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空调技术原理与市场前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317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蓄冷空调技术原理与市场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冰蓄冷空调技术原理与市场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冰蓄冷空调技术原理与市场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冰蓄冷空调技术原理与市场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蓄冷空调技术原理与市场前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建材 2009 年第 7 期 况, 保证基础不得积水、 防止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 塔吊 基础附近是否存在随意开沟挖坑情况。 对塔身及现场作业人员检查。检查该起重面设 计、 制造、 安装、 使用、 维修、 检验等方面是否遵守 塔式 起重机安全检规程 的安全技术要求。重点是检查塔吊 电器装置及变幅指示器、 力矩限制器以及各种行程限位 开关等保护装置是否齐全完备, 灵敏可靠, 是否存在严 禁带病运转; 是否存在超载、 超负荷运转运行情况, 检查 各种吊索、 吊具和吊钩保险的完整状况, 操作人员和指 挥人员发出信号是否不清晰、 准确; 塔吊在使用过程中, 顶升、 增高或改变工作状况时, 是否对安全

2、保险装置进 行重新调试。 起吊时重物下方是否存在有人员停留或通 过, 吊物进长、 短料有无分开, 型物料有无应采用箱笼装 载。 作业中途休息时, 有无物件吊在空中。 金属结构是否 产生塑性变形、 连接螺栓是否有松动现象、 钢丝绳润滑 保养是否良好, 有无出现断股现象。绳卡接头是否符合 规范标准。 施工单位如在临街、 建筑群中使用塔吊, 在保证 其各项安全保险装置齐全、 灵敏、 可靠的条件下, 检查其 运动部分与周围建筑物及外围设施 (如外脚手架) 之间 水平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对有架空线场所, 塔吊任何部位与架空线路的水 平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如安全距离不足, 是否有采取有 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在塔群施工现场, 主要检查两台塔吊之间的最小 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塔吊臂架端部与另一台塔 吊的塔身之间距离和处于高位塔吊的最低位置与低位 塔吊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否满足要 求。 对上述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要求各有关 单位立即落实有效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对存在重大 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工整改, 同时要做好整改情况跟踪 复查工作, 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有效防止塔吊 使用过程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 冰蓄冷空调技术是利用夜间网低谷电运转制冷, 并 以冰的形式储存, 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 用冷,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的一项调节负 荷、 节约能源的

4、技术。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是转移高峰 电力、 开发低谷用电、 优化资源配置、 保护生态环境的一 项重要技术措施, 符合我国的长期国策。 1 系统介绍 冰蓄冷空调的原理: 冰蓄冷空调的工作原理是在电 力负荷很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制冷机制冷, 将 冷量以冰的形式贮存起来,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 也 就是用电高峰期, 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 空调或生产工艺的需要。 冰蓄冷空调系统有以下主要特点: 电力移峰填谷: 均衡电力负荷, 加强电网负荷侧 的管理。由于转移了制冷机组用电时间, 起到转移电力 高峰期用电负荷作用。 制冷机组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运 行, 储存冷量, 白天用电高峰时段, 用

5、储存的冷量来供应 全部或部分空调负荷, 少开或不开制冷机。对城市电网 具有明显的 “移峰填谷” 的作用, 社会效益显著。 享受峰谷电价: 由于电力部门实行峰、 谷分时电 价政策,所双冰蓄冷中央空调合理利用谷段低电力, 与 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相比, 运行费用大大降低, 经济效益 显著。且分时电价差值愈大, 得益愈多。 降低电力设施投资: 由于冰蓄冷空调系统具有储 存冷量的能力,故制冷机组无需按照峰值负荷进行选 型,制冷主机容量和装设功率大大小于常规空调系统。 一般可减少 3 0 % 5 0 % 。电力高压侧和低压侧设施容量 减少, 降低电力建设费用。 充分使用设备: 冰蓄冷空调系统制冷设备满负荷

6、运行的比例增大, 从而提高了制冷设备 C O P 值和制冷机 组的经常运行效率, 制冷机组工作状态稳定, 提高了设 备利用率并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 投资比较:通常在不计电力增容费的前提下, 冰 蓄冷空调系统的一次性投资比常规中央空调系统高。 但 如果计入配电设施的建设费等, 有可能投资相当或增加 不多, 甚至可能投资降低。 效率比较: 夜间冷水机组制冰工况运行时, 由于 冰蓄冷空调技术原理与市场前景 苏汝铎 工艺与设备 277- 广东建材 2009 年第 7 期 种类类型蓄准介质蓄冷流体取冷流体主要特点 冰盘管式 (外融冰 )冰制冷剂、 载冷剂水开式槽、 瞬时放冷速率高、 供冷温度低 封装式冰

