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组入门(修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02720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25.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组入门(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骨组入门(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骨组入门(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骨组入门(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骨组入门(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组入门(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组入门(修改)(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组入组须知,程瑾 2014-8,基本要求,1. 看申请单:姓名(和图像一致)、性别、年龄、病史,无申请单的尽快补扫 2. 必要时追问病史,骨肿瘤患者必须追问病史写备注,要老片并扫描 3. 写报告务必分清左右 4.CT需要重建的督促技术员重建后再写报告,必要时自己建,并保存重要图像 写报告要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审核后回看报告,不重复犯错 每日排一人审核报告时在楼外MR协助杂事处理,并负责当日桌面卫生,每日一擦,颈胸腰MR,颈胸腰MR,生理曲度:正常、变直、侧弯 顺列:有无前后移位(滑脱)峡部裂? 分清椎体:胸椎需要标记(80007398 演示) 骶椎腰化 腰椎骶化 4. 椎体形态及信号:退行性改

2、变(增生、许莫氏结节、终板炎)、脂肪沉积或血管瘤、肿瘤等 5. 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颈椎一般不报膨出),6. 椎管及椎间孔狭窄、占位 7. 后纵韧带、黄韧带、小关节增生 8. 脊髓、圆锥位置 9. 其他:(扫描野所有结构)子宫、直肠、椎动脉、甲状腺、鞍区,腰椎正常解剖,椎体、椎弓、横突、棘突、小关节 脊髓、圆锥、马尾、椎间孔、神经根 椎间盘、硬脊膜、黄韧带,T2WI,T1WI,T2WI,T1WI,T2WI(L1/2),T2WI(L3/4),T2WI(L4/5),T2WI(L5/S1),退行性变-终板炎 (I型),退行性变-终板炎 (II型),退行性变-终板炎 (III型),退行性变-许莫氏结节,

3、退行性变-黄韧带肥厚,退行性变-椎间盘变性,退行性变-椎间盘膨出,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变-椎间盘脱出,退行性变-腰椎滑脱,腰椎滑脱-峡部裂,外伤压缩骨折,外伤-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骶管囊肿,颈椎正常解剖,寰椎(C1)、枢椎(C2) 椎体、椎弓、横突、棘突、小关节 椎管、脊髓、椎间孔、神经根 椎间盘、黄韧带 小脑、延髓、鞍区、椎动脉、甲状腺,T2WI,T1WI,FS,T2WI,T1WI,FS,T2WI(C2/3),T2WI(C4/5),T2WI(C7),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并脊髓变性,神经根袖囊肿,甲状腺占位,膝关节MR,分清左右,复习解剖 骨质对位、形态、信号软骨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

4、、内外侧副韧带关节腔(滑膜、积液、游离体),膝关节正常解剖,内侧半月板大( C形) 、外侧半月板小(O形) 分为前角、体部、后角三个部分 韧带:前后交叉韧带、胫腓侧副韧带 膝横韧带、板股韧带(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膑内外侧支持带,38,T2WI,T1WI,FS,T2WI,T1WI,FS,T2WI,T1WI,FS,T2WI,T1WI,FS,FS,FS,FS,膝横韧带,板股韧带(Wrisburg韧带),板股韧带(Humphrey韧带),盘状半月板,矢状位:多个层面(=3)半月板前后角相连。 矢状位:半月板后角增厚。 冠状位:半月板体部最窄处14-15mm,约占整个胫骨平台宽度的20%以

5、上。 盘状半月板外缘高度高于对侧2mm以上。 半月板内出现II级或III级信号。 易发生撕裂和囊变。,盘状半月板,盘状半月板,退行性变,游离体,半月板退变和损伤,表现为不同形态和程度的信号增高影 Stoller分级系统 0度:正常 I度:不与半月板关节面相接触的灶性的椭圆形或球形 的信号增高影。 II度:水平的、线性的半月板内信号增高,可延伸至半月板的关节囊缘,但未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 III度:多个层面可见线状、不规则高信号到达关节面缘。,半月板退变和损伤(I度),半月板退变和损伤(II度),半月板退变和损伤(III度),半月板桶柄状撕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软骨损伤,PVNS是一类少见增生

