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836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钢琴奏鸣曲(献给约瑟夫海顿)f小调 Op2 No1第一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呈献给他过去的老师海顿。这首奏鸣曲具有悲剧性情绪,明显地暗示和显露出贝多芬精力旺盛的写作欲望及其深刻独创性。这首奏鸣曲以精练的钢琴写法,澎湃着阴暗的热情,可以窥见到贝多芬日后强烈的、自成一体的乐调作风。这首作品的节奏较为单调,小节间的区分也多少有点生硬,还留存着较为幼稚的作曲法。尽管如此,在这首作品巾已经强烈地流露出贝多芬式的特质,头尾的两个乐章把贝多芬刚强和独特的个性表现得异常明显。安鲁宾斯坦曾经说过:“在Allegro中,一个音符也不象海顿和莫扎特,它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一张愁眉不展的贝多芬面容。Adagio按照当

2、时的时代精神写成,但它毕竟还是较少柔媚。在第三乐章中又是新的风味,这是戏剧性的小步舞曲。在第四乐章中是同样的性格,其中没有一个音象海顿和莫扎特。”罗曼罗兰非常正确地感觉到贝多芬在这首奏鸣曲中的音乐形象性方向,他指出:“在初期,在奏鸣曲第二号第一首中贝多芬还采用听到过的表达方式和句子。但已经出现了粗鲁的、强烈的、断断续续的音调,这种音调在借用的语言说法上留下了痕迹。本能地流露出思维的英勇气质,这不仅表现在大胆的性格上,而且表现在明确地、毫不含糊地意识到,怎样选择、决定和舍弃。沉重的音型:在线条中再也没有莫扎特和他的模仿者所特有的猫一样的灵活。它是笔直的,由坚定的手把它勾画出来。它象一条极短的,但

3、宽广平铺的道路,从一个想法转入另一个。这是灵魂的大道,整个民族可以沿着这个大道走过。不久,载重车队的士兵和轻骑兵也将通过它。”第一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个性形成的杰出证明。它衬托出贝多芬新的思想、新的形象,肯定了贝多芬先进的理智与感情相统一的伦理,表明了贝多芬把内心所有的力量服从于英勇的业绩、高尚的目的。这首作品与日后的热情奏鸣曲是相通的,显露出热情奏鸣曲的面目。曲体分析第一乐章 快板(Allegro) f小凋 2/2拍子 奏鸣曲式1呈示部(148)(18)主要主题 (f)(916)连接(1620)动机重复(2141)副主题 (bA)(4248)结尾2展开部(49100)(4994)主、副题动

4、机发展(95100)模进3再现部(101147)(101108)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109119)连接(120140)副主题 (在主音调上)(141147)结束主题4尾声(147152)第二乐章 柔板(Adagio) F大调 3/4拍子 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1呈示部(131)(116)主要主题 (F)(1722)连接(2327)副主题 (c)(2831)重复结束2再现部(3258)(3247)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4858)副主题 (在主音调上)3尾声(5861)第三乐章 小快板的小步舞曲 Menuetto(Allegretto) f小调 3/4拍子 小步舞曲复合歌

5、谣曲式1主歌谣曲式(140)(114)小步舞曲主题 (f一 A)(1528)转调展开(2940)主题 (原调一主音调)2三声中部(4173)(4150)三声中部主题 (Fc)(5165)中间部分(6673)再现部 (主调一主音调)3再现的主题歌谣曲式(140)4没有尾声。第四乐章 极急板(Prestissimo) f小调 2/2拍子 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用近似三声中部代替展开部的奏鸣曲式)1呈示部(156)(113)主要主题 (f)(1321)连接(2234)副主题 (c)(3550)重复乐句 星夜钢琴网(5157)结束主题(5860)转调至近似三声中部2近似三声中部(61139) (bA)(

