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314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 比较研究 引自http:/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纪录保存下来的资 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中,两者分属于定量分析与定质分析。虽然两 者分析的对象有所关联,甚至重叠,但由于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分析处理方法,因此,两者有 所区别。如何正确认识两种方法的本质、相互关系以及两者整合应用的可能性,将是本文力 图探究的问题。 一、概念 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曾于 1952 年发表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内容分析:传播研究 的一种工具中,对内容分析法定义:“一种对具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 和定量的描述的

2、研究技术”。 笔者对文本分析法如下定义:“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相关文本进行比较、 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 二、相似性 客观、系统以及非接触性的特征描述,不仅适用于内容分析法,对文本分析法也同样适用。 1、客观 用事实以及数据说话,是两者客观性的主要表现。所分析的对象,对于内容分析法来讲,是 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对文本分析法来讲,则是十分显著的文本外部特征。它们都从不凭 空推测分析对象背后可能含义, 而依赖于固有的分析程序来得出结论; 一旦研究目的与范围 确定,就要尽量排除认为因素的影响,做到客观、无偏向。 2、系统 一般而言,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的对象都是大量的、系统

3、化的、具有一定历时性的文献;都 要面对如何确定调查范围和取样的问题。 系统化调查取样是分析的基本前提, 必须有足够的 数据来克服可能出现的随机偏差。除语言符号分析等特殊情形之外,单个的、少量的文献通 常不能作为分析的依据。 3、非接触性 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都是通过对二手资料进行的间接、 非接触式的研究方法, 这一点与社会 调查、访谈、实验等研究方法有着根本的差异。 4、主观参与性 1 尽管两者都是基于事实进行分析, 在内容分析法的运用中, 由于作为关键的类目体系十分不 稳定、 不系统, 经常因研究者及研究目的的不同而改变, 这一过程的是相当主观的、 人为的、 定性的过程;文本分析法更因研究者为

4、自身价值观念、政治立场、知识构架、认知体验所影 响,而对文本中各种符号的“所指”得出不同结论。相对的主观性是两者不可避免的。 5、目的 按照传播学研究的通常说法,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并不以其所依据的文本本身作为研究目 的,一般可归纳为三点:将传播内容与社会现实进行比较;推断信息传播者的态度、倾向; 推断传播效果。 三、差异性 1、分析对象 内容分析的对象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 它不仅适用于对科 学文本内容的分析, 而且还可用于非科学领域的一般文本的分析以及无文本实体的语言传播 的分析, 甚至可推广到动作、 行为等非语言内容的分析; 文本分析却以文本的外部特征为主, 故

5、只适用于有实体形态的文本。 2、分析数量 一般来说, 内容分析法直接针对单个样本作技术性处理; 文本分析法则常常是对某一课题系 列文本的分析综合。 3、内容处理 在对分析内容进行技术处理的时候, 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容的量化处理, 把内容 分解为分析单元,由此来判别单元所表示的客观事实;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文本本身的文字、 符号、语境等来解析、鉴别并作归类整理,于此基础之上挖掘文本的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 效果。 4、分析程序 (1) 内容分析法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如何对一份内容资料进行分析以取得量 化的结果;二是如何根据课题的需要,设计选择系统化分析的模式,合理地把各种内容分析 的量化结

6、果加以比较并定量地说明研究的结果。 详细来说,把内容资料进行量化处理有如下步骤: 内容抽样: 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 在确定总体时, 必须注意总体的完整性和它的特殊性。 ; 类目与分析单元的决定:内容分析工作,就是要按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进行系 统判断、记录各类目所表现的客观事实(类目,即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把资料内容进行分 2 类的项目;分析单元是指在判断分析时判定的最小单位,它可以是时间间隔、文章段落、句 子或字数,也可以是电视节目的镜头、场景等等。)。通常类目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是依 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的经验, 或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 二是由研究者根据假 设自行