6、性疾病,累及关节内滑膜及关节外的腱鞘、滑囊。 MR最佳诊断手段。因含铁血黄素顺磁性效应,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特征性表现。,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VNS,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VNS,腘窝囊肿,半月板囊肿,关节液经半月板裂隙挤压形成囊肿。 外侧发病率是体部的3-4倍。,半月板囊肿,滑膜骨软骨瘤病,局限在关节内的软骨结节。 位于关节腔内或嵌入滑膜内。,肩关节MR,分清左右! 骨质对位、形态(包括增生)、信号盂唇 肩袖(冈上肌、肩胛下肌、冈下肌、小圆肌)肱二头肌肌腱肩峰三角肌下囊、喙突下滑囊,检查方法,基本序列:脂肪抑制PDWI、T1WI、T2WI、 扫描方向:轴位:垂直于肱盂

7、关节间隙 斜矢状位:垂直于冈上肌长轴 斜冠状位:平行于冈上肌长轴 层厚/层间距:4mm/0.4mm,正常解剖,肩袖:冈上肌腱、刚下肌腱、肩胛下肌腱、小圆肌 盂唇,肱二头肌长头腱,肩袖肌腱病冈下肌腱变性,肩袖损伤冈上肌腱部分断裂,肩袖撕裂冈上肌腱完全撕裂,冈上肌腱及肩胛下肌腱断裂,肩峰下撞击综合征,97,I型:肩峰下表面为一平面 II型:肩峰下表面为弧形凹面; III型:肩峰下表面局部呈钩状突,盂唇损伤,前下盂唇-韧带复合体:下盂肱韧带前束、前下关节囊及前下盂唇Bankart 病变 肱二头肌长头腱-上盂唇复合体:SLAP损伤,Bankart,Hill-Sachs损伤,Bankart,Hill-S

8、achs损伤,Bankart,Hill-Sachs损伤,103,骨性Bankart损伤,SLAP损伤,肱二头肌腱盂唇复合体 SLAP:superior labrum anteroposterior tears,SLAP损伤(Snyder分型): I型: 上盂唇毛糙不光滑 II型: 肱二头肌长头腱盂唇复合体从关节盂撕裂。 III型:上盂唇桶饼状撕裂 IV型: 上盂唇桶饼状撕裂同时累及肱二头肌长头腱,肱二头肌腱盂唇复合体,SLAP损伤,SLAP损伤,正常对照,109,踝关节磁共振成像,踝关节MR定位,横轴位:在冠状位及矢状位上定位,扫描线垂直于胫腓骨下段,平行于胫距关节面。 斜矢状位:在冠状位及轴

9、位上定位,在冠状位上扫描线平行于胫骨长轴,与胫距关节面垂直。在轴位上扫描线垂直于内外踝连线并平行于内踝距骨关节面。 斜冠状位:在矢状位及轴位上定位,在矢状位上扫描线平行于胫骨长轴,于胫距关节面垂直,在轴位上扫描线垂直内外踝的连线。,踝关节MR定位(简明版),内外踝连线 胫距关节面 胫骨,骨与关节,胫骨下端,胫距关节,距骨,后距下关节,跟骨,骰骨,距骨颈,舟距关节,舟骨,舟楔关节,内侧楔骨,踝关节肌腱,1. 跟腱 2. 外侧组肌腱:腓骨长、短肌肌腱 3. 内侧组肌腱: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肌腱 3. 前组肌腱:胫骨前肌肌腱、踇长伸肌肌腱、趾长伸肌肌腱,踝关节韧带(13条),1. 下胫腓联合

