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医学绪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199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术期医学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围术期医学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围术期医学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围术期医学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围术期医学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术期医学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术期医学绪论(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围手术期医学 绪论,南昌大学麻醉系 雷恩骏 副教授,即将投入使用的 南昌大学一附院新外科大楼,正在新建的 急救创伤中心,一 、围手术期医学概念,围手术期医学:是一门研究手术病人自术前准备至术后主要治疗结束时间段(术前48小时至术后72小时)所进行针对性准备、诊断、治疗的医学。涉及麻醉学、医学心理学、外科学、急救医学、内科学、护理学、康复医学等多门医学学科。,围手术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国外文 献中。1981年,第26版Doland曾对该词加 以解释。即从“病人因需手术治理住院时起 到出院时止的期限”。,国内围手术期概念是1988年11月由南京军区总医院黎介寿教授提出。,国内围手术期概念:

2、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 至与这次手术有关治疗基本结束为止一段时间。 包括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 诊断已明确,病人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 治愈出院,其围手术期则从入院日至出院日。 诊断尚不明确,需入院做进一步检查,则 围手术期应在诊断确并决定手术日开始。,诊断已明确,但须先行非手术治疗,则围 手术期应从非手术治疗结束决定改用外科手 术治疗日开始。 诊断明确,手术治疗也确定,手术后外科 情况已结束,但遗留一些问题需继续住院治 疗。则围手术期应从决定手术日开始、至外 科手术治疗结束为止。,围手术期的准备、管理与治疗:国外主要 由麻醉学科医师完成。国内主要由外科医师 完成,麻醉学科医师参与其中。 随着医

3、学科学的发展,新技术、新器材、 新设备的应用,旧的并发症会减少或消失, 新的并发症还会不断出现。 围手术期的治疗愈显重要。,二、围手术期医学与麻醉学,从20世纪50年末至今,麻醉学经历了一次 又一次的重要飞跃。 长期的实践中,汲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 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多种边缘学科中与麻 醉学有关的理论与技术,并发展形成了麻醉 学自身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从而成为临床医 学中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麻醉学是围手术期医学不可分 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麻醉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围 手术期医学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 基础。 现代医学理念中“术前准备”已 基本被“麻醉前准备”所替代。,课程围手术期医学是南昌大学麻醉

4、学 系自主研发的一门经典而又具有开拓性的课 程,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本科教育 课程设置翻开了新的一页。 课程编写人员均为临床麻醉经验丰富的硕 士生导师。,课程内容包括: 绪论; 围手术期肺功能评估及处理; 围手术期心功能评估及处理; 围手术期肝肾功能评估及处理; 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及处理;,围手术期容量治疗; 围手术期酸碱、电解质失衡处理; 围手术期呼吸管理; 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处理;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围手术期镇痛。,麻醉直接影响病人安危和手术成败,为新 手术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麻醉医师,对维护病人呼吸、循环系统功 能以及周身状况有丰富经验, 是临床急救和复苏的重要 组

5、成部分。,重症监侧治疗:ICU是从麻醉后恢复室发展 起来的一种特殊治疗单位。 集中了呼吸、循环系统和体内内稳态等监 测与治疗仪器,对大手术后和严重外伤或于 麻醉、术中发生意外情况病人进行监测和护 理治疗。,三、围手术期医学的要点,1、麻醉手术前准备; 2、系统病史追踪; 3、全身情况全面了解; 4、明确诊断; 5、查出影响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心理、生理状态、年龄、体质); 6、对脑、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进行系统评价。,7、对麻醉手术耐受力进行相适应处理; 8、明确麻醉手术指征; 9、手术适应证及正确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 10、麻醉手术中的安全与防范措施;,11、提高麻醉手术成 功率,降

6、低手术风险 性,促进术后康复。,四、围手术期处理,围手术期处理:是对患者术前准备阶段评价后做出的针对性处理,并选择可耐受麻醉手术的相应措施,以保证麻醉手术得以顺利完成和促进术后康复。,围手术期前术前准备阶段往往是以患者的具体病情所决定。 急诊创伤患者可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送进手术室, 择期手术、病情复杂的患者可数天或数周。,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多学科共同协作的综合治疗措施; 患者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机体条 件; 防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尽快恢复生理功能,促使早日康复。,围手术期准备: 心理准备; 生理准备; 特殊准备; 麻醉手术指征与手术适应证系统评价。,解除病人对麻醉、手术恐惧、紧张、

7、焦虑的情 绪及对预后的多种顾虑; 帮助患者了解病情,给予施行手术的必要性, 手术目的、手术方式、达到的预期效果等; 对麻醉、手术的风险性、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 并发症及意外、术后治疗、术后恢复过程和预 后转归做适度解释;,(一)心理准备,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和术后治疗;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和解释,告知麻醉手术 风险共担的原则;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同意,由患者本人及 家属签署书面的手术、麻醉知情告知同意书。,完善术前各项病理、生理检查; 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做好生理状态的调 整, 使患者能在较好的生理状态下,安全渡过麻醉手术期及术后的治疗过程。,(二)生理准备,为术后做好适应性锻炼

8、输血、补液: 预防控制感染: 热量、蛋白质、维生素、钙的补充。 胃肠道的清洁:禁食水,清洁灌肠。 其他:,(三)特殊准备,营养支持的准备,肠内、肠外营养补充。 既往病史的追踪评价: 1、心、脑、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评价; 2、糖尿病的评价; 3、甲状腺功能评价; 4、出凝血功能评价; 5、血栓形成因素评价。,麻醉医师、外科医师应在充分围手术期准备 中,了解认识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麻醉手术风险,术后康复等采取各种监测 方法及治疗措施; 改善和支持各器官功能,满足和完善手术所 需条件; 保障手术安全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麻醉和手术都具有创伤性,甚至可引起应 激反应; 做好围手术期麻

9、醉手术前准备,正确评估 重要器官功能十分重要; 手术不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 对麻醉和手术适应证进行客观评价、选择 适宜的手术时机是关键。,麻醉手术后处理是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个重 要阶段; 是连接术前准备,达到术后康复目的的桥 梁; 麻醉手术后处理的得当与否,是减少麻醉 手术应激反应,控制并发症的基础措施。,(四)麻醉手术后处理,(五)麻醉手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测; 输液与尿量出入量的监测;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血气及水电解质的监测; 血常规对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的监测;,肝肾功、出凝血、血浆蛋白、血糖、尿糖的监测; 神志、瞳孔、呼吸、血压的监测; 各种插管

10、、引流管量、色、质的监测; 特殊要求的内分泌激素的监测等。,(六)静脉输液与输血,静脉输液与输血是处理纠正休克,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能量、营养,静脉给药,挽救和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输液量、输液成分、输液速度等处理得当与否,是防止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方法。,五、结 语,理想手术效果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麻醉科医师良好的麻醉技术; 外科医师熟练的手术技巧; 完善的围手术期准备, 良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围手术期处理,是麻醉科医师、外科医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不可忽视的基本问题,是指导临床麻醉、手术治疗的理论依据。 围手术期医学是一门充满希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临床医学综合课程。,谢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