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我国各个朝代的演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802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在我国各个朝代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茶在我国各个朝代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在我国各个朝代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在我国各个朝代的演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唐代茶文化的特点唐代确定了以煎茶法为核心的一整套茶艺技术,强调了茶的美学、意境和氛围。将人的精神与茶事相结合,强调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注重人茶合一。奠定了将茶事活动与儒、佛、道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中国茶道精神基本框架。将茶道精神与自然山水相联系,强调茶人在大自然中抒发心志,以宽广、包容之心去接纳万物,注重天人合一。二、宋代茶文化的特点宋代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盛行,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宋代茶文化继承唐人注重精神意趣的文化传统,把儒学的内省观念渗透到茶饮之众,又将品茶贯彻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由此一直到元明清各代。三、元代茶文化特色在茶学和茶文化方

2、面仍然继续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创新。蒙古族逐渐接受茶文化的熏陶,促进茶叶生产。开始出现散茶。饼茶主要为宫廷所用,民间以散茶为主。茶叶的加工制作出现炒青技术,花茶的加工制作也形成完整系统。出现泡茶方式。为明代炒青散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茶入元曲,为茶文化增添了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四、明代茶文化特色1、形成饮茶方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团,改进芽茶,有力推动了芽茶和叶茶的蓬勃发展,并将煎煮法改为随冲泡随饮用的冲泡法,改变了我国千古相沿成习的饮茶法。冲泡法对于茶叶加工技艺的进步如改进蒸青技术、产生炒青技术等,以及花茶、乌龙茶、红茶等茶类的兴起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由于泡茶简便

3、、茶类众多,烹点茶叶成为人们一大嗜好,饮茶之风更为普及。2、形成紫砂茶具的发展高峰。由于横贯各文化领域潮流影响、文化人的积极参与和倡导、紫砂制造业水平提高和即时冲泡的散茶流行等多种原因,紫砂茶具逐渐走上繁荣道路。 3、为茶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新高潮。朱元璋第17子朱权编写茶谱,对饮茶之人、饮茶之环境、饮茶之方法、饮茶之礼仪等作了详细介绍。陆树声茶寮记强调了自然和谐美。张源茶录阐明了精燥洁茶道真谛。明代茶书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加以整理、阐述和开发,创造性和突出贡献在于全面展示明代茶业、茶政空前发展和中国茶文化继往开来的崭新局面,其成果影响至今。明代在茶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也较大,除茶诗茶画外,还产生众多的茶歌茶戏。五、清代茶文化特色1、形成了更为讲究的饮茶风尚。2、茶叶外销的历史高峰形成。3、茶文化开始成为小说描写对象。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记载了各种饮茶方式、名茶品种、古玩茶具和讲究的饮茶用水,是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记述和描绘最全面的,集明后期至清代200多年间各类饮茶文化之大成。清代茶文化特色清末传统茶文化日渐衰微,饮茶之道在大部分地区逐渐趋于简化,从总趋势看,中国茶文化向下层延伸。在清末民初的社会中,城市乡镇的茶馆茶肆处处林立,大碗茶摊比比皆是。客来敬茶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由于制作工艺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六大茶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