7、或其它共晶盐载冷剂载冷剂或水开式 / 闭式系统、 瞬时放冷速率较高、 放冷后期供冷温度 上升明显、 共晶盐系统可不降低冷机效率 片冰滑落式冰制冷剂水 比静态制冰冷机效率下降减少 6 % 9 % 、供冷温度低、 融 冰放冷速率极快、 设备投资高 冰晶 (冰浆 )冰或其它水混合物制冷剂载冷剂水或载冷剂 静态蓄冰 动态蓄冰 表 1 气温下降带来的得益可以补尝由蒸发温度下降所带来 的效率的损失。 冰蓄冷设备: 美国制冷工业协会 (A R I ) 1 9 4 4 年出版 蓄冷设备热性能指南将蓄冷设备广义地分为显热式 蓄冷和潜热式蓄冷。 潜热蓄能是利用物质发生相变将所吸收或释放的 热能储存起来, 而显热蓄

8、能则是将物质发生温度变化时 所吸收或释放的热肾储存起来。例如, 每 1 千克水发生 1 的温度变化会向外界吸收或释放 1 千卡的热量, 为 显热量, 为显热蓄能; 而每 1 千克 0 冰发生相变融化 成 0 水需要吸收 8 0 千卡的热量,为潜热蓄能。很明 显, 同一物质的潜热能量 (相变温度 ) 大大高于显热蓄能 量 (1 ) 温差, 因此采用潜热蓄能方式将大大减少介质 的用量和设备的体积。 显热式蓄冷设备的主要立足点是防止和减少水槽 内温度较高和较低的水流发生混合, 通常可供选择的结 构形式有: 分层式、 迷宫式、 隔膜 / 板式、 复合水槽式。 水 槽可用钢板制作, 也可单建钢筋混凝土水

9、槽, 或利用消 防水槽等。 潜热式蓄冷设备种类见表 1 。 2 市场概述 随着现代工业的确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力负 荷不均衡性日益突出。用电高峰时, 发电与输电设备严 重超载, 电力部门为保证电网运行安全, 只提拉闸限电, 影响了用户的使用; 用电低谷时, 发电与输电设备的生 龙活虎能力大量过剩, 造成电网运行效率低下。为解决 电力负荷不均衡问题, 电力部门逐步实现 “削峰填谷” 措 施。将每日分三个不同的电力负荷时段, 平峰时段电价 上浮, 低谷时段下浮, 用经济手段将高峰时段的用电转 移到低谷时段, 均衡电网负荷。 在我国电力结构中, 空调是造成电力负荷峰谷差的 主要因素之一, 这是

10、因为空调的用电负荷与气温密区相 关。在南方地区,空调的用电量点去夏季峰值电力的 3 0 % 4 0 % 。空调用电不仅增加了高峰负荷, 而且加大了 电网的峰谷差。 冰蓄冷空调可在用电低谷时段制冰积蓄 “冷量” , 在 用电高峰时段冰释放, 满足空调负荷需要, 将高峰时段 高价电力转为低谷时段的低价电力, 即达到削峰填谷的 目的, 又降低了运行费用, 对电力系统和用户可谓 “双 赢” 。 冰蓄冷空调可广泛应用于: 商场、 宾馆、 饭店、 办公 楼等冷负荷高峰和用电高峰基本相同, 持续时间长的场 合; 体育馆、 展览馆、 影剧院等冷负荷大, 持续时间长短 的场所; 制药、 食品加工、 啤酒工业、

11、奶制品工业等用冷 量大, 绝大多数空调负荷集中在白天制造业; 现有空调 系统能力已不能满足负荷需要,需要扩大供冷量的场 所, 这时可以不增加主机, 改造成冰蓄冷系统最有利。 现在我国电力部门正在积极协助广冰蓄冷技术, 在 1 9 9 4 年电力部郑州会议上,正式将蓄冰空调系统写入 国家红头广件, 被列为十大节能措施之一。当年在深圳 电子大厦建成成每一个冰蓄冷空调系统。 国家经贸委办 公厅颁发的经贸厅技 1 9 9 7 2 9 8 号文件将冰蓄冷空调 作为今后的重点发展项目。国务院国发 1 9 9 8 3 2 号文 件更强调了加快推广包括蓄冷空调在内的各种削峰填 谷的技术措施。国家电力公司国电财

