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_6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0117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代谢动力学_6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6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6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6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_6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_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_6(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Definition,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规律,-Why do me need to know PK? -Optimize drug therapy to obtain a predictable response!,(1) Drug of choice (2) How much (3) How often (4) For how long,Drug Transport,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5,简单扩散 特点: 转运速度与药物脂溶度(Lipid solubility)成正比 顺浓度差,不耗能。 转运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

2、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 (pKa) 有关,酸性药 (Acidic drug): HA H+ + A 碱性药 (Alkaline drug): BH+ H+ + B (分子型), 离子障(ion trapping): 分子 极性低,疏水,溶于脂,可通过膜 离子 极性高,亲水,不溶于脂,不通过 分子越多,通过膜的药物越多 分子越少,通过膜的药物越少,当生物膜的两侧pH不同时, 规律: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弱酸药:酸侧碱侧 碱侧 酸侧 弱碱药:碱侧酸侧 酸侧 碱侧,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内排出?,?,问 题,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Process

3、of Drug in the Body,11,药物的体内过程和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变化关系,12,一、吸收 (absorption) 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吸收速度与药物起效快慢有关,吸收程度与药物作用强度有关。,13,1. 口服给药 (Oral ingestion) (p.o.),胃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面大小(m2) 口腔 0.5-l .0 直肠 0.02 胃 0.1-0.2 小肠 100 大肠 0.04-0.07,14,多以简单扩散方式吸收 易被胃酸或肠液破坏的药物不能口服,如青霉素、胰岛素等 首过消除 (首关消除,首过效应) 部位: 肝脏、肠粘膜细胞 结果: 生物利用度降低 舌下和直肠

4、给药首关消除减少:硝酸甘油,15,2. 吸入(Inhalation) 气态药物、容易气化的药物 由肺泡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循环 3. 局部用药(Topical application) 直肠:如多潘立酮栓剂 皮肤:小分子、脂溶性药物,硝酸甘油贴片,16,4. 舌下(Sublingual administration) 由颊粘膜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肝脏首关消除 5. 注射(Intravenous) 静脉注射:直接入血,起效最快 肌内注射:简单扩散、滤过,起效较快 皮下注射:吸收慢,17,影响吸收的因素 1. 药物因素:理化性质 脂溶性、分子量 2. 给药途径 口服 方便但有明显的首过消除 舌下、直

5、肠 吸入起效迅速 吸入 肌内 舌下、直肠 皮下 口服 皮肤 3. 机体方面 po与胃排空速度、蠕动快慢有关 吸收部位的血流速度,18,二、分布(distribution) 药物吸收后随血循环到达机体各部位、组织的过程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 血浆蛋白结合率,19,特点:不能跨膜转运、不产生药效、不被代谢和排泄;特异性低、可逆性、竞争性、饱和性,20,药物竞争血浆蛋白引起的相互作用 香豆素类与水杨酸类、保泰松:出血 磺胺药与胆红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甲苯磺丁脲与水杨酸类:低血糖,21,2. 器官血流量 药物在各器官组织的分布速度取决于该组织器官血流量和膜通透性,药物(硫喷妥钠),亲和力高的组织

6、 (脂肪组织),血流丰富器官 (脑组织),3. 组织细胞结合(特殊亲和力) 碘与甲状腺,硫喷妥钠与脂肪组织,四环素与新形成骨内的钙结合,22,4. 体液pH和药物解离度 弱酸性药物:细胞外液浓度 细胞内液浓度 PH 7.4 PH7.0 弱碱性药物:细胞外液浓度 细胞内液浓度 巴比妥类中毒解救:碱化血液和尿液 5. 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血眼屏障(blood-eye barrier),23,三、代谢(metabolism) 机体使药物(异物)发生化学结构改变,以利于排出体外(转化或生物转化) 1. 代谢部位:

7、肝脏,胃肠道、肺、肾、皮肤等 2. 代谢过程: 一相: 氧化、还原、水解水溶性 二相: 结合水溶性,24,3. 代谢酶 专一性酶: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 非专一性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肝药酶) 酶诱导剂 (enzyme inducer):巴比妥类、乙醇等 酶抑制剂 (enzyme inhibitor):氯霉素、异烟肼等 酶诱导与酶抑制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细胞色素P450(CYP),25,四、排泄(Excretion) 药物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途径,肾脏,消化道,肺脏,汗腺,乳汁,26,1. 肾脏排泄 肾小球滤过:游离药物、代谢产物 肾小管重吸收:远曲小管,

