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伦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4687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体伦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媒体伦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媒体伦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媒体伦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媒体伦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体伦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体伦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程论文(设计)课 程: 媒介伦理学 题 目: 介入式报道的不当运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以杨丽娟事件为例 年级、专业: 09 级 编辑出版 专业 中编 0901 班学生学号: 091020029 学生姓名: 杨 婧 指导教师: 贺 琛 提交日期: 2011 年 12 月 20 日内容提要:摘要:媒体介入式报道的的不当运用所产生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报道不仅欺骗了广大受众,是新闻职业素养缺失的表现,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受众对媒体的不信任,甚至引发社会恐慌。介入式报道的运用需严格谨慎,介入式报道需以客观新闻事实为报道基础,应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新闻报道的规律,决不能由个人的

2、情感代替理智,由个人的判断代替客观事实,更不可作假生造。关键词:关键词:介入式报道 负面影响 杨丽娟事件参考文献:1.从杨丽娟事件看介入式报道的不当对大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媒介素养的影响 杜永利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6卷第 4期 2从杨丽娟事件看媒介竞争背景下新闻伦理的困境 张艳妮 .东南传播 2007年第7期 3.浅谈介入式报道 郑越华 新闻实践电子版 2007年8月1日4. 黄瑚.新闻伦理学.新华出版社,2001 5.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介入式报道的不当运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杨丽娟事件为例前言介入式报道是指报道者对

3、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参与意识,通过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进行报道,有意识地对事件的发展态势施以一定的影响,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达到某种效果而采用的新闻报道方式。2006 年3 月22 日,兰州晨报记者唐学仁报道了“女子为见刘德华倾家荡产称见不到他今生不嫁人”的消息。从此媒体开始了杨丽娟事件的疯狂报道和积极介入。在整个追星事件过程中,媒体通过提供资金和各种帮助“积极”介入事件之中,对杨丽娟的疯狂行为反复聚焦、特写、放大,进行大肆的宣传炒作,营造着疯狂追星的社会氛围,使得处于病态和困境的杨家疯狂追星行为得以继续并不断“升级”,并最终导致自杀悲剧的发生。综观媒体对整个事件过程的新闻报道,

4、可以看出,杨丽娟追星事件既是一个社会事件,更是一个媒体通过介入式报道“制造”的“媒介事件”,媒体的介入式报道对整个事件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不当干预作用,对悲剧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的介入式报道也忽悠了广大的受众,是对受众知情权的严重漠视,极大地误导了受众。这是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严重有悖于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主体,满足和谐社会中受众的知情权的加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舆论监督的作用。一、介入性报道对杨丽娟事件的不当干涉2006年 3月 22日,关于“杨丽娟疯狂追星”事件的最早报道出现在兰州晨报上。兰州晨报以“不见刘德华今生不嫁人”为题报道了杨丽娟疯狂爱慕刘德华 12年的历程。在这 12年中,她的

5、父母出于对女儿的疼爱倾家荡产支持女儿追最后父亲甚至想出卖自己的肾脏换得女儿赴港与刘德华见面的路费。对于这个极端个案,兰州晨报不仅刊登系列追踪报道,还以帮其“圆梦”的名义,刊登杨父给刘德华的请愿书,呼吁全国传媒关注,推动事态的发展。随即,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强势媒体都介入其中,竞相发表有关杨丽娟行动的连续报道,并刊发杨父的“请愿书”,希望刘德华得知此事后能够安排时间和其见面,并表示愿意为与刘德华见面牵线搭桥。有的媒体甚至还自我标榜这么做是为了帮助像杨丽娟这样为了实现梦想而“矢志不渝”的弱势群体。这样媒体俨然成了为帮助弱势群体而互相奔走呼号的热心团体。有的读者和观众在事件之初也被媒体误导,陷入了媒体自

6、编自导的这场闹剧之中,在津津有味的看戏的同时还不忘夸赞媒体的“爱心之举”,认为这是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媒体应该做的事情。就在各大媒体的“热心帮助”下杨丽娟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偶像,眼看着杨丽娟的梦想已经实现,可是就在各大媒体还没来得及庆祝和赞扬自己的“功德”时又发生了一件更为轰动的事情。原来杨父嫌刘德华只是和女儿合了张影,并没有深入的聊天交谈甚至话都没跟女儿说几句。因此觉得刘德华太不近人情辜负了女儿的一往情深,愤恨不过跳海自杀,以此抗议刘德华的“冷漠无情”。这样一来原本可以“皆大欢喜”的事情因为杨父的自杀完全偏离了媒体预想的轨道,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悲剧来收场。杨父的自杀让很多人开始反思媒体在此次事

7、件中的角色扮演。人们恍然大悟的开始谴责起媒体来,认为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媒体主动介入,积极引导事件朝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并适时的在事件碰到阻碍的时候为其开辟道路,一步一步引导杨丽娟一家人朝着一条不归路走去。如果当初媒体不是以这样方式和这样的想法来报道杨丽娟事件,而是第一时间发现杨丽娟所存在的心理及精神上问题,并帮助其积极治疗救助。另外通过对该事件的报道呼吁社会和家庭关注这类疯狂“追星族”,帮助他们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应该会是另一种让人欣慰的结局。媒体不仅报道了新闻也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将会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二、媒体不当的介入报道该事件的原因分析杨丽娟事件最后让受众明白

