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八章--欧美现代教育运动-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000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第八章--欧美现代教育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外国教育史》第八章--欧美现代教育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外国教育史》第八章--欧美现代教育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外国教育史》第八章--欧美现代教育运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外国教育史》第八章--欧美现代教育运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第八章--欧美现代教育运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第八章--欧美现代教育运动-ppt(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欧美现代教育运动,第一节 欧洲新教育运动 第二节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第一节 欧洲新教育运动,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程 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新教育运动的理论,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含义,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在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展开的,旨在改造传统学校和建立新型学校的教育革新运动 ,又称新学校运动。 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革新已有教育的方方面面的教育运动。 在实践上表现为“新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在理论上则表现为具有深厚自由主义色彩的理论的出现。,一、新教育运动的历程,(一)兴起时期(1889-1

2、914)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二)发展时期(1914-1944) 1921年,新教育联谊会正式成立,出版新时代教育 1922年提出“七项原则” (三)衰落时期(1944-1966)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更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这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新教育的七项基本原则,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和增进儿童内在的精神力量; 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个性,只有解放内在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 学习和训练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 学校的纪律训练应当是由儿童自己在教师的协助下进行的; 自由的竞争必须

3、从教育中消失而代之以合作; 完全支持男女同校教育; 使儿童能成为尊重邻里、本民族和人类的人,而且能意识到个人尊严。,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一)乡村寄宿学校 1.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2.巴德利的贝达尔斯学校 3.利茨的乡村寄宿学校 (二)德莫林的运动学校 (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四)罗素的皮肯希尔学校 (五)尼尔的夏山学校 (六)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 (七)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1.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新教育运动之父” 雷迪致力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公学,阿博茨霍尔姆正是这样一种学校 教育目的 提供一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教育,以培养新型的统治人才。 课程分为5个主要部分: 体育

4、和手工劳动;艺术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社会教育;道德和宗教教育。 强调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与全面发展。 学校采用寄宿制,学生每天的生活分为三个部分: 上午,学生以学习知识为主; 下午,主要从事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 晚上则进行娱乐和艺术活动。 三个基本原则: 合作、和谐、领导,阿博茨霍尔姆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作息时间表,6:55:起床,(夏天起床,6:10,做操,6:30;上课,6:457:30); 7:15:军事操练,哑铃操练,或跑步(视天气而定); 7:30:做礼拜; 7;40:早餐餐后回宿舍料理(整理床铺与漱口、刷牙),和练小提琴; 8;3010;45:上课(在第一节课,8;30

5、9:15,孩子们在班长带领下分批参观花园里的小泥屋); 10:4511:15:午前辅餐,如果天气晴朗还到露天去锻炼肺部,上身裸露(传授呼吸锻炼法); 11:15:上课(夏天如果天气晴朗和足够暖和,12,00唱歌;12:20在河中洗澡); 1:00:午后正餐; 1,301:45:在大讲堂独奏音乐; 2:00一6:00:绘画、专题学术讨论会、园艺劳动、运动,或徒步旅行或骑自行车,等等; 6:00:饮茶;此后练习小提琴; 6:45一7:30:唱歌(在夏季,下午这项活动省略,中午12:00进行); 7:30:阅读莎士比亚著作、演讲、排戏、开音乐会等;以上每项活动都在指定的日子进行; 8:30:晚餐;

6、8:40:做礼拜。,(二)德莫林的运动学校,1899年,法国的德莫林(E. Demolins)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Ecoledes Roches) 。 既鼓励个人发展和活动的自由,也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团体意识和责任感。 与其他新学校一样,罗歇斯学校也注重全面教育,也强调体力劳动、手工劳动。 罗歇斯学校对体育活动特别重视,故被称为运动学校。,(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1907年,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在布鲁塞尔创办隐修学校,也叫生活学校。 隐修学校提供从幼儿园到中学(4-18岁)的教育; 特点: 儿童的本能和兴趣是教育的基础 主张学校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强调游戏和作业在课程中

7、的价值 德可乐利教学法:观察、联想和表达 与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合称为三大幼儿教育家,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1)新学校大多设在乡村或大城市郊区,周围环境幽静 ,风景优美,设备优良,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 (2)新学校强调“活动”和“劳作”,而不强调“学习”或“书本”,强调用手而不是用脑,它注重体育、手工劳动、近代语言和农业工艺园艺活动等课程的教学,以此来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 (3)新学校的教学注意研究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创造性要求; (4)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现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 (5)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与思维能力发展。 (6