8、被动扩散 (未解离药物),受尿液pH影响 肾小管分泌:载体转运(弱酸性、弱碱性通道),27,2. 胆汁排泄 (biliary excretion) 肝肠循环 (Enterohepatic recycling) 3. 乳汁排泄:脂溶性 4. 其他:汗液、泪液 唾液、肺脏等,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Kinetics of Elimination,29,研究体内药物浓度变化速率的规律 一级消除动力学 (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30,1. 一级动力学消除 恒比消除: 单位时间内

9、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 消除量与血药浓度呈正比 体内药物浓度与时间呈指数关系(药物浓度对数值与时间呈直线关系),31,2. 零级动力学消除 恒量消除,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 体内药物浓度与时间呈直线关系,32,零级和一级动力学消除的C-T曲线 左图为常规坐标图,右图为半对数坐标图,零级,零级,一级,一级,第五节 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concentration and time,34,一、单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曲线下面积(AUC): 反映进入体循环的药量,36,二、多次给药 目的:多次给药使血药浓度达有效范围 稳态血药浓度

10、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给药速度消除速度时体内血浆药物浓度,1.关于达到稳态的时间,约经4-5个半衰期 与剂量和频率无关,时间(半衰期),血药浓度,-仅取决于药物的t -中途改变剂量或给药途径,必须再经5个t达Css。,一级动力学消除与累积量,半衰期 体内残留 被消除 反复用药 个数 药量(%) 药量(%) 累积量(%) 1 50 50 50 2 25 75 75 3 12.5 87.5 87.5 4 6.25 93.75 93.75 5 3.13 96.88 96.88 6 1.56 98.44 98.44 7 0.78 99.22 99.22,2

11、.关于稳态的水平: 与单位时间内的给药量成正比,3.关于稳态的高低限(波动度) 与给药间隔时间有关,41,时间(半衰期),血药浓度,负荷量给药对稳态血药浓度的影响,42,小结:多次给药的稳态血药浓度 药物从体内消除量与进入体内量相等时的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 多次给药后血药浓度达稳态的时间仅取决于药物的t1/2 (成正比)(约4-5个) 提高给药频率或增加剂量不能提前达到Css 首剂加倍可迅速达到Css,第六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一、消除半衰期(Half-life, T1/2),一般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反映体内药

12、物消除速度。 恒比消除t1/2与血药浓度无关。,一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45,半衰期(t1/2)的意义:,反映药物消除速度; 确定给药间隔、用药方案; 药物分类的依据: 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 5. 预测药物到达Css时间、消除时间。,46,二、表观分布容积(Vd)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或稳态时,按血药浓度(Co)推算体内药物总量(A)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Vd值与药物本身性质如pKa值、血浆蛋白结合率、与组织亲和力 等有关。,A(体内药物总量),C0(血药浓度),Vd =,47,推算药物体内分布情况

13、:,Vd = 5L Vd = 10-20L Vd = 40L Vd = 100L,血液4-5L 细胞间液10L 细胞内液28L,70kg体重, 全身总体液量:42L, 血浆中 细胞外液 全身体液 某一器官或组织,48,表观分布容积( Vd )意义:,1. Vd并非药物在体内真正占有的体液容积,仅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2. 推算体内血药浓度、药物排泄速度: Vd 排泄 3. 推测药物体内分布情况: Vd 药物进入组织,49,三、清除率(clearance, CL),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反映肝肾功能。单位:L/h 或 ml/min CL 与 消除速率常数(k)和 Vd 成正

14、比: CL= k Vd,50,四、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F),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药物的百分率。 A(进入体循环药量) F = 100% D(用药剂量) 静脉给药 F = ?,51,血管外给药AUC 绝对生物利用度 = 100% 静脉给药AUC 受试制剂 AUC 相对生物利用度 = 100% 标准制剂 AUC,静脉给药 F=100% 药物吸收入血的相对量:常用AUC衡量,52,生物利用度(F)的意义:,1.绝对F可评价同一药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程度; 2.相对F可评价同一血管外给药途径的某种药物制剂(不同剂型、不同厂家、批号)的吸收的情况,评

15、价药物制剂质量 或 生物等效性; (药学等同的药品,所含有效成分的F无差别) 3.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同一药物不同制剂AUC相等时,吸收快的药物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而高。,三个药厂生产的地高辛,54,某药剂量相等的三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比较,第七节 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Dosag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1、靶浓度(target concentration) 2、维持剂量(maintenance dose) 3、负荷量 (loading dose) 4、个体化治疗,主要知识点,简述:药物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pH对药物转运的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点;肾排泄特点;一级、零级消除动力学的概念与特点。 解释:首关消除、肝肠循环、肝药酶、t1/2、AUC、F、Vd、CL、Css 讨论:某患者因急性泌尿系感染服用复方新诺明,请问采用哪种给药方案疗效最快?说明理由 某药t1/2为2h,因病情需要中途增加剂量,请问需多长时间达到C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