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93828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答案: 物理信息 物理过程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议一议:信息传递不像物质流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流那样是单向的,而往往是双向的,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出向输入的信息反馈。,答案: 种间 稳定,看一看:如何从结构和功能上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上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数量比例相对稳定,食物链、食物网相对稳定。从生态系统的功能上看: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答案: 结构和功能 自我调节 负反馈 干扰 物质、能量投入 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想一想: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哪种:恢复力稳定性

2、最强的是哪种? 答案:热带雨林 基础较好、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信息流模型(中国地图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又称信息流,此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消耗。但是信息流不像物质流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流那样是单向的,而往往是双向的,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出向输入的信息反馈。,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不仅是四个基本组成成分间及内部的流动,也不仅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水平的信息流动,而且生态系统所有层次、生物的各分类单元及其各部分都有特殊的信息联系。按照控制论的观点,正是由于这种信息流,才使生态系统产生了自动调节机制,赋予生态系统以新的特点。,化学信息的种类及破坏后

3、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提示】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和性引诱剂甚至粪便等均属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化学信息的破坏常导致群落成分的变化,同时它们还影响着群落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以及生物间的彼此联系。,1信息的种类,2.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 信道(信息传输)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 生态系统信息流动的基本模式:,3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4.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1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是( ) A信息素 B有机酸 C孔雀开屏 D温度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均为物理信息,信息素、有机酸为化学信息,孔雀开屏则为行

4、为信息。 答案:D,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农业害虫的出生率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解析:农业生产中除利用信息传递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外,还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答案:B,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

5、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图解:,(4)稳定性的比较,(5)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

6、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要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比较如下:,特别提醒:生物圈的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 生物圈中生物间复杂的营养关系是生物圈稳态维持的根本原因。 源源不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生物

7、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3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的结果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用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受四季更替作用的影响 解析: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C,4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得到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结构不可破坏性 D功能绝对稳定性 解析:草地发生火灾,说明遭到破坏,第二年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得到恢复,即恢复了原状,符合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答案:B,【例1】(2009海南卷,24)某种植物上栖

8、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思路点拨:植物释放的物质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

9、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通过感知蛛网的震动来实现的,属于物理信息。物质X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所以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能驱赶乙昆虫,使乙昆虫减少,所以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题后反思: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判断的关键是分析信息传递的过程,并且是作用于接受信息的对象上的过程。此类题目出错的原因是只看到表面现象,不对具体的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就会错答。,【例

10、2】(2009天津卷,5)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B C D 思路点拨:分别比较甲生态系统和乙生态系统的曲线与气候的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由图可知,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

11、合,所以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新的物种的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 答案:B,试题探源: 例2与2008年四川卷的第3题相似: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 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这两道题均考查生态

12、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故该题答案为B。,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实验原理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将少量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封的生态缸中,便形成一个人

13、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 (3)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3基本操作要求 (1)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2)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如果生态缸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则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强,在没有巨大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例】(实验设计)为观察生态系统的

14、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原因是 。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原因是_。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 _; _。,思路点拨:密闭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为消费者浮游动物和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泥沙中含有微生物分解者,可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瓶内物质循环。乙瓶缺光,丙瓶缺分解者,两者都不能长久地维持稳定,甲瓶无小鱼较丁瓶有小鱼稳定的原因可能是生态瓶较小,小鱼的存在和长大会引起生物间的竞争加剧,打破原有的平衡。,自主解答:_ _ _ 答案:(1)下降 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 (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 (3)减少 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 (4)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