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可信的承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358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7.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弈论—可信的承诺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博弈论—可信的承诺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博弈论—可信的承诺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博弈论—可信的承诺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博弈论—可信的承诺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弈论—可信的承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弈论—可信的承诺(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策略的可信性,回顾,策略行动,无论是无条件行动,还是有条件的行动都涉及一个可信度的问题。也就是说假如他相信你不会真的按照你作出的威胁或许诺去做,你的目的将落空。,口头承诺可信吗?,口头承诺还比不上把它记录下来的白纸值钱,言语的束缚实在软弱无力,根本抑制不了人们的贪婪-(英)托马斯.霍布斯,不可信的后果,可信度的内在实质,策略意义上的可信度意味着,你必须让别人相信你确实会实践你的无条件行动,你会信守许诺,也会实践你的威胁。 也就是让对手感觉到你不是在愚弄他,他可以检验和试探。,今天饱餐一顿,因为我们明天开始减肥!会被认为是将明天可能失去的东西抢在今天享受的借口。,建立可信度的要诀,有效的阻止自己

2、反悔,至少看上去如此。 假如没有明天,今天的承诺就不能反悔。所以临终证词会被法院高度重视!,可信度与承诺,要让你的策略行动显得可信,其实并不容易,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要想使一个策略行动显得可信,你必须同时采取一个附加或从属的行动,我们称之为承诺。,建立可信度八个方法,1.信誉:使你的策略行动显得可信,诸葛一生唯谨慎,建立信誉方法1,直接而有意识的培植信誉,为自己今后的策略行动创造条件。,盗亦有道,李嘉诚大儿子被绑架剥光关笼子。 张子强单枪匹马闯进李家,张口就要二十亿.李嘉诚正在吃早餐,客客气气地请他坐下,然后说二十亿不可能一下子之间就调得出来,他需要时间筹钱.张子强一身炸药,不准报警,要现金

3、要准备车子让他安全离开.后来李嘉诚说只能给十亿现金,花了三个小时用编织袋装了十几袋给张子强.而且李嘉诚真的没报警,让张子强成功劫走十亿港币,也是迄今为止香港劫案最高勒索金额,欠债还钱,这么贵还有人买?,Louis Vuitton,除了把手是皮革,里子就是层帆布,能具备传家实力,Louis Vuitton秘诀在于不脱线、不变形的严格品管,美国周刊曾报导,Louis Vuiotton巴黎总店地下室设有测验室,装满三公斤多重物的皮包被机械手臂反覆举起丢下达四天之久,就为测试皮包耐用度,甚至有专负责拉炼开合的测试机,拉开关闭次数也达五千次之多。,建立信誉的方法2: 非策略的从不食言,从不食言来自于对食

4、言后果的恐惧和不食言的荣耀和自豪。将为自己未来不可预计的策略行动带来好处。,人民的总理,:“我这里准备了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我自己,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建立信誉的方法3:,明显的不合理性可以变成良好策略的合理性。,“一个看起来疯狂的人有可能是一个超级策略家;看上去毫无理性无惧你的威胁人,说不定是一个天才策略家。”,建立信誉方法4:破坏自己的“信誉”,以色列的反恐信誉,以色列的一贯原则:坚决不跟恐怖分子谈判。这是一个威胁,意在阻吓恐怖分子,打消他们企图劫持人质,以此索取赎金或者要求释放犯人的念头。 假如这个决不谈判的威胁是可信的,那么恐怖分子就会意识到他们的行动注定徒劳无功。

5、,以色列的反恐信誉,同样,以色列的这个信誉和可信度在每一次遭遇恐怖事件时都要受到考验。只要屈服一次而满足恐怖分子的要求以解救人质,就会给以后的恐怖行动增添诱人的魅力。 现在假设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飞机和全体乘客,并要求释放其被关押的首领。 问题1:假设你是以色列官方,要不要谈判呢?,问题1分析,在此劫机事件前,你已声称绝不谈判,意在阻吓。 劫机者向前展望,预计到一旦他们夺取飞机,政府就不会在坚持决不谈判的立场。这个威胁不可信。 作为官方只有剥夺了自己跟劫匪谈判的能力,才能确保自己的信誉,即让劫匪相信自己的承诺。,如何剥夺自己与劫匪谈判的能力呢?,反腐败:和他讲什么信用!,声明不会家务又被迫做,如

