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7 光合作用(含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实验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784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7 光合作用(含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实验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点7 光合作用(含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实验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点7 光合作用(含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实验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点7 光合作用(含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实验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点7 光合作用(含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实验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7 光合作用(含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实验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7 光合作用(含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实验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7光合作用(含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实验六)测控导航考点题号1.叶绿体1,4,7(中),82.光合作用的过程2,3,5,113.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及实践应用6,9,12(中)4.光合作用的实验10(中),13(难)1.研究人员发现,从蔬菜叶中可提取大量的各种天然色素,这为目前市场上天然色素“供不应求”的状况提供了一条解决的途径。下列关于植物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D)A.在提取植物色素的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得充分B.植物色素在植物细胞中,可能的分布部位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和细胞质基质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只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的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D.因为有不同种类

2、的植物色素的存在,才使相应植物能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解析:在提取植物色素的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得充分,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线粒体中没有色素分布;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的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其他部位也有叶绿体的分布,如幼茎等。2.(2011广东广州3月模拟)下图哪支试管中的氧气含量下降最快?(A)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试管A置于黑暗中,小鱼和水草都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溶氧量下降最快。而试管C置于光下,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因此试管C中的溶氧量最多

3、。3.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 、适宜的光照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下列解释不符合的是(A)A.光反应仍进行,形成H和ATPB.光反应停止,三碳化合物还原受到抑制C.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三碳化合物D.由于没有H和ATP供应,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CH2O),含量上升解析:突然停止光照后,H和ATP供应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到抑制,但CO2的固定即三碳化合物的形成仍在继续,所以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4.(2012陕西西安调研)下图表示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对420 nm、

4、670 nm光的转换率较高在晚间用大约550 nm波长的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夜间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据图可知,用白光中450 nm左右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土壤中缺乏镁时,420 nm470 nm左右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A.B.C.D.解析:由图可知,叶绿素a的吸收高峰为420 nm和670 nm,叶绿素b的吸收高峰为470 nm和640 nm左右,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能转换光能,在420 nm和670 nm时转换效率较高。叶绿体色素不吸收绿光;白光中各种波长的光都有,其光合作用效

5、率高于某一单色光。叶绿素中含Mg,缺Mg导致叶绿素不能合成,相应波段的光的吸收值下降。550 nm波长的光吸收值低,而670 nm的光吸收值高,叶绿素a转换的光能多,生成的ATP多,还原的C3增多,故叶绿体中C3含量减少。5.据科学网2011年7月21日报道,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小组找到了可提高海藻氢气产量的方法。论文作者解释说,藻类产生的氢气只是一种副产品,产量很少。但如果向海藻生存的环境中加入一种酶,便可使海藻所产生的氢气总量增加4倍。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加入酶后,海藻所产生的氢气总量增加4倍,这体现了酶的高效性B.材料中海藻产生氢气的过程应发生在光合作用的C3化合物的还原

6、阶段C.材料中,加入的酶能够抑制海藻的产糖量D.这一成果可用于清洁能源的研究解析:酶具有高效性,加入酶后,海藻所产生的氢气总量增加4倍,这体现了酶的高效性,故A项正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产生还原态的H(H),H主要用于暗反应,但从材料看,另有氢气的产生,因此材料中海藻产生氢气的过程应发生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水的光解阶段,故B项错误;由于H是暗反应的原料和动力,材料中,加入的酶可使氢气产量增加,则用于还原C3化合物的H必然减少,因此海藻产糖量将降低,故C项正确;氢气燃烧后释放能量多,而产物是对环境无污染的水,因此氢气是清洁能源,材料所述成果可用于清洁能源的研究,故D项正确。6.有人

7、做如下实验,将一些水生植物浸在水族箱中,用太阳灯作为光源,以植物在光下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氧气量)表示光合速率,连续进行A、B、C三组实验,测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此表可得出的结论是(A)实验处理ABC光源与水族箱间的距离由75 cm逐渐移到45 cm由45 cm逐渐移到15 cm由15 cm逐渐移到水族箱边单位时间释放的气泡数几乎没有气泡气泡数量逐渐增多没有明显变化A.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B.CO2浓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C.温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D.随光源与水族箱距离减小,光合速率先增加而后减小解析:光源与水族箱的距离不同,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同,从结果可以看出

