染 胰腺坏死感染 胰腺脓肿 感染性胰腺囊肿 病原菌与胆道感染相同,也是来

4、自胃肠道,抗生素在肝胆胰系统感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选择抗生素最主要的依据是抗菌谱和耐药情况 应选择对G-肠道杆菌有较强活性的广谱抗生素 在中、重度感染和复杂病例,还应考虑绿脓杆菌和厌氧菌 在早期,无需考虑肠球菌,要兼顾药代动力学特点 要有较高的血药峰浓度(控制脓毒症状) 要在肝、胆、胰组织和胆汁、胰液中形成较高浓度 为此,优先选用能从肝排泄入胆的抗生素 但若有明显梗阻,胆汁中浓度不能保证,胆汁浓度高于血清浓度的抗生素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利福平 胆汁浓度低于血清浓度的抗生素很多,如 一代头孢,多数二代头孢,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 *10倍以上,常见三、四代

5、头孢药代动力学比较,肾,防治胰腺感染用药,应考虑到血- 胰屏障 多数(2/3)药物不能很好透过血- 胰屏障,因而不能形成有效治疗浓度 已知有较强穿透能力的药物是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甲硝唑等 我们对文献中未见报道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唑肟、万古霉素等进行研究,结果见下表,抗生素在血清和肝、胰组织中峰浓度,7种抗生素对细菌的MIC90( mg/L),几种抗生素在肝、胰组织中的杀菌指数,三代头孢和广谱青霉素是最常用的抗生素(毒副作用小,选择余地大 ) 属MIC以上时间(time above MIC)依赖性抗生素 MIC以上时间越长,抗菌效果越好,应不短于两次用药间40%的时间

6、 因此用药次数不能太少,至少1/8h,必要时1/6h甚至1/4h,急性肝胆系统感染的抗生素经验治疗 方案1:头孢哌酮/舒巴坦(12g 1/12h8h6h) 无须加甲硝唑;或头孢曲松(12g 1/24h) 加甲硝唑或克林霉素(0.40.6g1/8h) 方案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375g 1/6h),无须加甲硝唑 或:哌拉西林(2g4g iv 1/8h)(或氨苄+阿米卡星)+甲硝唑(1g 1/12h) 方案3:头孢吡肟(2g 1/12h8h),重症感染(脓毒症,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经验治疗 要“全面覆盖”,包括G-肠道杆菌、绿脓杆菌和厌氧菌 要“重拳出击,一步到位”,保证足

7、够大的抗菌力度 可用含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如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或头孢菌素(舒普深),或用碳青霉烯类 必要时加用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但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变化,在经验用药的同时,应积极收集标本(脓液,鼻胆管引流液,术中胆汁)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得到培养结果后,要重新评估用药方案 要同时进行临床评估和药敏报告评估 坚持临床评估为主,而不是根据药敏报告对号入座 用药72小时后进行临床评估,不宜过早及频繁换药,临床疗效不好的原因和对策 存在必须手术的外科情况紧急手术引流或经内镜减压引流 药物未能覆盖病原菌(绿脓杆菌?厌氧菌?) 适当扩大抗菌谱(使用抗绿脓-内酰胺类,加用抗厌氧菌药) 要在病原学诊

8、断上多下功夫,抗菌力度不够 联合用药(-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或氟喹 诺酮类) 增加-内酰胺类用药次数,缩短间隔时间 如有可能,加大氨基糖苷类剂量,且全日用量一次给予,药物在胆汁中浓度过低调整品种 药物不能进入胰腺或进入太少调整品种 病原菌特别耐药(产ESBL?产Amp C酶?) 调整方案 合并真菌感染抗真菌经验治疗(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两性霉素脂质体或胶质分散体),应用抗生素预防肝胆手术部位感染(SSI) 抗生素对SSI的作用不容置疑 德国28所医院的前瞻性研究*表明,4477例胆道手术中 未用抗生素预防者,感染率为5.0%(113/2217) 用抗生素预防者,感染率为1.0

9、%(23/2260) 常规胆囊切除(OC)1349例,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8%和1.7% 腹腔镜胆囊切除(LC)3128例,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2.8%和0.47% *Lippert, et al.Chemotherapy, 1998, 44:35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急性胆囊(胆管)炎 病情较复杂,预 计胆汁有菌 胆总管或肝胆管结石 合并胆管狭窄 高龄(70岁) 有伴发病如肥胖、糖尿病、免疫低下 肝脏手术,择期性LC是否需用抗生素预防尚存争议 国外许多学者主张不用(感染率低,仅0.5%,主要是戳孔感染) 上述德国研究强烈主张用(术中污染不可避免,两组差别明显) 国内大都用抗生素 建议:

10、预计LC操作有困难、可能中转手术者,以及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应进行预防 单纯胆囊切除(如隆起性病变),不必预防用药,预防用药选择 覆盖范围主要是G-肠道杆菌 常规手术不考虑绿脓杆菌和厌氧菌 首选二、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曲松、噻肟、哌酮等)或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 肝移植可选用添加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舒普深)或青霉素类(如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一代头孢和氨基糖苷类不作为首选,用药时机 在手术开始前30min开始静滴,保证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维持抗生素的有效浓度(至少MIC 90) 绝大部分-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不超过1.52.0h,当手术时间超过34h时,应追加一个剂量 预防失败的重要原因之

11、一,是手术后半程得不到抗生素保护 Schweize发现,医生忘记追加用药的情况达到49%,用药疗程 择期性手术,手术后无须继续给药 急性胆囊炎,早期手术能彻底清除感染源者,术后不必长时间用药 术中发现感染(胆囊积脓、穿孔、坏疽,周围渗出)或污染严重(分破胆囊)者,术后可继续用药2448 h LC术后一般无须用药 肝移植术后需继续用药数日,减少毒副作用 不易产生耐药菌株 不易引起肠道微生态紊乱 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可以选用单价较高但效果较好的抗生素 减少护理工作量,短程(基本上是一次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优点,预防用药易犯的错误,时机不当(术前术中不用,术 后再用) 时间太长(45日甚至更长) 选

12、药不当 缺乏针对性,重症胰腺炎预防继发感染,Pederzoli 报告,药物预防使继发感染发生率从12.2% 下降到3.3% Ho 和 Frey 分析180 例病人,感染发生率为: 未用抗生素-76% 病死率-16% 不规范使用-45% 病死率-7% 规范使用亚胺培南27% 病死率-5% 也有报告无明显预防作用者,Mazaki 分析了1974.1至2005.1 文献British J Surg,2006,93:674-684,结果显示: 早期报告(用青霉素等)无效 近10年来研究(单盲RCT)报告,多数肯定,少数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难下结论:报告质量不够高(包括一项双盲研究),例数偏少,方案不一致

13、,观察项目太笼统,最新循征医学资料 Heinrich SH. Ann. Surg 2006,243:154-168 分析了1990.1至2004.10有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脓毒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亚胺培南同时降低 坏死组织感染发生率(8% vs 42%)及死亡率(8% vs 15%),消化道去污染降低感染率(18% vs 38%),但不降低死亡率(22% vs 35%) 喹诺酮+甲硝唑不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有效疗程:IV 2周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会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感染性坏死患者是否都必须立即手术? 大部分感染性坏死需手术治疗 在可疑或确定的坏死感染中,如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可以先调整抗生素治疗,无效则必须手术 Nordback报告,亚胺培南治疗可使64%感染患者免于手术 机会与风险并存,用药原则 有强化CT证实的胰腺坏死灶是明确的适应证 早用(应激期开始) 用广谱药 能透过血胰屏障 应覆盖感染高危期(2周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