7、设计而成; 评判记录: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出现的客 观事实和频数。 信度分析: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内容分 析的可信度也愈高; 一致性愈低, 则内容分析的可信度愈低。 信度直接影响内容分析的结果。 内容分析必须经过信度分析,才能使内容分析的结果可靠,可信度得到提高。 (2) 文本分析法是一种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进行解析的过程,步骤并不固定,一 般为文本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理。 5、结果表述 内容分析隶属定量分析,量化的分析手法要求对内容加以分析性归类,即强调什么、忽略什 么,对于结果的描述也往往是定量的统计描述

8、;文本分析隶属定性分析,通过对文本中字词 句以及符号的诠释,结果总是对被事实资料作出评述性说明。 四、 内在的一致性逻辑 通过以上表浅的对比,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仍有 某种共同的本质贯穿其间。笔者认为,有可能采用某种一致性的程序框架予以承载,折中框 架可描述为:借助运算或诠释,将客观实在量化或推导,发现隐含于大量文献群背后的潜在 语境与语义。 至于两者的差异性问题, 笔者将其归结为该框架中的某些可控变量及由此变量 变化而引致的结果。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传播学观点传播学观点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对于传播内容进

9、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 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 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 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内容分析的种类可归纳为:实用语义分析,语义分析和符号载体分析。 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有推理模式和比较模式两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观点图书馆学情报学观点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 其目的是弄清或 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 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 3 流价值的信息

10、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 的某些特征。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a.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 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 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 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 么问题。b.结构化研究。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参与者按 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 用计算机模拟与处理相关数据。 c.非接触研究。 内容

11、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 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 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d.定量与定性 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 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 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 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 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 联系和规律。e.揭

12、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 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 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其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发现作 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 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1、客观性必须有非常明确、固定的客观规则,使同一素材在被不同的研究者 分析时得出的结论相同; 2、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必须有一以贯之的取舍标准,以防研究者在选取材 料时偏向于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 3、普遍性将讯息属性与传播者以及受传

13、者的特性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以获得具 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非对现象的描述性结果。 请问: 内容分析是定量研究, 涉及到抽样, 分析的结果要推广到总体, 是否要检验? 如何检验? 教育学观点:教育学观点: 一、内容分析法的概念一、内容分析法的概念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 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 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 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 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主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和确定总体与分析单位,依据测量和量 化的原则, 设计能将分析单元的资料内

14、容分解为一系列项目的分析维度 (或类别系统) , 再按照分析维度严格地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抽取样本),把样本转化成分析类目 的数据形式,最后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及统计推论。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别是:内容分析 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 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 化。 二、内容分析法的特征二、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4 内容分析法具有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分析,并加以量化描述 的基本特征。内容分析法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处 理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

15、内容分析法的应用三、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就研究材料的性质而言,它可适于任何形态的材 料,即它既可适用于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又可以适用于非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 料(如广播与演讲录音、电视节目、动作与姿态的录像等);就研究材料的来源而言, 它既可以对用于其它目的的许多现有材料(如学生教科书、日记、作业)进行分析,也 可以为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收集有关材料(如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句子完成测 验等),然后再进行评判分析;就分析的侧重点讲,它既可以着重于材料的内容,也可 以着重于材料的结构,或对两者都予以分析。 在前瞻性的教育科研中,内容分析法可以用于对教育及教育研究

16、的趋势预测。在教 育史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能对文献的文字风格做出定量分析,从而帮助鉴别文献的真 伪。在对现实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同样能发挥作用,例如,可以用它来分析 教材的结构,对教材编制的合理性做出定量、定性的分析,也可以用它来分析学生的作 业,对学生的错误种类做出定量的描述;还可以用它来分析教师、学生或其它人的各种 作品、语言、动作、姿势,对教师、学生等的个人风格、个性特征做出判断。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适于其的内容一般应具有能重复操作、被人的 感观体验、意义明显、可以直接理解等特征。通常对不具备这样特点的、潜在、深层的 内容不适于采用内容分析进行研究,否则难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四、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 析维度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 1. 研究目标 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