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796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花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花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花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花钟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钟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钟教学设计及反思(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钟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要求。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二、教学重点。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

2、间开放?板书:花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二、熟读课文释疑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3、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4、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5、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出示填空:我知道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1、用自

3、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说体会,谈感想)3、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你喜欢哪一句?(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4、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5、 交流自己的收获。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四、书写

4、指导。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2、书写生字。(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五、课堂练习。(1)课件出示练习题。(2)抄写19个词语。板书设计:13 花钟湿度花不同开放时间(一天内) 反思:一、教学过程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我在课的各个环节,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无论是初读时认读生字,还是认识九种花,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以及体会课文中鲜花开放的多种说法,我能够以学生的需求为根基,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提

5、问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的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导入时介绍提出,有一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很奇特,连老师都心痒痒,此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读课文了解植物学家的做法后,你喜欢怎样读,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而对于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法,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采用以读为主线,在个性化的读书实践中突破难点,在出示两个句子后,老师提出:你更喜欢哪一句?学生在多次朗读之后体会语言的丰富与形象,在朗朗的读书实践中积累语言。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

6、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

7、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3)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

8、5自然段。)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学生尝试画图理解。(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为什么?魏王心里想什么?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

9、一步一步分析的?(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伤口裂开往高处飞心里害怕板书:听到弦响掉了下来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再读课文理解。三、复述课文。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板书设计:18、惊弓之鸟观察:飞得慢叫得惨伤口裂开思考: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往高处飞心里害怕

10、结果:不用箭只拉弓听到弦响掉了下来教学反思:本课抓住两点进行训练:1、围绕题目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思,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为什么更羸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了?让学生抓住最后一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弄清之中的逻辑关系,领悟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思考的精神。2、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环节以提问为方式,层层推理,步步深入,是对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同时加深了“只要一拉弓,大雁就落下来”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件的可信度,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整体

11、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学习相关部分,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猜谜导引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三、揭题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教

12、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四、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反馈:(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

13、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六、小结课文,结合“谈何容易”。二说感动、感悟的品质1.教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2.集体交流感动的句子,引导探究三、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1.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