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总论 (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99159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8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务会计总论 (1)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税务会计总论 (1)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税务会计总论 (1)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税务会计总论 (1)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税务会计总论 (1)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务会计总论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务会计总论 (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税务会计,第一章 税务会计总论,1. 税务会计的概念、对象、要素、任务、目标、基本前提和原则。 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本章学习要点,税务会计概念 税务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对纳税主体税款的形成、调整、计算和缴纳,即纳税主体涉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 是一门介于税收学和会计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是融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学知识于一体的特殊的专业会计。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共同构成现代企业会计的三大分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税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

2、特殊领域,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 税务会计并不要求纳税人在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之外再设一套会计账表。 税务会计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它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不符合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务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做调整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账簿或报告之中。,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前者是为保证收入,确保合理纳税;后者 反映企业整个 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前者仅限于涉税业务;后 者是整个生 产经营活动 的各方面,前者是税法、 会计准则和会 计制度;后者 会计准则和会 计制度,前者采用历史成本;后者还可以考 虑时间价值和币值变动情况,核算目的,核算依据,核算范围

3、,会计计量属性,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税务会计对象 税务会计的对象是指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概括地说,就是企业中凡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涉税事项,即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退补和罚没等经济活动的货币表现。 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税基础和计税依据(流转额、收益额、所得额、财产额等);税款的计算与核算;税款的缴纳、退补与减免;税收滞纳金和罚款、罚金。,将税务会计的对象进一步的分类,就形成税务会计要素,也是税务会计报表要素。 税务会计要素主要有: (1)计税依据:是指税法中规定的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又称税基。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款是各税种的计税依据与其税率的乘积。 (2)应税

4、收入: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税行为所取得的收入,即税法所认定的收入,因此,也可称为法定收入。,(3)扣除费用:税法所认可的允许在计税时扣除项目的金额,亦称法定扣除项目金额。 (4)应税所得额(或亏损额):又称应纳税所得额,即应税所得,是应税收入与法定扣除项目金额之间的差额。 (5)应纳税额:又称应缴税额,它是计税依据与适用税率(或单位税额)的乘积。,税务会计等式: 应税收入 扣除费用 = 应税所得 计税依据 适用税率(或单位税额)= 应纳税额 前者适用于所得税,后者适用于所有税种。,税务会计的特点: 1.法定性; 2.广泛性; 3.统一性; 4.独立性。,税务会计的目标 提供决策有用的

5、信息 具体目标:依法纳税(是税务会计的首要目标);提供会计信息,有助于税务决策;有助于进行纳税筹划。 税务会计的任务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按照国家的税法规定,正确核算所发生的涉税业务,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是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努力节税,寻求企业税收利益。,税务会计基本前提 纳税主体假设(taxable entity) 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年度会计核算假设(annual accounting)这是税务会计中最基本的假设。各国税制都建立在年度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某一特定业务的基础上。 纳税会计期间假设(taxable yea

6、r) 纳税会计期间也称纳税年度,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选定的纳税年度期间。 持续经营假设 (going-concern or continuity of operation) 货币时间价值假设 (time value of money),税务会计必须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会计。税务会计应在遵守一般会计原则的基础上,遵循其特有的原则。 税务会计的特殊性原则包括: 修正的应计制原则 应考虑税款支付能力以及确定性 以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法相一致原则 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的原则,配比原则 确定性原则 可预知性原则,税务会计方法,财务会计方法,设置会计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

7、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会计报表,纳税调整方法 计算税款方法 纳税筹划方法 纳税报告方法,税务会计特有方法,税务会计的科目设置,应交税费 账务处理,主要内容,应交税费,核算范围: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其他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税金,不在“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科目性质:负债类科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和已交税金的情况。贷方:反映企业已经缴纳的各种税金、出口应纳税金 以及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当月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留待下月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数额。

8、 余额:贷方,表示企业期末已经计提的应交而未交的税额,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账页设置:总账-三栏式账页 明细账-各不相同,明细科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应交营业税、应交资源税、应交所得税、应交土地增值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房产税、应交土地使用税、应交车船使用税、应交个人所得税、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账务处理:,(1)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各税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本科目。 实际交纳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 出售不动产计算应交营业税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营业税)。,(2

9、)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应交的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一并在“固定资产”等科目核算的: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土地增值税)。,实际交纳土地增值税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交的土地增值税,贷记本科目,同时冲销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3)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4)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所得税时:借记

10、“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交纳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第二章 纳税基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税收的概念,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掌握税收的分类;掌握税制的各组成要素,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的产生 (一)税收产生的条件 1.产生税收的前提条件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2.产生税收的经济条件私有财产制的存在和发展 (二)税收产生的过程 1.夏商周时期的“贡助彻”雏形阶段 2.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成熟阶段,税收,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而凭借政治权力,按照税法的规定,向个人或者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

11、 对概念的理解: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税;税收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税收的特点 税收的强制性 主要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强制征税。税收的强制性是最为明显的形式特点。,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有别于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有债务收入。 税收的固定性 国家在征税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征税对象及征税额度、征税方法等。 税收的三个特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统一的整体。,税收的分类 税收的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复杂的税制和税种进行归类。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分类,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农业税等。 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12、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等三大类。,按税收的计税依据分类,税收可以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 按税收与价格的依存关系分类,税收可以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最基本职能。 2、税收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3、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4、税收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税制构成要素,税制的构成要素,是指税法应当具备的必要因素和内容,简称税制要素。税制要素一般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计税依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罚则等。,税制构成要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13、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也叫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享有纳税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缴纳税款的主体,主要是指一切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 有些税款,为了有利于征收管理,由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或收取款项的单位和个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这样的按税法规定负有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称扣缴义务人,如个人所得税,多数项目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税制构成要素,征税对象、税目、计税依据 征税对象,也称纳税对象、征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目的物,也是缴纳税款的客体。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最主要标志。 对税种的纳税对象作进一步的划分,进行归类,这种归类就是税目,即

14、征税对象的具体化。税目体现了征税的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纳税对象的计量标准是计税依据,即课税依据。以纳税对象的价值单位计算时,其计税依据是从价计税;以纳税对象的数量计税时,其计税依据是从量计税;既以价值又以数量为依据计税,为复合计税。,税制构成要素,税率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了征税的深度。 目前我国常用的税率有: 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是一种应用最广、最常见的税率,一般适用于对商品流转额的征税。,税制构成要素,累进税率,是指按照纳税对象数额大小设置的逐级递增的系列税率,税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

15、而提高,即把纳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的税率(包括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以课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为单位,直接规定每一自然单位的固定税额。,(,税制构成要素 纳税环节: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应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间隔时间。 目前我国分为三种: 按期纳税:一般有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3个月。以1日、3日、5日、10日、15日为一个纳税间隔期的,必须在期满后5日内预缴,次月1日起10日内清缴;以1个月和3个月

16、为一个纳税间隔期的,必须在期满后10日内缴纳税款。,1.2 税制构成要素, 按次纳税:一般在应税行为发生后的7日内须将应纳税款缴纳入库。 按期预缴:以1年为一个纳税间隔期的,应该在年度内按期预缴,待年度结束后3个月(或4个月、5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纳税地点:是指纳税人在什么地方完成缴纳税款的义务,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减免税:是一种税收优惠,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的要求而对某些纳税人或特定纳税对象、应税行为给予免除部分或者全部纳税义务的一种特殊措施。 罚则:主要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减免税,减免税就是对税率所作的一种灵活延伸,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减税和免税。减税是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而免税则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税款。 起征点。是指对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数额的不征税,达到规定数额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是指对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即将纳税对象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