8、光照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表格中所给的结果无法得出CO2和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情况,所以B、C项错误;D项是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从第一个结果及最后一个结果,可以看出D项叙述错误。7.下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为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图乙所示结构取自图甲中的或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图乙所示结构上C.图乙所示的结构是合成H并消耗ATP的场所D.叶绿体以图甲中的形式扩大膜的表面积解析:A错误,图乙分布有色素,说明乙所示的结构取自类囊体,叶绿体的内、外膜上不含有光合色素;B错误,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和叶绿体基质内;C错误,类囊体是

9、叶绿体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产生H和ATP。D正确,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扩大膜的表面积。8.植物叶片呈现的颜色是叶片各种色素的综合表现。在缺镁、缺铁或光照过弱的条件下,叶绿素合成受阻,植物叶片出现发黄的现象。某小组将甲、乙两组长势相同的正常幼苗,分别种植于不同的外界条件下,甲组叶片出现发黄现象,乙组正常生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B)A.如果缺乏镁元素或铁元素时叶片发黄是因为镁和铁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B.如果甲组外界光照过弱、乙组条件适宜,则甲组整株叶片发黄、乙组全部叶片正常C.如果纸层析法分离甲组不同部位相同质量叶片所得色素带有明显深浅差异,则一定是缺铁所致D.如果纸层析法分离甲、乙相同部

10、位相同质量叶片所得色素带有明显深浅差异,则一定是缺镁所致解析:Mg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而Fe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起间接作用,A错误。因为在光照过弱的条件下,叶绿素合成受阻,会导致叶片发黄,B正确。在缺镁、缺铁或光照过弱的条件下,叶绿素合成都受阻,甲组不同部位的叶片除了接受的光照不一样外,叶龄也不一样(铁、镁的含量不一样),这些因素都是其叶绿素含量不一样的原因,C错误。同理D也错误。9.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C、D表示叶绿体的结构,表示有关物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中的A部分B.CO2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物质C.若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会升

11、高D.用14C标记CO2进行光合作用,可在中测到较高放射性解析:图中A为叶绿体基粒,是进行光反应的场所,B为叶绿体基质,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C为叶绿体内膜,D为叶绿体外膜。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叶绿体基粒,A正确。为有机物,CO2形成有机物要经过固定与还原,B错误。停止光照,光反应不能进行,故ATP和H减少,C3的还原减少,而CO2的固定依旧进行,因此C3含量上升,C正确。用14C标记CO2,根据CO2的转移途径,在中可测到较高放射性,D正确。10.(2012兰州期末)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某绿色植物体内C3和C5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有人据图作出了如下分析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C)A

12、.m表示C5,因为夜间叶绿体不能产生ATP和H,C5因缺少ATP不能与CO2结合而积累B.在5时9时之间,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温度,11时15时最大限制因子是光和CO2C.1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ATP、H生成减少D.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植物呼吸作用增强,产生较多的CO2是1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由于夜间光反应停止(或减弱),产生的H和ATP减少,导致C3还原减弱,从而产生的C3增加,C5减少,故图中曲线m为C3,n为C5。在5时9时之间,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在11时15时的最大限制因子是CO2浓度。在16时20时两种物质(

13、C3、C5)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11.(2011广东深圳高三第一次调考)根据有关实验和细胞代谢方面的知识回答问题。.采用“半叶法”对菠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图甲)的大致过程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U)遮光,另一部分(V)不遮光,并设法使两部分之间的物质不发生转移。用适宜强度的光照射6 h后,在U和V的对应部位截取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U和MV,若M=MV-MU,则M表示V中被截取部分。.图乙是恩格尔曼实验装置改装示意图,光线先通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到玻片上的水绵,一段时间后,水绵周围好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变化,其原因是。.

14、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碳酸钙的目的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图丙为绿色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过程,其中ac表示细胞结构,表示过程。(1)图中过程和的场所分别是和。(2)单位时间内D的量与的量大小,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相对大小。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过程受阻。解析:.MU表示呼吸作用后的有机物总量,MV表示净光合作用后的有机物总量,若M=MV-MU,则M表示V中被截取部分6 h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光线先通过三棱镜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红橙光和蓝紫光被吸收,水绵不同部位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不大。.提取叶绿体

15、色素时,加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致使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开来。.(1)过程分别表示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其中过程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2)图示中D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O2,对应的K为呼吸作用消耗的O2。两者量的大小,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相对大小;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原因是光反应过程受阻。答案:.6 h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提取液中的色素吸收了红橙光和蓝紫光,水绵不同部位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不大.防止色素被破坏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致使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开来.(1)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2)K12.(2012保山一中质检)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