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97294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谷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C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2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

2、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3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统治者“无为而治”C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4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的“厩苑律”有这样的规定:负责饲养耕牛的厩苑,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者,赏赐田啬夫酒一壶,干肉十条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寸要对主事者处笞刑十下。材料不能说明当时( )A较为重视农耕畜力的保护 B耕牛在经济生活

3、中占有重要地位C已有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员 D铁犁牛耕是各地主要的耕作方式5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桑麻青氛氤。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有( )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农民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A B C D6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北朝青瓷比较成熟 B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来源

4、:学.科.网C宋代出现成熟的青花瓷 D明清时期瓷窑众多出现五大名窑7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8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村的劳动力出现富余C纺织技术的进步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9如图所示的“长安市长”在当时的主要职责应是管理( )A行政B军政C司法D贸易10据唐律疏议记载:“越坊市垣篱者

5、,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这反映了唐朝( )A出现了坊市混杂现象 B政府实行严格的商业限制政策C长安城的坊市多是楼阁建筑 D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11秦汉以来,历代政府对城市的管理制度,基本与乡村无异。然而唐宋之际,国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专门针对城市的管理制度。这是由于( )A城乡经济管理模式明显不同 B城市的经济特性日益凸显C政府财政收入倚重城市经济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速12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坡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崇仁坊成为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C崇仁坊成为长安

6、最繁华的商业区 D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13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欧航海家进行了从欧洲出发沿非洲直达印度和从欧洲向西航行发现美洲及环球一周的远航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成功开辟后( )A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速 B美洲成为世界商贸中心C世界各地文明相对孤立 D世界市场体系正式形成14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表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主要是因为( )A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 B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来源:学科网ZXXKC西欧社会的“寻金热” D西葡王室的政策推动1

7、5马克思把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变化定义为:“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下列不属于马克思所说的这场“大革命”带来的影响是( )A流通商品种类明显增多 B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建立C传统商品的交易量下降 D商路贸易中心发生转移16下列各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 )A引起“商业革命” B引起“价格革命”C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17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汇合到16世纪才开始,西方的影响到19世纪才得以加强。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缺乏( )A文明交流的技

8、术条件 B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C文明交流的历史基础 D文明扩张的经济动力18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客观上( )A促使亚非拉美国家的团结 B促使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结合C开始打破东西方贸易壁垒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19在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英国最终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A先进的社会制度对落后的社会制度的胜利 B英国海军实力的强大C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D海洋国家对大陆国家的胜利20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

9、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 )A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C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2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早期殖民 B宗教改革 C圈地运动 D工业革命22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营业的银行共有25家,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分行。各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更多,1904年共有50个殖民地银行和2279个分行;到1910年殖民

10、地银行增至72个,分行达5449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自由主义的盛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输出的带动 D垄断资本的膨胀23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人使用,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快在纺织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并迅速被推广到其他工业生产部门。这种情形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标志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 B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C垄断渗入英国社会生产领域 D确立了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24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一体化进程。世界一体化的框架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C物资和物种的交流 D交通和电信工具

11、革新2518世纪后,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攀升。1700年,英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1.7人,至1800年,则上升到2.5人。这一现象的出现( )来源:学&科&网Z&X&X&KA缩小了贫富差距 B维护了人民的权益C缓解了阶级矛盾 D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6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 )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 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27宋淑梯在司母戊鼎的X光检测及其铸造工艺一文中指出司母戊鼎的铸造是一项极其复杂困

12、难的铸造工程。在当时的简单协作的手工作坊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件人间奇迹。这反映了商朝( )A青铜器物种类繁多 B青州铸造技艺水平高C青铜器物数量巨大 D青铜器物以礼器居多281793年,中国清朝乾隆皇帝对来访的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宣称:“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勿需尔国制办物件。”从生产力角度看,上述看法的谬误在于:( )A自视“天朝上国” B无视工业文明 C隔绝于全球化潮流 D地主阶级的没落29清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中提到:“天下货财所积,则时时有水火盗贼之忧。独有田产,不忧水火,不忧盗贼。虽有强暴之人,不能竞夺尺寸,千万顷可以值万金

13、之产。”这一现象导致了:( )A商品经济日益萎缩 B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30有学者认为,第二次工业业革命后,世界上日益形成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农矿业生产国。该学者意在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B扩大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C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矛盾 D形成了世界分工的基本格局31从改良蒸汽机到电话机的发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前者的发明更多是经验的结晶,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这折射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A凸现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B以运用经验积累突破为特征C以机器动力革新为主要标志 D注重对传统科技成果的更新32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