8、了这不过是各大媒体联合起来导演的一场闹剧,杨丽娟不过是被媒体抓住的这场闹剧的表演者。从头至尾她们一家人都没有得到媒体的实质性的帮助,到头来还赔上了父亲的性命。那么媒体费尽心机的引导、策划这件事的目的何在。以下是对媒体积极介入该事件的原因分析:(一) 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状态下,每个媒体要想获得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就必须不断的发现和挖掘新闻,以优质、独家、大量的新闻来扩大发行量,提高收视率,获取更多的点击率。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营业额另一方面也会大幅度增加广告收益。也只有这样各个媒体才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在激烈的竞争中,在新闻界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商业化模式下

9、的传媒界似乎有这样的“潜规则”就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注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媒体这样明目张胆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甚至把经济效益放在比社会效益更重要更紧迫的位置让我们不得不对媒体的公信力表示质疑。在行业竞争白日化,生存现状紧迫化,经营模式商业化的环境下媒体难保不为了自身利益在报道新闻的时候篡改新闻事实,甚至捏造、制作假新闻以求得自身利益的实现。在杨丽娟事件中媒体争相报道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新闻炒作,这件事炒得越大越火媒体就会得到越大的经济效益。不用调查我们都可以想到在各个媒体疯狂炒作这件事时他们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绝对成大幅度上升趋势,其知名度也在短短的时间内大大提升。(二) 为了迎合受

10、众的需求 媒体作为为广大受众传播信息、报道新闻的机构,媒体应该报道受众喜欢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新闻。以此来获得广大受众的支持和信赖,从而获得自身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受众作为媒体服务的对象,其对新闻的选择和取向对媒体有着很大的影响。媒体在报道新闻的时候也确实应该考虑它的受众群体的偏好和兴趣。若是媒体去报道受众根本不会看的新闻,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媒体也不能一味的只关注受众的需求和偏好,因为受众的某些需求和偏好有些是很低级趣味的,有些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些甚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发展。难道受众这样的的需求我们也应该满足吗。而现实中很多媒体正是因为过多的考虑和迎合受众的需求才会在报道新

11、闻时采用介入式的报道。媒介自身介入事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策划新闻,使之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样媒体就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了自己想要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该充分考虑和发掘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只能把受众的需求和偏好当做一个参考,而不是当做一个标准。媒体应该在参考受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报道,这样报道出来的新闻才是符合受众需求也具有社会价值。应该说杨丽娟事件并不是没有报道价值,作为一个狂热的“追星族”她的故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媒体能发掘该事件的真正价值,着重去报道怎么帮助杨丽娟治疗心理问题过上正常生活,并把此事作为典型像青少年宣扬正确的、健康追星。那么这件事的社会价值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了。

12、(三) 社会对媒体的监管疏忽和缺失 通常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特别强调媒体的监督作用,认为媒体在社会监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众甚至都把媒体列为除了政府和司法机关之外的第三方权力主体。认为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定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媒体需不需要接受大众的监督呢,答案是肯定的。媒体作为监督主体也应该受到监督,我们都知道没有监督的权力后果是很严重的。很多时候因为缺乏监督权力主体就会随心所欲,甚至为所欲为、有恃无恐。 媒体虽然没有立法和执行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舆论的作用的强大。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媒体在很多时候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的监督权也应该受到监督和严

13、格的管控。如果缺乏大众对媒体的监管媒体有的时候也会报道一些错误的信息,特别是在介入式报道中。如果媒体的报道意图不正当或者在介入过程中偏离了其最初的方向,很可能产生一些悲剧性事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众适时的支出媒体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改正错误,以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在杨丽娟事件中如果受众一开始就发现了这件事的真正问题所在,并指出媒体应该及时挽救杨丽娟一家人,而不是继续帮助她实现所谓的“梦想”。说不定媒体就会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进,也不会有悲剧的发生。 三、正确的运用介入式报道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介入式报道虽然有诸多好处,但策划组织介入式报道必须注意几个问题。首先,选题要准。要选取那些确实具有内

14、在传播价值的新闻事实、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并且准确地分析其客观上具备的新闻传播诸要素进行策划。报道对象本身的新闻价值含量是介入式报道成功的前提,传媒的介入式策划,只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或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或找到一个恰当的新闻由头而已。其次,媒体主动参与介入式报道时,不是参与经营和策划“新闻事实”,不能违反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不能有严重的导演痕迹。否则就有可能损害报道的真实性,进而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第三,介入式报道参与方式的确定,要从传播效果最大化出发,而不能有什么个人或小集团的其它目的掺杂其中。在组织体验式介入式报道时,要防止因角色的转换而产生偏听偏信的情况,要防止出现感情的冲动,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第四,介入式报道由于有了传媒人的主观参与,其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具有更直接的感触和更深刻的了解,而这种感触和了解可能在潜意识中主导报道材料的取舍及稿件的倾向性。所以,介入式报道更须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新闻报道的规律,决不能由个人的情感代替理智,由个人的判断代替客观事实,更不可作假生造。总之,介入式报道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谨慎行事,都要受到客观事实规律和新闻报道规律的严格约束,决不可随心所欲。参考文献:1.从杨丽娟事件看介入式报道的不当对大学生等青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