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对呼吸系统以外各类疾病的治疗研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078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病夏治对呼吸系统以外各类疾病的治疗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冬病夏治对呼吸系统以外各类疾病的治疗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冬病夏治对呼吸系统以外各类疾病的治疗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冬病夏治对呼吸系统以外各类疾病的治疗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冬病夏治对呼吸系统以外各类疾病的治疗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对呼吸系统以外各类疾病的治疗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病夏治对呼吸系统以外各类疾病的治疗研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冬病夏治”对呼吸系统以外各类疾病的治疗研究 桂林市中医院针灸科 李艳华 主治医师,第一节 冻疮 第二节 痛经 第三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四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第一节 冻 疮,概 述,冻疮(chilblain )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病 因,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

2、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发病机制,体表远端皮下静脉毛细血管内的平滑肌遇到低温时发生痉挛时,便会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液产生滞留现象,并产生冻疮。,临床表现,症状 好发于手足、面颊、耳廓等末梢部位。皮损为瘙痒性局限性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可出现水疱、糜烂和溃疡。冻疮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退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更甚,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临床表现,I度冻伤 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

3、痒、痛、热,约1周后结痂而愈。 度冻伤 伤达真皮层,红、肿、痛、痒较明显,局部起水泡,无感染结痂后23周愈合。 度冻伤 深达皮下组织,早期红肿并有大水泡,皮肤由苍白变成蓝黑色,知觉消失,组织呈干性坏死。 度冻伤 伤及肌肉和骨骼,发生干性和湿性坏疽,需植皮和截肢。,病 理,由于受冻后人体血气不旺,贫血等原因造成血管瘀血,因为瘀血,所以有肿,因为瘀血,所以有痒,根治冻疮的唯一办法就是打通瘀血,别的办法都如隔鞋搔痒,只有瘀血打通了,肿才能消,痒才能止,冻疮才能根治。,冬病夏治,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若能在夏季采用冬病夏治的疗法温通经络、散寒、通行气血、补养阳气提前进行预防保健,冬季就可免却冻疮之苦

4、。正如经典记载, 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冬病夏治,敷贴疗法 贴敷疗法多在三伏天进行,有温阳活血通络之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常用炙甘逐、白芥子等数味药物共研成细末,用生姜汁和蜂蜜等物调和,制成硬币大小的圆饼,贴于背部俞穴。常选穴位有大椎、关元、血海、肾俞等,此方法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且疗效较好的一种。,冬

5、病夏治,针灸 即“三伏针”或“三伏灸”。 在三伏天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能有效地缓解或治愈上述疾病。一般选取活血通瘀,扶助阳气的穴位,如大椎、关元、气海、合谷、太冲、肾俞、命门等穴位。针刺时10次一个疗程,每次留针30分钟;灸法每次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十次为一疗程,艾卷点燃后,以雀啄灸法,直接将燃着端接触阿是穴,以每秒钟快速点灸23次为宜 。,冬病夏治,壮医药线点灸法: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乙醇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选定的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

6、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个穴位灸一壮。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手法分轻、中、重三种操作手法,点灸时间短于1秒且轻快迅速为轻法,点灸时间12秒且中等用力为中法,点灸时间超过2秒且较用力为重法。一般而言,轻病快速点灸,重病可点按片刻。本法常用穴位为大椎、四缝、八邪、阳溪、阳池、合谷、肾俞等以及病灶周围。点灸时注意,宜在线头火星最旺时点灼穴位,注意不要平按,要使线头圆火着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冬病夏治,中药内服:即“三伏补”。 1.当归15克,桂枝12克,赤芍10克,细辛6克,通草6克,甘草6克,大枣8枚,加水煎服。本方可使阳气通,寒气散,气血通畅。 2.当归60克,红花30克

7、,川椒30克,肉桂60克,细辛15克,干姜30克,樟脑15克,用95%酒精1000毫升浸泡七天后外搽患处。 3.生姜、当归、红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毫升,每日2次。,第二节 痛 经,概 述,痛经(dysmenorrhea)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则多

8、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本病属妇科临床的常见病,据有关调查表明,痛经的发病率为3319。,病 因,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从有月经开始就发生的腹痛,继发性痛经则是指行经数年或十几年才出现的经期腹痛,两种痛经的原因不同。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为子宫口狭小、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后一种情况叫做膜样痛经。有时经血中含有血块,也能引起小肚子痛。继发性痛经的原因,多数是疾病造成的,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时,也能引起痛经。,临床表现,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