6、何?,毁约的目的,6月27日,死者涂远高的堂侄涂志军第一个被警方带走调查,4天后回家。7月8日,市镇领导在高基庙派出所开会,列出一个8人家属名单,要求当日投案自首 石首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郭子信,是在“免责”协议上签字的政府代表郭说,我们是不愿追究你们的责任,但法律会追究你们的责任。他还说协议是对“非组织、参与打砸烧的其他行为”不追究,但没说对“有组织”等行为不追究。另一在协议上签字的高基庙镇党委书记张芸安,事后希望放回被抓的家属,但却表示没这个权力。,2.合同,案例2 减肥合同,某君正在节食减肥,但苦于不能自控,所以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声明:谁若发现他吃高热量食品,其愿意支付5000元的罚金。为了

7、公允他还将自己的照片随附。 问题:这是一个带有惩罚性的合同,看起来能使众人监督其减肥计划,你认为这份合同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吗?,案例分析,案例2的启示,现实第三方,支付宝,独立第三方,小结1,3.切断沟通,使一个行动变得不可逆转是一种确保承诺可信的工具,如临终遗嘱。切断沟通以制造不可逆转性,使你不再有机会反悔和谈判。当对方找不到你再行磋商时,他会更加确信你的承诺。,切断沟通的实例,一封没有回信地址的信;回信地址与收信地址一致的信件让邮递员投递。 离家出走的妻子 盲人与路人 加薪谈判:员工的威胁与“去留随意”策略,拒绝谈判的反贪腐,倒扁红衫军,施明德,你为什么不躲开!,一个关机的电话让你的承诺可信

8、,恐怖由何而来?,存在问题,切断沟通后,如果你无十足把握,最好要有条件和方法确定对手是否按照你的意愿行事,4.破釜沉舟,制造不可逆性的第二个方法。以断绝自己的后路而达成遵守承诺的目标。 破釜沉舟的好处:促使士兵团结起来,他们没有逃跑的可能,只有战斗到底。从而立下了一个许战不许退的无条件承诺。这一承诺给敌人重大影响,他知道你唯有战,而他有战和退两种选择。(我有许多机会,我不怕你) 破釜沉舟的实施要点:必须让参与者知道,而且透彻的了解你的意图。,常见方法1:惹恼某些人 发表观点明确反对某些人使自己更为另一部分人信任。,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苏联部分地

9、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交给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轰动一时的行动,即“819事件”。 叶利钦意识到必须到民众中去,得到群众的支持。于是,他走出“白宫”,冒着危险爬上了辆包围白宫的坦克,挺直身子,掏出事先已准备好的呼吁书,大声宣读起来。,方法2:毁掉某种标志或偶像:,柏林墙的拆除,使民主德国人民相信改革,同时使民主德国政府迫使自己一定要改革,否则就要冒人民大

10、规模逃亡的风险。,伊拉克前举重冠军卡希姆阿尔朱布里,就是率先挥舞大锤,给予雕像重重一击的人。但是4年后的今天,这位当年的“英雄”却追悔莫及。 阿尔朱布里3月19日在接受英国卫报的采访时说:“我对推倒萨达姆雕像感到非常后悔。美国人比萨达姆的专制糟得多。现在的日子都比以前的日子差。”阿尔朱布里是一名技师。在萨达姆统治时期,他因抱怨修好老萨儿子乌代的摩托车而乌代未付款一事,被乌代送入了阿布格莱布监狱。他说:“我部落里的很多人也被送入监狱或被绞死。自从我看见修建萨达姆的那个雕像,我就期待有朝一日将它推翻。” 但是,他现在却说,他宁可生活在萨达姆统治之下,也不愿意生活在美军统治下。“两害相权取其轻。目前

11、的局势更危险,根本就没有好转。人民穷困,而且物价越来越高。”,聪明人为何自毁清誉,韩非明确地说,皇帝要君临天下,自私的臣下才好驾驭,因为有了这种自私,就好威胁利诱了。皇上以重赏来驱使他,用刑罚来禁止他,何愁他不就范?但如果臣下既不怕死又不爱钱,那就坏了,这不是有反骨吗?“若此臣者,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谓之无益之臣也,吾所少而去也。”这种性恶论就不但是事实判断,还是一种价值判断了。基于这样一种心理,皇上唯恐臣下不贪,对清廉者轻则嫌其“洁己沽誉”不好使唤,重则怀疑其“市恩于民以彰君非”想造反。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本来并不贪恶的人也要“伪恶”以求自保。汉初萧何为释刘邦之