6、6180)第一部分(8188)中间部分(8996)再现(97111)重复(111139)转调再现3再现部(140198)(140148)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148162)连接 星夜钢琴网(163190)副主题 (在主音调上)(191198)结束主题4没有尾声。 -分页-第一乐章这一乐章织体比较简单,以简洁紧凑的形式和典型的贝多芬式,细腻有机地发。简洁手法几乎已达到最大的界限,主要动机具有强大的支配整体的力量,整个乐章充满了严肃、激情、兴奋、强而有力与毅然的决断力。表情的连续显露出英勇性的直率线条和在海顿、莫扎特钢琴作品中曾未见到过的丰富和强烈的感情。呈示部简洁的描绘是非常丰富的。刚强的激情

7、以不断增长的不安、坚决勇敢的结论,现实地描写了英雄的形象。展开部是再现部强有力的准备部分,贝多芬又表现出新的持质,展现出猛烈的前进动力,给予整个乐章新鲜而强大的内在张力。最后那猛烈敲击音的连续,凭着弱拍上的锐利强音,使音乐又掀起了高潮,为乐章刻划下英雄的性格。本乐章几乎就是由一个动机展开而成的。开头的两个动机虽然采用了莫扎特g小调交响曲终曲主题的轮廓,但贝多芬却完全重新理解了音乐,以变成刚毅的感性和号角声。人们也把这种动机的形成称之为“曼海姆派爆发的火花。”贝多芬在他初期的许多音乐中都使用了类似的动机,这种样式的动机很象是烟火往空中跃升而去,而曼海姆乐派也时常采用了这种手法。星夜钢琴网总之,我

8、们在这乐章中已经看到贝多芬以巨大的现实主义才能,探索了表达形象特性的音调,用各种因素的对比发展、综合、分解、过渡,把各种感情倾向和色彩集中在统一的范围内,充分显示情感的矛盾。演奏注释1紧凑的主要主题以断奏上行分解和弦型进行,由a、b两个动机组成。旋律的和声型进行很容易察觉到与铜管乐器的音响有联系,它表现出一种戏剧性的威力,似乎是一种表现力的召唤,一种感情的号角声。形象性的音调在威武方面扩展,具有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三连音的节奏要弹得十分准确。2上行形的颠峰要做出稍许的强调。3左手第一个四分音符是五六和弦,注意不应当与前面三个和弦混成一个节奏型,它是由和弦来表现强拍。4 以(crese)(rit

9、)的内在对比,趋势逐渐高涨起来。5倚音必须弹得尖锐,把时间紧迫起来,以符合音乐的急速性质。可利用前倚音凝缩起来,在颠峰点加入sf,突出倚音所依附的那个音。7音型化的和弦做出ff,应按住所有的音。这个分解和弦不可慌张,每个音都要弹得很清楚。8响亮的半终止,延长符号大约等于1小节。音乐以片刻的胆怯、微弱的叹息为解决。9号角声在低音区,因此低音应很确实,造成刚毅的感情对比。11这4小节的基础是安祥圣咏式的陈述,是聚精会神的沉思。背景上仿佛有几个乐队声部在相互呼应,左手要突出温和的下降形,要十分注意动机的第四拍不能与后面的第一拍混在一起,而要象轻盈的结束那样离键,敏锐地提高对音色表现力的感觉。15下行

10、的切分音好象是从第八小节第一拍的“叹息”发展而来的,用切分音的力度与叹息的消极音调相对比。16到达平行大调(bA)属和弦,为副主题调性作准备。21bA大调卜出现副主题。它开始于属音的小九和弦,与主要主题巧妙对立,旋律线的动态相反。清晰、上行、尖锐、号角声般音型的主部变成了柔和、下行、歌唱、灵活的音乐。圆滑奏所呈现的曲线与主要主题的断奏是迥然不同的,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背景却出现了贝多芬非常喜欢采用的热情重音。sf强调了加入不协和的装饰,但重复低音的印象不能消失。26这里好象是急促的“感叹词”,片断重复、动机重复和模进,使音区扩展了。33左手的切分音变得固执、坚定、号角声般,越来越强,而“感叹词”被

