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名词解释汇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809530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疾病名词解释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血管疾病名词解释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血管疾病名词解释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血管疾病名词解释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血管疾病名词解释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疾病名词解释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疾病名词解释汇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使心脏前向性排血减少,造成血液淤滞在体循环或肺循环产生的症状。随着对心功能不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人,心功能不全已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更重要的是由于多种神经体液因子的参与,促使心功能不全持续发展的临床综合征。新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可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两个阶段,前者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如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但无典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心功能尚属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 分级的 I 级,属有症状心力衰竭的前期,如不进行有效治疗,迟早会发展成有症状心功能不全。急性心功能不全:急

2、性心功能不全又叫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竭所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被定义为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肌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何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左心衰竭最常见。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和

3、(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瘀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在发生左心衰竭后,右心也常相继发生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全心衰竭,出现右心衰竭时,左心衰竭症状可有所减轻。心率失常:心率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的任一异常而言。可由各种气质性心血管病、药物中毒、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引起,部分心率失常也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 sinus arrhythmia)系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显著不规律,使心房和心室的节律也不规则。在同一导联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 P-P 间期与最短的 P-P 间期之

4、差超过 0.16s(也有学者主张超过 0.12s) 。患者一般无特殊症状。房室交接区逸搏和逸搏心律: 当窦房结或心房内的激动,不能按时传到房室交接区,其间歇超过交接区组织内潜在起搏点的自律周期的时限时,此潜在起搏点即发放冲动,由此引起的一次异位心搏,称为交接区性逸搏(junctional escape)。连续 3 个或 3 个以上的交接区性逸搏即构成交接区性逸搏心律(junctional escape rhythm) 。过早搏动:过早搏动(premature beat)亦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

5、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凡起源于窦房结以外部位 (如心房、房室结、希氏一浦肯野纤维系统或心室等)的快速心律失常,均称为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它包括房性、室性、结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加速的自主心律等。中医疾病发作,患者突感心中急剧跳动,惕惕不安,眩晕不宁,脉来急数,甚则四肢厥冷。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病理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thologic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

6、ardia, PPVT)通常称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此类室性心动过速多起自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其心电图特点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类似,两者常不易被鉴别,然而后者多发生在正常健康人,预后良好,因此由于完全迥异的病因,故两者的及时鉴别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对前者冠以“病理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名称,能更好地反映其本质。本型也称期外收缩(早搏)型室性心动过速。加速的异位自主心律: 加速的异位自主心律 (acceleratedrhythm)为潜在起搏点自律性的加速,亦称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常在 70130 次/min ,偶有慢至 60

7、 次/min 或快达 140 次/min 者。由于心率与窦性心率接近,发作的开始和中止常不易被察觉,因而有非阵发性 之称。按冲动发生部位可分为房室交接处性、心室性和心房性三类,心房性罕见。病窦综合症: 简称病窦综合征,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大多于 40 岁以上出现症状。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的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 (或)窦房结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病因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可能以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的特发性纤维化变性最常见。以心率缓慢所致的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尤其

8、是脑供血不足症状为主,如心悸、乏力、头晕、近乎晕厥甚至晕厥等症状。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时称为慢-快综合征 。治疗应针对病因 ,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诊,有时显脑供血不足症状如近乎晕厥或晕厥者宜安置按需型人工心脏起搏器,必要时再加用药物控制快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 7h,常小于 2

9、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 2 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持续的时间常很短,很快转为心室颤动,故心室扑动是心室颤动的前驱。心室扑动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之间的过渡型,也可与心室颤动先后或掺杂出现。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sinoatrial block,SAB)简称窦房阻滞。系窦房结周围组织病变,使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传出到达心房的时间延长或不能传出,导致心房心室停搏。由于它是激动产生后传出受阻或不能传出,所以属于传出性阻滞。 临床上按阻滞程度不同分为 3 度:一度窦房传导阻滞;二度

10、窦房传导阻滞;高度窦房传导阻滞和三度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 心房内传导阻滞 (intra-atrial block)简称房内阻滞,是指自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在心房内传导时间延长或中断,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传导阻滞。 正常窦房结发出激动是沿结间束传至房室结,同时沿房间束(Bachmann 束)从右心房传到左心房。当结间束和(或)房间束发生传导障碍,如传导延迟或中断时称为心房内传导阻滞。房间束的损害可能是房内传导阻滞的病理基础。 心房内传导阻滞部位可分左心房内阻滞和右心房内阻滞,以前者多见。按房内阻滞的表现形式有固定性房内阻滞和间歇性房内阻滞,以前者多见。按阻滞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性房内阻滞和

11、不完全性房内阻滞。目前较明确的心房内传导阻滞有四种类型: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心房分离、心房脱节);窦- 室传导;弥漫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 心室内传导阻滞指的是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分支前、后分支传导阻滞,临床上除心音分裂外无其它特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预激综合症: 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有预激现象者称为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或 WPW(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常合并

12、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预激是一种较少见的心律失常,诊断主要靠心电图。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 510s 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 15s 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 20s 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 5min 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 (Interventional treat

13、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 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心脏瓣膜病 : 心脏瓣膜疾病就是指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瓣膜因风湿热、粘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出现了病变,影响血流的运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的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最常受累的瓣膜

14、为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该病多发生于 2040 岁青中年,其中 2/3 为女性,多有风湿热史。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PBAV 用于治疗儿童与青少年主动脉瓣狭窄始于 1983 年。目前虽已成功应用于初生婴儿的主动脉瓣狭窄,但从总的来说由于球囊导管须由股动脉逆行通过狭窄的主动脉瓣口,操作上难度较大,且术中并发症较多,远期疗效也不十分理想,总的推广应用和疗效评价低于 PBPV。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是由于各种原因致心脏二尖瓣结构改变,导致二尖瓣开放幅度变小、开放受限或梗阻,引起左心房血流受阻,左心室回心血量减少,左心房压力增高等一系列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病因以风湿性最常见,在我国以北方

15、地区较常见,多发生于 20-40 岁,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根治药物,心脏介入手术及外科手术治疗可根治。心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消除病灶,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窦性心律失常有着很好的疗效。二尖瓣闭锁不全: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锁不全是由于反复风湿性炎症后所遗留的二尖瓣瓣膜损害,使瓣膜发生僵硬、变形、瓣缘卷缩,瓣口连接处发生融合及缩短,同时伴腱索、乳头肌的缩短、融合或断裂,造成二尖瓣的闭合不全,从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一系列改变。主动脉瓣狭窄: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系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后,引起主动

16、脉瓣的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和逐渐钙化,导致主动脉瓣狭窄和开放受限。多数同时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病变;而单纯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罕见。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是指心脏舒张期主动脉内的血液经病变的主动脉瓣反流入左心室,左室前负荷增加,导致左室扩大和肥厚。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狭窄: 三尖瓣狭窄(tricuspid stenosis)临床上少见,且绝大多数为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后遗损害,常合并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单纯三尖瓣狭窄罕见。三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三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通常与风湿热造成的其他瓣膜性疾病有关。心脏右侧房室间有三个活瓣,叫三尖瓣。房室与心内膜构成的活门只能向心室开,只让血液流入心室而不返流,三尖瓣狭窄即是关闭不全及渗漏的一种疾病。在所有瓣膜性心脏疾病中,这种疾病所占的比例还不到 5%。女性患这种疾病的比男性多。肺动脉瓣疾病: 先天性肺动脉瓣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肺动脉瓣狭窄(pulmonicstenosis),可合并心房、心室间隔缺损或主动脉骑跨;可继发或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