12、疑而故意霸人田产,自毁声誉的故事就很典型。 秦晖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5.让后果超出你的控制,苏联的末日毁灭机是一个绝妙的恐吓手段,它会使一切入侵变成自杀。不过假如美国入侵,其领袖很可能犹豫,不愿意实施报复或者同归于尽。只要他有不作反应的自由,美国就有可能冒险发动进攻。正因如此,如果这一反应由这台机器自动做出,其阻吓的威胁就显得可信了。(想一下一个掌握内幕并交由他人保管的例子),要账的人,定时装置与自控点火,跳楼威胁,广州日报5月22日:4月以来的第12名跳海珠桥者,创造可信的风险的方法,采取超出你控制的行动。 由“假如你不服从我,就会出现我会这么做的风险”,变为“假如你不服从我,就会出现到

13、时候不管你我会不会感到后悔不迭,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风险”。 所利用的心理是:“局势可能超出控制”的普遍恐惧心理。 常见方法: 标准程序:法院等第三方 官僚机构:固定僵硬的制度程序,让后果超出控制的代价与对策,假设美国的一个未经政府授权的小规模入侵,而苏联其实也不愿报复。此时他们也毫无选择,因为采取行动的权利已经不在他们手中了。 要想减少出错的后果,需要一个刚好足够阻吓对手而又不会过火的威胁, 办法是创造一种风险,而不是一种确定性,表明可怕的事情有可能发生,边缘策略,故意创造一种可以辨认的风险,一种人们不能完全控制的风险。这一策略在于有意将形势变得有些难以把握,且在对方看来可能难以承受,因此被

14、迫忍耐下来。也就是将敌人置于一个双方共担的风险之下,对他们进行干扰和威胁; 又相当于告诉他,假如他采取敌对行动,我们可能大为不安,以至于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我们都会越过边缘界限,采取行动与他同归于尽,从而对他进行阻吓。,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十月,古巴导弹危机将整个世界拖到了爆发核战争的边缘。苏联在反复无常的尼基塔.赫鲁晓夫的领导下,开始在古巴装备核导弹,那里距离美国本土只有90英里 10月14日,美国侦察机带回了正在建设中的导弹基地的照片,约翰.F.肯尼迪总统在政府内部进行了多日的紧张讨论,并与10月22日宣布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边缘策略,假如苏联接受这一挑战,此次危机很可能升级为超级大国

15、之间一场倾巢而出的核战争,肯尼迪本人估计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介于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间”。 经过几天的公开表态和秘密谈判,赫鲁晓夫最后还是决定避免正面冲突。为了挽回赫鲁晓夫的面子,美国做了一些妥协,包括从土耳其撤走了美国的导弹。作为回报,赫鲁晓夫下令拆除苏联在古巴装备的导弹运送回国。 赫鲁晓夫的目光越过了核导弹事件的边缘,看到了他不想看到景象,因此宣布撤退。“边缘政策”一次就此产生。,日常所见的边缘政策,罢工 固执的互不妥协的夫妻 行贿受贿者之间 要帐者 冲突,边缘政策的内涵,光滑的斜坡,设想苏联企图挑战美国的封锁,美国不太可能立刻立即发射自己的战略导弹。但整个事件的紧张程度无疑会上升到一个新的

16、水平,而且人们的情绪也会变得越来越激动,可以预见的是世界遭受灭顶之灾的风险加大了。 所谓边缘,不是一道陡峭的悬崖,而是一道光滑的斜坡,它是慢慢变得越来越陡峭的。 双方一系列可能的行动是从最安全的到及其危险的,我们并不知道安全的终结在哪里,危险又是从哪里开始。 换言之,是不是存在一条边界线,世界在这一边是安全的,一旦落到那一边就要遭到灭顶之灾? 当然并不存在一个精确的临界点,人们只是看到风险以无法控制的速度逐渐增长。,边缘政策的独特性,创造风险的原则,当一座陡峭的悬崖被一道光滑的斜坡取代时,连肯尼迪本人也不知道安全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如同玩一场核战争的轮盘赌,有一个数字会引发大灾难,但他也不知道。更重要的是假如当真出现这个数字,他也不可能改变主意再玩一次 原则:创造一个由于某个可能的错误会导致双方同时滑下的光滑的斜坡。,拍卖货币,规则1:最低起价1元,每个叫价单位为5角 规则2:出价最高者获得货币。 规则3:出价最高者和次高者将出价款上交并换取货币。,6.小步前进,信任对方有时候意味着要冒很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双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