11、肯定、确信所代替。34终止式的下属和弦首次出现。37乐句的终止。先是一个不完满的完全终止,而后又通过变奏的部分重复进行到完全终止。41结尾句开始。(con espressione)带有哀愁寂寥的气氛,象一种小结尾的曲思。右手的旋律应当弹得很深,左手的和弦则应当弹得短促。重复两次的2小节片断提高一个八度,要强调两个主题问的戏剧性因素。47此和弦给人以延伸音符的感觉,可做出主和弦与属和弦在感情、力度上的冲突,注意强弱的音乐处理。49展开部基本上是p的性质。从结束呈示部的调性(hA大调)开始,用主要主题和副主题动机发展而成。八分音符进行应当连绵不断,高音声部须连贯进行,sf弹得肯定。67低音下降的旋

12、律要非常有精神,(1egato)可用力些,表情极其丰富。73低音声部的切分音与右手的高喊声相呼应,左右手接连不断的重复加剧了思绪惊慌、萦绕不去的特性。节奏重音要注意互相打断。81到达主调的属和弦,并将该和弦在持续音上发展,三对连线音符中,第二对含义比较深长。要逐渐安静,紧张消失了,但感情还未平息,叹息音调变了面貌,强调了抱怨、柔弱的情绪返回。85(tr)要非常仔细,应该不加结束。93左手惊慌的余音、同时下行的二度、三度要有分寸感。迥音的动机加半音的锐利摩擦使气氛升腾起来,以预告主题和再现。95连续的模进,由主动机的一个因素构成,并从很弱渐强,用这个模进引出再现部。101再现部开始的力度与主要主

13、题首次出现时的弱奏形成对比。这里果断的特点使主要主题变得强而有力,把f增强为ff。左手的和弦部分与呈示部不同,在强拍上给旋律作伴奏,节奏性比呈示部更加鲜明、更加坚决,整个是ff的性质,直至延长号。105第一音都要跟左手的拍头配好弹出,贝多芬写下的装饰音都要弹在拍子上。109在主要主题与副主题之间出现短小的、向下属方向的音调,它改变了主调性。120副主题在主调上再现。星夜钢琴网132左手的切分重音是考验,是加强了的意志和决心。141结束主题规模不大,但连续强大的打击音及其弱拍上的尖锐重音应当弹得极其强烈,以形成简洁有力的终止,使得最后的结论令人信服。146进行到阻碍终止,引出短小的尾声。尾声开始

14、2小节是五度动机,并以缩短时值来加强发展为连续模进,最后以极强奏结束该乐章。 -分页-第二乐章此徐缓乐章就风格和内容而言,接近了莫扎特的奏鸣曲,充满了莫扎特罗可可的美感。它起初是贝多芬1785年在波恩写的c大调青年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乐章可以看成三部曲形式,基本主题采取了二部式。这个意味深远、高贵且又哀愁的主题是由仅仅十五岁少年想出的,不能不说是非常惊人的,听起来似乎有些平板,但其性质是典型的贝多芬音乐,从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成长的过程。罗曼罗兰曾写道:“在第一首贝多芬奏鸣曲(0p2 No1)的(Adagio)中,美妙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是来自他人的,但是感情比较朴素,较少装饰,更接近于自然。各种因素

15、明确地对比着,而不是以逐渐改变色彩来从这一种过渡到另一种,线条进行没有修饰。不只是关心,人们是否喜欢,而是注意更为正确地表达感情,而感情在任何时候也不能假装的。”在这一乐章中,贝多芬创造了具有大型的、概括的、轮廓的、直率的旋律,而这种旋律完全符合它所表达的思想与感情综合的宽度、幅度和力度,常常有某种严峻的、斯巴达克式的东西。乐章还表现在以(1egato)为主要标志,使演奏精致、敏锐、细腻。它的旋律安祥而柔和,充满感情的明确轮廓被清晰的节奏支撑着,表情上形成相互对照,内容上一脉相承。总之,这个乐章已经展现出贝多芬特有的悲怆美。演奏注释1开始于具有美之奥妙的F大调主要主题。这一主题是有再现对称的二部歌谣曲式,其第一部分是8小节乐段。弹奏迥音时,要注意上助音放在弱拍上。8准确地弹出高音声部中的十六分休止符,其余声部保留到底,要有节奏匀称之感。9歌谣曲式的第二部分前半是属和弦的发挥,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