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颅面部生长发育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92756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正畸学颅面部生长发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口腔正畸学颅面部生长发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口腔正畸学颅面部生长发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口腔正畸学颅面部生长发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口腔正畸学颅面部生长发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正畸学颅面部生长发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正畸学颅面部生长发育(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颅面部生长发育,口腔医学院 正畸科,概 述,(一)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生长 (growth):活体体积或数量的增加或变化;由细胞分裂数目增加、细胞间质增长所致,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或变化,一般是指量的变化。 发育(development):指组织增长的程度及形态的完成,表现为细胞脏器功能上的分化和成熟过程,是指生理上的变化过程,质的变化。,生长发育型与组织系统,一般型(I型):包括肌肉、骨骼、身高、体重、颌面部均沿此型进行生长发育,呈“S”状进行。 神经系统型 (II型):表现为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颅底的生长发育也属此型。 性器官型(III型):在青春期以后,显示明显的生长发育。 淋巴系统

2、型(IV):以胸腺、淋巴等组织为代表,青春期来临前夕生长达到顶峰。,机体生长的快速期与慢速期,出生 快速期 5、6岁 缓慢期 女性10岁左右 男性12岁左右 青春发育期 女性14-16岁左右 男性16-18岁左右 缓慢期 发育完成 女性18-20岁左右 男性24岁左右,遗传与环境: 遗传(heredity):为生物体的基本特性之一,在亲子代之间存在着形态和结构上的相似点,但又非完全相同。 环境(environment):指生物体出生后,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各种条件 牙畸形是口腔及颅面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发育畸形。 错畸形 正常生长发育受阻,生长发育与生理龄,骨龄: 手腕骨片、颈椎 牙龄 第二性征龄

3、形态学年龄:身高,MP3,牙龄 乳、替、恒牙期 替牙早、晚期 恒牙初期,第二性征 男性:胡须、声音、喉结 女性:初潮、乳房,颅面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人体测量: 通过颅面某些固定点进行测量。 组织切片:主要对出生前胚胎颅面部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 X线头影测量:研究生长发育的常用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骨生长。 种植体法:结合X线头颅定位片,以金属钉位参照点,研究颌骨的生长发育。,头影测量,颅面的生长发育,出生前的颅面发育 出生后的颅面发育,出生前的颅面发育,颅部的发育:人类颅骨的发生以膜性颅开始,胚胎2个月产生骨化中心。 第2个月的胎儿:面部、肘、膝部、手指及脚趾开始成形

4、,骨骼开始强健。胎儿初有轻微动作。胎儿长约3厘米,重约1克。,面部的发育:人类的颅面由额突、第一腮弓发育而来。 2个下颌突、2个上颌突、2个侧鼻突和1个中鼻突: (1)面部各突起生长、分化 (2)各突起的联合,各突起的联合,上唇的形成:2个球状突与两侧的上颌突各自联合组成(胚胎第6周) 硬腭的发育:胚胎第8周形成,在胚胎第6、7周面部各突起开始融合时期,如果受到各种影 响而出现融合不全或不融合,则会出现唇、腭裂,出生后颅面的生长发育,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 (1)软骨间质及表面增生:由细胞产生软骨,软骨钙化 (2)骨缝的间质增生: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及间质而成为成骨基质,后者钙化成新骨,增大骨体

5、积。 (3)骨的表面增生:骨表面以沉积方式,外侧增生新骨;骨内部进行陈骨吸收。,出生后颅面的生长发育,颅部的生长发育: 前后径增长,主要靠颅底软骨生长 颅部上下径及前后径增大,主要靠颅骨骨缝的生长 其次是骨面的表面生长 颅底的生长发育 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蝶骨间软骨和蝶枕软骨结合。 面部的生长发育 出生时面部以宽度为最大 出生后的增长以高度为最大,深度次之,宽度又次之。,颅面部三个软骨生长区: 鼻骨(终生不钙化) 颅底(蝶骨枕骨之间及枕骨各部分之间) 髁突(头骨中最后停止生长活动者),Brodie 颅面的生长发育特点,(1)面部生长型,在儿童发育早期即确定,以后增长基本按定型轮廓而扩大; (2

