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093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华中科技大学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华中科技大学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华中科技大学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华中科技大学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内 容,三类相对数 频率与频率分布 强度 相对比 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粗率的标准化法 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标准化率的计算 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 动态数列及其指标 绝对增长量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医学上常用指标,第一节 三类相对数,相对数(Relative number):是两个有关联的数据之比,用以说明事物的相对关系,便于对比分析。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很多,按联系的性质和说明的问题不同,主要分为:频率、强度(速率)、相对比三类。,一、频率与频率分布,频率 是最常见的一种相对数,频率(frequency)在实践中又称为比率(pro

2、portion)。它表示事物内部某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指某现象发生的频率。,例3-1 某课题组为研究白细胞减少症与工作环境的关系,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4年对某市企业中的四个工种1114名工人进行了调查。依据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判断调查对象是否患者。,1. 多分类变量的频率分布,2. 两分类变量的频率分布,二、强度,3-1a,3-1b,实际应用中称为速率。如发病率,死亡率。,三、 相对比,三种相对比 对比指标: 指两个同类事物某种指标的比,说明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几倍或百分之几,两指标可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如: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男子65355 万人,女子61228 万人,男

3、女性别比为:1.0674,关系指标: 指两个相关的、但非同类事物的数量比。 如:某医院1995年医护人员为875人,同年平均开放病床1436张,医护人员与病床数之比为:(875 1436) 100=61(人),表示该医院每100张病床平均配备61名医护人员。病床与医护人员之比为:1436875=1.64,表示每名医护人员平均负责1.64张病床。,计划完成指标: 说明计划完成的程度,常用实际数达到计划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倍表示。 如:某县原计划对城区居民1500名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而实际上之接种了1350人。计划完成指标=(13501500)100%=90.5%,即完成了原计划的90.5%。,四

4、、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1、 正确理解相对数的含义,常见问题是解释错误。 2、频率型指标的解释要紧扣总体与属性 3、计算相对数时分母应有足够数量 4、正确计算合计率,5、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在比较相对数时,除了要对比的因素(如不同的药物),其余的影响因素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下列因素可能影响对比组之间的可比性: (1) 观察对象是否同质,研究方法是否相同,观察时间是否相等,以及地区、周围环境、风俗习惯和经济条件是否一致或相近等。,(2) 观察对象内部结构是否相同,若两组资料的年龄、性别等构成不同。 (3)对比不同时期资料应注意客观条件是否相同。 6、 样本相对数的统计推断 在随机抽样的情况下,

5、从样本估计值推断总体的相对数应当考虑抽样误差,不能仅凭数字表面差别的大小下结论,而应根据需要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第二节 粗率的标准化法,一、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时,如果两个总体的内部构成有所差别(年龄、性别、病情等影响因素构成不同),就不能直接拿两个总体率来做比较和下结论。只有通过采用统一的标准消除其内部构成上的差别之后,才能进行比较,这种消除内部构成差别,使总体率能够直接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率的标准化法。采用统一标准调整后的率为标准化率,简称为标化率(standardized rate)。,标准化的基本思想: 采用统一的“标准人口构成”,以消除人口构成

6、不同对各组总率的影响,使算得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对比下表两种疗法的治愈率,二、标准化率的计算,(一)标准化方法 1、直接法 如对死亡率的年龄构成标准化,若已知各属性的率(如:年龄别死亡率,可采用); 2、间接法 若只有总死亡数和年龄别人口数而缺乏各属性的率(如缺年龄别死亡率),或各年龄组人口数较小,年龄别死亡率不稳定,宜用间接法。,选择标准构成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1.两组资料中任选一组资料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作为两者的“共同标准”。这种方法适用于直接法。 2.两组资料各部分人口之和组成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作为两者的“共同标准”。这种方法适用于直接法。 3.另外选用一个通用的或便于比较的

7、标准作为两者的“共同标准”,如采用全国、全省或全地区的数据作为标准。这种方法适用于直接法和间接法。,(二)计算标准化率,1.直接标准化法,2.间接标准化法,三、应用标准化的注意事项,1.标准化法应用广泛,可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工种、病情的内部构成不同的标准化。 2.标准化率因选择的标准人口而不同。因此,当比较几个标准化率时,应采用同一标准人口。,3.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是表示相互比较的资料间的相对水平。 4.两样本标准化率是样本值,存在抽样误差。当样本含量较小时,比较两样本的标准化率,需要作假设检验。,第三节 动态数列及其指标,动态数列(dynamic se

8、ries) 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指标(可以为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分析动态数列常用的指标有: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一、绝对增长量,绝对增长量是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增长的绝对值。 累计增长量:即报告期指标与基线期指标之差。 逐年增长量:即报告期指标与前一期指标之差。,二、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1. 发展速度 表示报告期指标的水平相当于基线期(或前一期)指标的百分之多少或若干倍。,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第四节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一、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一)日常工作记录(报告单、卡、册) (

9、二)统计报表 (三)人口调查,二、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一)人口总数 人口总数(population size)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按惯例,一般采用一年的中点,即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统计。 实际制:指标准时点某地实际存在的人口数(包括临时在该地的人); 法定制:指某地的常住人口数。,(二)人口构成及其统计指标,人口学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职业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性别和年龄。 1、人口金字塔,2、人口学特征指标,三、生育和人口死亡的常用指标,(二)死亡统计指标,第五节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一、疾病和死因分类,疾病的命名(nomenclature of d

10、iseases):对每一种法定疾病情况给以确切的名称,使其对另外的疾病具有不可混淆的、明确的位置,以便于全世界的医务工作者具有共同的医学语言。 疾病分类(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将一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疾病归纳在一起,加以分类。,国际疾病和死因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记为ICD) :国际统计学会编制了统一的疾病名称和死因分类。1893年开始建立以后每10年修订一次。现在国际上使用的是ICD的第10次修订本(简称ICD-10)。,二、疾病统计指标,小 结,1. 定性变量有多分类变量和两分类变量,这些变量

11、既可以通过频率分布表描述其分布特征,也可以计算相对数作为统计描述指标。 2.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大致有三种类型:频率型、强度型和相对比型。相对数的性质取决于其分子和分母的意义,不同相对数指标的定义和解释是不同的。,3. 标准化法的目的是消除内部构成的影响后对总率进行比较。选择统一构成的人群作为标准人口,对资料进行校正。 标准化法只适用于某因素两组内部构成不同,并有可能影响两组总率比较的情况。,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表示相互比较的资料间的相对水平。 4. 动态数列分析是借助于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指标如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及平均发展速度等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