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4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1967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咨询心理学-4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咨询心理学-4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咨询心理学-4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咨询心理学-4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咨询心理学-4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咨询心理学-4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心理学-4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咨询心理学,朱跃华 金华市中心医院 精神心理卫生科,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个对象的认识和看法,如对自己的看法、对环境的认识或对某事物的见解等。 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不好。,1.什么是认知,认知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 从童年开始,人们已对自我、他人及世界形成一定的信念,他们最中心的或称核心信念是根深蒂固的被接受的。 前面的案列:“自己没有用”,即使有许多成功的经历,也只记得不成功的情况。,上万里的路程,他每走三步就双手合十跪倒在地,额头磕地,长叩而起。他法名释正弘,是“苦行僧”赤脚叩拜如此长度的第一人!(转自腾讯

2、-图/文 梁述敬),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释正弘原在浙江阿育王寺修行,受墓林僧苦行修行的启发,决定以三步一拜方式朝拜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峨眉山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完成祈求国泰民安、善行天下、断恶修善的心愿,也让自己得道修行。从2013年9月9日出发,历经18个月,他已到达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觉苑寺,终点是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朝拜之路的艰辛可想而知,他以“五体投地”的方式丈量了修行之路,这种看似“自残”的方式,让他的额头、膝盖、双脚上都长满了厚厚的死茧。每次下雨后经过水地,他脚上的茧就会脱落,然后再长出新肉,那是最疼痛的时候。,2014

3、年11月中旬到达秦岭终南山。,一路上他逢寺必拜。图为2015年3月29日,释正弘叩拜剑阁觉苑寺。,行程中用手机记录下叩拜历程。,风尘仆仆的释正弘乐观、坚定,朋友圈很广。自从上路后,他手中的平板电脑添加了全国各地的有缘人上万人,他每天上传一路的风景和心语,向大家问候,也迎来大家的点赞,支持他坚持到底。,每天的定时功课打坐。,“阿弥陀佛,愿大家吉祥平安!”这是释正弘的问候语。 预计要到5月他才能抵达目的地,功德圆满。祝他一路顺风!,2.认知治疗,认知治疗是根据个体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达到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该治疗方法经过多年的

4、发展已形成了其自身较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较完整的操作方法。 其治疗的着眼点强调认知过程是心理行为的决定因素,并认为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所做出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又受个人信念、假设观念等认知因素的影响。 因此,认知治疗的目标不只是针对情绪、行为的外在表现,还要分析求助者现实的思维活动,找出错误的认知和评价,以正确的认知予以替代,逐渐消除求助者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咨询师的任务就是与求助者共同找出这些适应不良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求助者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障碍亦逐步好转。,3. 认知治疗的基本过程,治疗项目 项目举例 1.

5、 建立求助动机: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情感-行为类型。求助者和咨询师 对这一问题达成在认知解释上意见的统一;对不良表现给予解释并且估计矫 正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 如,自我监测思维、情感和行为,咨询师给予指导,说明和认知示范。 2. 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性不良的认 知和行为。 如,咨询师指导求助者广泛应用新的认知和行为。,3. 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 抗原有的认知:练习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 认知模式。 如,病人先用想象方式来练习处理问题或模拟一定的情 景或在一定条件下让求助者以实际经历进行训练。 4. 改变有关自我的

6、认知: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求助者重新 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认识和情境中的作用。 如,在练习过程中求助者自我监察行为和认知;咨询师通过指导 性说明来强化求助者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4. 认知治疗的理论依据,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是阿龙.贝克(Aaron T. Beek)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模型。他认为:心理问题“不一定都是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例如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信息做出错误的推论,以及像不能妥善地区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别等等。” 他提出,每一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

7、决定了他内心体验和反应。如当个体遭遇到应激事件时,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与个体对事件的认识和评价有关。,5.认知治疗的具体方法,贝克的认知治疗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迈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 戈弗雷特的应对技巧训练 考铁拉的隐匿示范 德苏内拉等倡导的解决问题的技术,二、贝克的认知疗法,(一)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 背景: 基于对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60年代中期提出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70年代中期发展成一套认知治疗技术。 认知模型的层次 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underlying dysfunctional

8、assumptions,schemas),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过滤、区分、评估和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价行为。“我是一个无能的人”、离婚的女人 图式形成之后相当稳固,通常不予表达,在其后的生活中继续得到修改和补充。 图式指引人对原始材料的收集、记忆和判断,关注和图式一致的信息,在大量的与图式一致、不一致或无关的信息中,图式决定了什么是信息加工的中心,决定着人们的信息选择和对新信息的理解。,社会心理学中Festinger认知失调理论:人的

9、大脑内储存着以往的抽象的经验图式,包括了我们的观点、信念、态度等。如果一个新的情形在外部世界出现,感觉通路把新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大脑按原先的图式进行加工,理解其意义,依本人的态度和期望进行加工。 如: 人评价事件、处理事件时,总是采用合适自己认知假设的方法。,问题在于:人们的这种图式有时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容易出现认知功能的失调。 当人们的消极的期望与积极的现实相矛盾时,过去的经验往往获胜。大脑常常被迫在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现实之间作出选择,而选择往往倾向于过去。 也就是,当人们的信念与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时,人们会竭力去解释这一矛盾使之趋于协调,有时甚至否认现实的真实性,结果常常是以否定最