9、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蔓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分型与诊断,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在初潮后l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即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到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分型与诊断,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1/22 h。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 h。经血外

10、流通畅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d者。疼痛部位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能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的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腹泻头晕、头痛及疲乏感。偶有晕厥或虚脱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的诊断。,分型与诊断,继发性痛经 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明确痛经是由何种妇科疾病引起。 (一)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卵巢、子宫骰骨韧带、子宫直肠窝盆腔腹膜等处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同样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分型与诊断,(二)子宫腺肌病 因为子宫内膜侵人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痛经为本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亦可有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

11、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呈球形,质地较硬,一般约为2个月妊娠大小可有轻压痛。,分型与诊断,(三)子宫肌瘤 痛经不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但黏膜下肌瘤在月经期可因刺激子宫收缩而发生痉挛性疼痛。患者多伴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盆腔检查可发现子宫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或有结节状突起。,分型与诊断,(四)慢性盆腔炎 下腹部疼痛和不育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症状在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或因月经诱发炎症急性发作,可引起腹痛加剧。患者多有不育及急性盆腔炎史盆腔检查子宫多为后位,活动度差,甚至完全固定,分型与诊断,(五)生殖道畸形 在胚胎发育中一侧副中肾管可以发育良好,形成发育较好的单角子宫。而另一侧副中肾管发

12、育不好形成残角或始基子宫,与对侧不贯通,也不通向体外始基子宫一般无宫腔,或有宫腔也缺乏子宫内膜;如果始基子宫有功能反应,表现为周期性出血则可因宫腔积血而引起痛经。患者多为少女,分型与诊断,(六)宫内节育器 痛经亦可见于宫内安置节育器的妇女此类痛经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产生的前列腺素增加而引起的,也可能是节育器刺激子宫肌肉的排异性收缩,导致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患者常有下腹部或腰骰部不适,经期症状加重,表现为痛经节育器的放置位置不当或过大也易引起子宫收缩,导致下腹疼痛及痛经。,分型与诊断,(七)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本病是由慢性盆腔静脉淤血引起的女性内生殖器官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盆腔坠胀、下腹部及腰能部疼痛,

13、并常伴有月经过多白带增多及痛经。劳累、性交久坐、久立后或便秘时,症状往往加重有的患者还有乳房胀痛及膀胱、直肠刺激症状等。,中医辨证分型,一、肾气亏损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气本虚,精血不足,经期或经后,精血更虚,胞宫、胞脉失于濡养,故小便隐隐作痛,喜按;肾虚冲任不足,血梅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肾精不足,不能上养清窍,故头晕耳鸣;肾亏则腰腿失养,故腰酸腿软;肾气虚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也为肾气亏损之征。,中医辨证分型,二、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

14、: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本虚,经血外泄,气血更虚,胞宫、胞脉失于濡养,故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气血虚冲任不足,血海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气虚中阳不振,故神;疲乏力;血虚不养心神,故心悸,失眠多梦;气血虚不荣头面,故头晕,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也为气血虚弱之征。,中医辨证分型,三、气滞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肝郁气滞,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

15、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经行小腹胀痛拒按;肝气郁滞,故胸胁、乳房胀痛;冲任气滞血瘀,故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胞宫气血运行稍畅,故腹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也为气滞血瘀之征。,中医辨证分型,四、寒凝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证候分析:寒客冲任,血为寒凝,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痛经发作;寒客冲任,血为寒凝,故经血量少,色黯有块;得热则寒凝暂通,故腹痛减轻;寒伤阳气,阳气不能敷布,故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

16、紧,为寒凝血瘀之征。,中医辨证分型,五、湿热蕴结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痛经发作;湿热瘀结胞脉,胞脉系于肾,故腰骶坠痛,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湿热伤于冲任,迫血妄行,故经量多,或经期长;血为热灼,故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湿热下注,伤于带脉,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湿热熏蒸,故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为湿热蕴结之征。,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阳气旺盛的有利时机来治疗因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而引起的冬季好发或加重的疾病,虽然痛经算不上冬季好发的疾病,但是多数痛经遇寒加剧,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