8、)在道德教育上,向儿童灌输资产阶级民主、合作的观念,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7)整个制度强调发展学生的独立精神,注意智力教育,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自治也谋求培养学生组织社会生活的能力。,新学校的特性,三、新教育运动的理论,(一)梅依曼(Emst Meumann,18621915)和拉伊(Wilhelm August Lay,18621926)的实验教育学; (二)凯兴斯泰纳(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1932)的“公民教育”和“劳动学校”的理论; (三)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一)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

9、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和著作: 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907) 主要观点: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 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是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

10、改革的依据,影响及评价,梅伊曼和拉伊共同创建的实验教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教育科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视野,是教育科学化历程中的一座丰碑,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教育科学并不等同于教育实验,教育科学的发展既需要科学的实验研究,也需要理论的思考,实验教育学将两者对立起来,或者只取一端,不是一种全面客观的态度,对实验教育学的方法局限性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如教育目的这样涉及到价值的判断和选择的问题就不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当实验教育学及其后继者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惟一有效方法时,它就走上了教育学研究中“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了来自文化教育学的批判。,(二)凯兴斯泰纳的教育思想,1

11、.“公民教育” 理论 教育目的:造就有用的国家公民 教育内容: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 2.“劳动学校”理论 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 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 职业陶冶的预备 职业陶冶的伦理化 团体的伦理化,(三)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幼儿生命力学说 2.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3.蒙台梭利教学法 强调自由、工作和纪律的结合 儿童敏感期的利用 作为观察者的教师 具体教育内容 使用教具进行感官教育 读写算练习 实际生活练习 蒙氏体系的确立呈现了“幼儿园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一种教育体系”,使得自福禄倍尔以来的幼儿教育思想更“多元化”和“多样

12、化”了。 思考:比较蒙台梭利与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意义和局限,价值:新教育思潮促使人们对西方教育传统进行全面反思,推动了人们对教育现象的重新认识。新教育家们创办的一系列新学校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在新教育运动中形成的思想和开展的实践,对20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构成20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的重要起点。 局限:新教育家们思想的重点在儿童个人的发展,所注重的主要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并且始终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儿童主动性与教师工作的矛盾,活动与系统知识的矛盾、自由和纪律的矛盾以及发展个性与社会合作的矛盾等。,参考文献,康内尔: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张

13、法琨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沛西能:教育原理,赵瑞英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伯特兰罗素:教育论,靳建国译,东方出版社,1990年; 华虚朋等:欧洲新学校,唐现之译,上海中华书局,1931年; 尼尔:夏山学校,王克难译,远流出版社,1984年; 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张斌贤、褚洪启: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二节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二、进步主义教育实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含义,世界性的进步思潮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和特定领域的有组织的、较为系统的表现形式和载体。 19世

14、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理论和实验。 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一)兴起(19世纪末-1919年) (二)成型(1919-1929年) (三)转折(1929-1943年) (四)衰落(1944-1957年),(一)兴起(19世纪末-1919年),开端: 帕克(Francis Parker,1837-1902)的教育实践与理论 1875-1880:昆西学校改革“昆西教学法” (Quincy Method) 1883-1899年,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实验 18

15、96 年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及其早期教育思想 儿童中心倾向 早期的进步主义实验: 库克的“弗朗西斯帕克学校”(1901,芝加哥) 梅里亚姆的“密苏里大学初等学校”(1904,密苏里州)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1907,亚拉巴马州) 史密斯的“公园学校”(1912,马里兰州) 普拉特的“城乡学校”(1913,纽约市),(二)成型(1919-1929年),1919年3月,进步主义教育协会(PEA)成立 进步主义教育原则的制定(1920年) 自然发展的自由; 兴趣是一切作业的动机; 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监督者; 对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 对影响学生发展的一切因素给予更大注意; 学校与家庭合作;

16、进步主义学校是教育革新的领导者 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1919-1929年间的进步主义实验,1、“儿童中心”取向的实验: 注重个性发展: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注重表现力发展:普拉特的城乡学校、哈特曼与舒梅克的“背阴山学校” 注重人格发展:华尔登学校 2、“社会目标”取向的实验 拉格课程 3、“双重取向”的实验:林肯学校,成型期的特征,实验组成人员的背景发生了变化 专业人员介入学校实验(克伯屈是杜威的学生) 理论准备更加充分,出现了一批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家 实验的广度深度都有所加强 过渡到小学与中学并重 运动的影响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扩展和影响,途径 出国访问 杜威:日本(1919年3-4月)、中国(1919年4月-1921年7月)、土耳其(1924年)、墨西哥(1925年)、苏联(1928年); 克伯屈:1926年:荷兰、捷克、奥地利、埃及、土耳其、印度、中国、朝鲜、日本;1929年:英国、德国、波兰、苏联; 培养留学生 著作的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