10、韧带联合:下胫腓韧带(前、后)、胫腓横韧带、骨间韧带 2. 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胫距前韧带、胫距后韧带、胫舟韧带、胫跟韧带 3. 外侧副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轴位,轴位,胫骨前肌肌腱,伸肌下支持带内侧上束,胫骨后肌肌腱,趾长屈肌肌腱,踇长屈肌肌腱,屈肌支持带,腓骨短肌、肌腱,腓骨长肌、肌腱,下胫腓后韧带,下胫腓前韧带,趾长伸肌肌腱,踇长伸肌肌腱,轴位,轴位,轴位,踇长屈肌肌腱,趾长屈肌肌腱,胫骨后肌肌腱,屈肌支持带,后胫距韧带,胫骨前肌肌腱,踇长伸肌肌腱,趾长伸肌肌腱,胫腓横韧带,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轴位,轴位,轴位,胫骨前肌肌腱,踇长伸肌肌腱,趾长伸肌肌腱,距腓前韧带

11、,距腓后韧带,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踇长屈肌肌腱,趾长屈肌肌腱,胫骨后肌肌腱,胫距韧带,胫舟韧带,轴位,轴位,轴位,胫骨前肌肌腱,距舟关节,趾长屈肌肌腱,屈肌支持带,踇长屈肌肌腱,跟腓韧带,腓骨长肌肌腱,腓骨短肌肌腱,跟骨载距突,轴位,髋关节MR,股骨头缺血坏死(T1WI敏感) 骨髓水肿(脂肪抑制序列敏感),股骨头缺血坏死(ARCO分期),1992年ARCO委员会综合了Ficat分期、Steinberg分期和日本股骨头坏死研究分期后确定新的体系。ARCO分期较以前的任何一种分期体系都更系统、更全面,被多数学者认为是最实用的体系,在确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有很高的价值。,ARCO分期,0期

12、 骨活检结果与缺血性坏死一致,但其他所有检查均正常。 期 骨扫描阳性或MRI阳性或两者均呈阳性。 期 X线片异常(股骨头斑点状表现,骨硬化囊性变及骨质稀疏),在X线片及CT片上无股骨头塌陷,骨扫描及MRI呈阳性,髋臼无改变。 期 新月征,依股骨头受累位置,病变可细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期 X线片示股骨头关节面变扁,关节间隙变窄,髋臼出现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注:a) 期、期中,依赖股骨头受累的位置,病变细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据股骨头受累比例再分为A、B、C三个亚型,A(股骨头受累小于15%);B(15%一30%);C(大于30%)。 b) 期中,细分为:A,新月征小于15%或股骨头塌陷

13、小于2mm;B,新月征15%-30%或股骨头塌陷2-4mm;C,新月征大于30%或股骨头塌陷大于4mm。,腕关节MR,骨侵蚀:T1WI 滑膜炎或腱鞘炎: DWI、强化序列的重要性 肌腱炎:最常见为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肌腱或肌腱炎;其次为尺侧腕伸肌,髋关节发育不良,骨肿瘤MR报告书写原则,骨肿瘤诊断要点: 1:平片中病变形态:边界、溶骨或成骨等; 2:患者年龄 平片是诊断骨肿瘤最有用的检查手段,CT和MR对某些病例的诊断有帮助。 MR中关于骨肿瘤病例的报告书写要点在于写清肿块发生部位、病变范围(如骨肉瘤距关节面及骺板的长度),侵犯周围结构、有无其他转移灶等内容。诊断需要结合平片及临床资料综合判断。

14、,软组织肿瘤MR报告书写原则,肿块大小(3个径线) 部位:肌肉内、肌肉间、皮下、关节内或周围;如发生在肩胛骨下角强烈提示弹力纤维瘤 信号强度及是否均匀(T1WI、T2WI,脂肪抑制),是否能分辨某些成分:脂肪、粘液、出血等 肿块边缘,周围有无水肿 强化特征:有无及程度、均匀与否 单发或多发 某些特殊征象:靶征(神经源性肿瘤);筋膜尾征;带状征(纤维瘤病);,Schwannoma,target sign (80120608, M, 34),T1WI,T2WI,CE T1WI,Fascial Tail Sign,Linear extension along the fascia, show on fs T2WI and contrast enhanced fs T1WI. 见于Nodular fasciitis (结节性筋膜炎),非特异性征象,Deep Fibromatosis (1007526, M, 45yrs),T2WI,T1WI,fs T2WI,CE T1WI,Band like morphology,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