10、近的经验去证实以前的信念。 比如:认为自己有价值就必须把所有的事都做成功,这种假设可能导致行为的高质量操作,但也造成了对失败和挫折的过度敏感,一旦受挫则易于产生消极情绪反应。,贝克认为:抑郁患者早年形成的这种潜在认知结构,已不在经过意识审查,就直接地使用于评价和解释事件,而他们的这种图式是消极的。这种图式虽然通常不予表达,但却支配人们的日常行为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临床上称为功能失调态度。 评估: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attitudes scale,DAS),功能失调态度: 脆弱性 吸引/排斥 完美主义 强制性 寻求赞许 依赖性 自主性 认知哲学 贝克进一步归纳为: 成就

11、(需要成功) 接纳(被人喜欢、被人爱) 控制(要左右事物的发展变化,要成为强者),这种潜在的功能失调假设可被重大生活是所激活,产生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 “负性自动想法”的内容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未来的消极预测,或是对过去事件的消极的解释。也正是它导致了情绪障碍的症状。,早期经验 功能失调性假设形成 重大生活事件 假设被激活 负性自动想法 抑郁症的症状 身体 行为 动机 情感 认知,在BECK看来,患者之所以不能认识到支配他的行为的那些错误观念是什么,是因为人们通常不能辨认出产生观念的认识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是自动化的过程。 BECK认为关键是通过内省把这个过程的全貌挖掘出来。,

12、负性自动想法的特点: 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 内容是消极的,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 随时间、地点而有变化,能为意识所觉察,具有认知过程的特征,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貌似真实。 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 存在时间短暂,但力量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 蕴含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负性自动想法的评估: 自动想法问卷(automatic thoughts guestionnaire, ATQ) 该量表由30个项目组成,采用1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负性自动想法出现越频繁。 量表由Hollon和kendall编制(1980)。报告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如分半信度为0.97,系数为0.96。与MMPI和STAI的效度检验有良好的效度。,1.我觉得活在世上困难重重。 16.我无法同时对付这些事情 。 2.我不好。 17.我恨我自己。 3.为什么我总不成功? 18.我毫无价值。 4.没有人理解我。 19.真希望我一下子就消失。 5.我让人失望。 20.我这是怎么了? 6.我觉得过不下去了。 21.我是个失败者。 7.真希望我能好一点。 22.我的生活一团糟。 8.我很虚弱。 23.我一事无成。 9.我的生活不按我的愿望发展。 24.我不可能干好。 10.我对自己和不满意。 25.我觉得孤立无援。 11.我觉得一切都不好。 26.有些东西必须改变

14、。 12.我无法坚持下去。 27.我肯定有问题。 13.我无法重新开始。 28.我的将来毫无希望。 14.我究竟犯了什么毛病? 29.这根本毫无价值。 15.真希望我是在另一个世界。 30.我干什么事情都有头无尾。,条目:,ATQ涉及四个层面: 个体适应不良及对改变的渴求 消极的自我概念与消极的期望 自信不足 无助感 总分范围30150,原始文献中未给出抑郁临界值,只报道:抑郁症为:79.6 22.3,而非抑郁症为:48.6 10.9。,贝克认为:抑郁症患者有三大认知特点:对自身、对以往的经验以及对自己的前途的负性评价,称之为认知三联征。 抑郁症患者往往用片面的方式解释境遇或推测未来的变化。他

15、们的有些解释似乎很切实际,但如果要他们重新审视或检验其解释,他们就可能认知到原先的解释是错误的或站不住脚的。他们会发现自己为了迎合内心已有的消极结论而对事实进行了取舍,结果导致了认知失真或认知曲解。,认知曲解的类型:,非黑即白的绝对思考(完美化):患者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这种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缺点和错误。一位教师因为上课讲错一句话,遂认为“这下全完了”,“我已经一文不值了”。 任意推断: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指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也可以称为“主观臆测”。例如在街上见一位同事匆匆而过,未打招呼,于是心理想:“我什麽地方得罪他了?他生我的气了

16、?”实际上,他的同事可能有事,没有注意到他罢了 。 选择性概括:根据个别细节,对整体作结论。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某男青年向女同学提出一起去听音乐会的邀请,遭到婉言拒绝后,认定自己被女同学所讨厌,没有任何女孩子愿意和他交往了,这是一种“以偏概全”。,过度引申: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作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如一位母亲不慎打碎一只碗,遂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指夸大自己失误、缺陷的严重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偶尔出现一次失误,如拍照时手抖了一下,一张照片拍坏了,就觉得不得了,认为别人要把他看成无用的人;而作成一件事,又说微不足道,纯属侥幸。 个人化:患者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将别人的一切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