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95906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9 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数数学学 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 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设集合则= = | = 2, , = |2 1 0) 122 , 是以 为直角

2、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1 A B C D 2 2 2 35 26 3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3已知直线和直线垂直,则实数的值为_ 1: 260laxy 2 2: 110lxaya a 14已知向量,若,则向量 与向量 的夹角为_ =( 1,3) =(1,)( 2) 15设函数,则函数的零点个数是_. () = 2, 0 1 , 0 () = () + 16半径为 4 的球的球面上有四点 A,B,C,D,已知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则三棱锥 9 3 体积的最大值为_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17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 为 1,且成等比数列. 1 , 3 , 4 (1)求数列的通项公

3、式; (2)设数列,求数列的前 项和. = 2 + 5 + 18已知函数. () = ( 6) + 1 22 (1)求函数的最大值; () (2)已知的面积为,且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若,求 的值. 4 3 () = 1 2 + = 10 19已知数列的前 项和满足. = 3 2 2 2,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为. 1 2 12 + 1 20(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是 =2cos,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 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 直角坐标系,直线 L 的参数方程是(t 为参数) = 3 2 + = 1 2

4、(1)求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和直线 L 的普通方程; (2)设点 P(m,0),若直线 L 与曲线 C 交于 A,B 两点,且|PA|PB|=1,求实数 m 的值 2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短轴长为 2. 22 22 :1(0) xy Cab ab 3 2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C (2)设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 为坐标原点,若,: l ykxmC,M NO 5 4 OMON kk 求证:点在定圆上.,m k 22函数. ()= + 1 2 2 +( 1) 2( R) (I)求的单调区间; () (II)若,求证:. 0 () 3 2 1 2019 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5、数学(文)试题 数数学学 答答 案案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则,选 C. = ( 1, + ) 【考点】本题涉及求函数值域、解不等式以及集合的运算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运算,是一道基础题目.从历年高考题目看,集合的基本运算,是 必考考点,也是考生必定得分的题目之一.本题与函数的值域、解不等式等相结合,增大了考查的覆盖面. 2C 【解析】 试题分析: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并将结论加以否定,所以命题的否定为:, (0, + ) 1 考点: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3A 【解析】 【分析】 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复数,可得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坐标,从而可得结果

6、. 5i 2 + i9 【详解】 ,对应点坐标为,在第一象限,故选 A. 5 2 + 9 = 5 2 + = 5(2 ) (2 + )(2 ) = 5 + 10 5 = 1 + 2 (1,2) 【点睛】 复数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运算要注意对实部、虚部的理解,掌握纯虚 数、共轭复数这些重要概念,复数的运算主要考查除法运算,通过分母实数化转化为复数的乘法,运算时特 别要注意多项式相乘后的化简,防止简单问题出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4C 【解析】 【分析】 由可得,利用双曲线的离心率求出,从而可得 的值,然后求解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2 2 2 = 1 = 1 = 2 【详

7、解】 由双曲线可得,离心率为, 2 2 2 = 1 = 1 = = 2 则, =4 1 =3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故选 C. =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方程、双曲线的离心率以及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意在考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 答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5B 【解析】 【分析】 由为图象的对称轴,可得,从而求得 的值,再利函数的图 = 3() 6 + = + 2, = ( + ) 象变换规律,以及诱导公式,可得出结论. 【详解】 根据函数为图象的对称轴, ()= (1 2 + )(| 0 = 详解: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像和直线, () = 2, 0 1 , 0 = 而函数

8、的零点个数即为 () = () + 函数的图像和直线的交点的个数, () = 2, 0 1 , 0 = 从图中发现,一共有两个交点,所以其零点个数为 2.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函数的零点个数问题,解决该题的方法是将函数的零点个数问题转化为函数图像交 点的个数问题来解决,从而将问题简单化,并且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1618 3 【解析】分析:求出ABC 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画出图形,判断 D 的位置,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面积为 9,可得,解得 AB=6, 3 3 4 2= 9 3 球心为 O,三角形 ABC 的外心为 O,显然 D 在 OO 的延长线与球的交点如图: OC

9、=,OO=, 2 3 3 2 6 = 2 3 42 (2 3)2 = 2 则三棱锥 DABC 高的最大值为 6, 则三棱锥 D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1 3 3 4 63= 18 3. 故答案为: 18 3 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球的内接多面体和体积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空间想 象能力转化能力. (2)本题求体积的最大值,实际上是求高的最大值,所以求高是关键. 17().() . = 5= 2 + 1+ ( + 1) 2 2 【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成等比数列则,将代入求出, 1,3,4 ( 1+ 2) 2 = 12+ 31 = 1, 1 即可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10、试题解析:(2)由(). 利用分组求和法可求数列的前 项和 = 2+ (1)在等差数列中,因为成等比数列, 1,3,4 所以 ,即 , 32= 14 ( 1+ 2) 2 = 12+ 31 解得. 因为 所以 1 + 42= 0 = 1, 1= 4,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 = 5 (2)由(1)知, = 5 所以. = 2 + 5 + = 2+ = 1+ 2+ 3+ + = (2 + 22+ 23+ + 2) + (1 + 2 + 3 + + ) = 2(1 2) 1 2 + (1 + ) 2 = 2 + 1+ ( + 1) 2 2 18(1) ;(2). 3 4 = 2 13 【解析】 【分析

11、】 (1)利用二倍角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余弦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将函数化为 () ,可得函数的最大值为 ;(2)由题意,化简得 = 1 2(2 + 6) + 1 4() 3 4 () = 1 2(2 + 6) + 1 4 = 1 2 ,从而得,由,求得的值, (2 + 6) = 1 2 = 3 1 2 = 4 3 + = 10、 根据余弦定理得. = 2 13 【详解】 (1) () = ( 3 2 + 1 2) + 2 1 2 = 3 2 + 1 2 2 = 1 2( 3 2 2 + 1 22) + 1 4 , = 1 2(2 + 6) + 1 4 函数的最大值为 . () 3 4

12、5 (2)由题意,化简得. () = 1 2(2 + 6) + 1 4 = 1 2 (2 + 6) = 1 2 ,. (0,) 2 + 6 ( 6, 13 6) 2 + 6 = 5 6 = 3 由得,又, 1 2 = 4 3 = 16 + = 10 ,或,. = 2 = 8 = 8 = 2 在中,根据余弦定理得. 2= 2+ 2 2 = 52 . = 2 13 【点睛】 以三角形为载体,三角恒等变换为手段,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为工具,对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进行考查 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类热点问题,一般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解答这类问题,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 诱导公式以及二倍角公式,一定要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特别是二倍角公式的各种变化形式要熟记于心. 19();() = 2 1 2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数列前 项和与的关系解答;()由()得,利用裂 1 2 12 + 1 = 1 (3 2)(1 2) 项求和法求得数列的前 项和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