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规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278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的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的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的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的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发展规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艾德教育:www.艾德.com人的发展规律1. 个体发展的顺序性(1)顺序性的含义个体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是具有一定的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例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2)对教育的启示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

2、至损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2.个体发展的阶段性(1)阶段性的含义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例如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会从心理上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以上都是少年期所表现出的总体性阶段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得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2)对教育的启示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

3、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1)不平衡性的含义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在其全部发展过程中经历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一岁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青春发育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相比其他阶段快得多。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研究表明,青少年身心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平衡的,

4、有的方面可能在较早年龄就达到较高水平,而有的方面则晚些。例如,青春初期的孩子身高、体重增长已达到较高水平,而骨化过程远远没有完成。感知觉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比高级形式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早许多。(2)对教育的启示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即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

5、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4.个体发展的互补性(1)互补性的含义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并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即使不很严重的疾病或磨难也会把他击

6、倒。(2)对教育的启示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困难,使身心得到发展。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5.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个别差异性的含义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

7、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选择的方向的影响。(2)对教育的启示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真题再现1. 【2017年下半年中学真题】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人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A.顺序性 B.阶段性C.连续性 D.差异性【答案】D。2. 【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课外兴趣小组供学生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发展的哪一特点?()A.顺序性 B.稳定性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答案】D。解析:不同的学生各有其特点,设置供学生选择的兴趣小组正是遵循了日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