12、 2 0 0 0 1 1 4 号文件 明确要求加大峰谷电价推广力度。目前, 我国在部分省 市基本都已出台分峰谷时电价政策。 随着我国政府和地方电力部门对冰蓄冷空调事业 的极大关注和大力支持, 参与研究开发与生产的产、 学、 研机构已达十余家, 如中国科大、 浙江大学、 上海交大、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 天津大学、 东南大 学、 上海机械学院等著名大学, 国家电力公司杭州机械 高计研究院、 广州能源研究所; 生产厂家如杭州华电华 源、 同方人环、 江西集佳、 北京西冷、 广州贝龙环保公司 等等。 冰蓄冷空调在全国各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将意 味着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

13、销售空间。 目 前我国部分城市已出台了对使用冰蓄冷的空调系统免 征电力增容费的政策, 从而大大减少了因为增加了蓄冰 装置而增加的系统设备总投资; 部分城市对使用冰蓄冷 空调的业主实际补贴和赠送变电设备等激励措施, 此措 工艺与设备 278- 广东建材 2009 年第 7 期 施正在促进着我国冰蓄冷行业的发展并为平衡电网负 荷作出贡献。按国外在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来看, 依据 国外蓄冰空调的发展规律, 相信随着相关政策以及激励 措施的进一步推动, 冰蓄冷空调在国内市场必将得到迅 速地普及。 3 技术发展 国外利用机械制冷机的蓄能空调最早出现在二十 世纪三十年代的教堂, 由于平时人员少、 负荷需求少

14、, 而 礼拜日人员多, 负荷需求大, 由于制造工艺所限, 当时制 冷机的制冷容量均较小, 因此平日制冷并蓄冰, 到礼拜 冷机和融冰同时使用以提供冷量。 充分体现了蓄能系统 的优点, 可减少设备容量并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当时主 要应用于类似的剧院和乳品厂等负荷集中、 间歇供冷的 场所内。随着机械制造的进步, 蓄冷技术的发展很快停 滞下来。 自七十年代世界能源危机以来, 各国政府都十分重 视开发新能源与 “节省能源” , 促使了蓄冷技术的迅速发 展。 美国、 加拿大、 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率先将冰蓄冷技 术引入到建筑空调系统里来, 积极开发蓄冷设备与蓄冷 系统, 实施的工程逐年成倍增多。1 9 7 9

15、 年美国率先编写 并出版了 建筑物非峰值期降温导则 , 其后开始大面积 推广应用冰蓄冷技术。 到上世纪 9 0 年代美国已有 4 0 多 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分时计费电价, 从事蓄冷系统开发及 冰蓄冷专用制冷机开发的公司多达数十家。 欧洲、 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也 在上世纪 8 0 年代开始了蓄冷技术应用研究。据有关资 料,日本在 1 9 9 0 年只有 2 0 0 个左右的冰蓄冷系统, 到 2 0 0 2 年已多达 1 万多个大型蓄冷空调系统,而商用空 调相结合的小型冰蓄冷系统已超过 1 0 万多个,电网低 谷电约有 4 5 % 被加以利用。韩国已经在 1 9 9 9 年立法,

16、三 千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蓄能空调系统。 目前, 蓄冷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空调界 关注的热点之一,在蓄冷方面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 减少蓄冷系统的投资和尽量避免蓄冷过程的冷机效率 下降。 3.1 蓄冷介质 针对空调系统使用的共晶盐和气体水合物的研究 开发工作一直在进行。主要技术要求有:相变温度在 5 8 , 采用常规的空调冷水机组不会降 C O P ; 相变潜 热尽可能大, 达到或接近冰; 容易融解和生成; 传热效果 好; 性能稳定; 价格低廉等。 已有些新介质开始在工程中应用, 但稳定性还需进 一步检验。 并需要进一步设图示形式与性能和系统应用 方面的研究。 3.2 蓄冷设备 设备性能主面分为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两方面, 针 对介质有冰和相变材料等。 可见的蓄冰设备形式有球形、 盘管型、 板式、 套管式 等, 在材质上又分为金属与朔料等多种。采用不同的设 备形式适用于不同的介质,并需要采用不同的系统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