6、)增长进行的过程中,头部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 (3)增长进行的过程中,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颅底的Bolton平面保持恒定不变的角度 (4)由蝶鞍中心通过上第一恒磨牙至颏部,画一条直线,可以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合方向; (5)上第一恒磨牙较其他任何部位更为恒定; (6)头颅增长速度,随年龄而递减。,面部的生长发育,面高度: 3岁已完成73%, 56岁到青春期之间的生长为16%, 剩余的11%为青春期快速期的生长量. 且后部比前部增长量大. 面宽度: 上面宽(颧弓间距): 2岁时完成成人的70%, 10岁时完成90%. 下面宽(下颌角间距): 主要在生后5年间形成. 面深度: 面

7、下部较面中部增长较多, 面中部较面上部增加较多,这是面部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规律.,颅面的生长发育特点,比例变化 头颅与身长之比 1岁占身长1/4 17岁占身长15-18% 颅部与面部之比 1-2岁颅部快速生长 6岁颅部达成人90%以上 10-12岁接近成人,颅面部发育和全身的关系,第一快速期: 3周7个月 乳牙萌出 第二快速期: 47岁 第一恒磨牙萌出 第三快速期: 1113岁 第二恒磨牙萌出 第四快速期: 1619岁 第三恒磨牙萌出,颌骨的生长发育,上颌骨的生长发育 上颌骨由第一鳃弓的上颌突, 侧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 上颌骨与颅骨相连,主要是向下,向前及向外生长.,上颌骨长、宽、高增长机

8、制 长度: 四个骨缝 (额颌缝,额颌缝, 颧颞缝, 翼腭缝)骨质沉积 上颌骨唇侧增生新骨,舌侧吸收陈骨 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 大量增加上颌骨长度 腭骨水平部后缘新骨增生,(2)宽度: 骨缝成骨 乳恒牙在牙槽骨唇舌向、颊腭向位置的变化,使上颌骨前后向及宽度增加。 上颌尖牙间宽度在6-8岁时,宽度增长迅速,12岁近完成。 上颌磨牙间宽度在10-12岁接近完成。,(3)高度 颅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长而向下向前生长,使高度增加 牙槽骨表面增生新骨 腭盖表面增生,鼻底吸收陈骨,使腭盖高度增加 从婴儿到成人,腭顶高度增加10毫米。,下颌骨生长发育,结构: 按解剖分:下颌体、下颌支、牙槽骨 按功能分:基础部

9、、功能部,下颌骨生长方式 软骨成骨:髁状突 骨表面增生:髁突以外,长度、宽度和高度生长 长度增生机制 (1)下颌骨外侧增生新骨,内侧吸收陈骨。 (2)下颌支后缘增生新骨,前缘吸收陈骨 (3)以磨牙区最多 宽度增生机制 (1)下颌骨外侧面增生新骨,内侧面吸收陈骨。下颌尖牙间宽度11岁以后不再增加。 高度增生机制 (1)髁状突、喙突增生新骨。 (2)牙槽突增高 (3)下颌骨下缘少量增生。 下颌骨形态变化 主要是下颌角的变化.,牙齿、牙列与的发育,的发育,萌牙前期: 上下颌龈垫 乳牙: 婴儿6个月-7个月开始萌出, 2.5岁全部萌出。 特点:1. 前牙的关系: 覆盖浅,有较深的覆。 2. 生长间隙和

10、灵长间隙的出现,利于恒牙替换。 3. 咀嚼力对颌骨的增长及恒牙的萌出是一种功能刺激。 4. 大多数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较多。,替 牙 ,牙齿萌出时间和顺序 替牙期:6-7岁开始替牙,11-13岁替牙完成。 顺序: 上颌: 6 1 2 4 5 3 7 8 下颌: 6 1 2 3 4 5 7 8,替牙间隙 替牙间隙: 上颌单侧约0.9-1mm, 下颌单侧约1.7-2mm.,牙齿萌出特点 (1)左右两侧同名牙成对萌出 (2)下颌牙齿早于上颌牙齿 (3)有一定时间顺序。,乳恒牙交替中的间隙补偿,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生长间隙,灵长间隙)。 替牙间隙的调节作用。 恒切牙萌出时更偏向唇侧。 尖牙间之牙

11、弓宽度增宽。 双尖牙萌出时较乳牙偏向颊侧,增加了牙弓宽度。 乳牙恒牙的大小比例协调。,替牙期暂时性错,上颌中切牙间少量间隙 上颌侧切牙萌出时牙冠向远中倾斜 切牙萌出时可有轻度拥挤 第一恒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 前牙深覆,恒 牙 ,覆:下中切牙的切缘咬于上切 牙的腭侧面的切1/3与中1/3交接处 尖牙、磨牙关系:上颌尖牙咬在下颌尖牙远中及第一双尖牙的近中。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咬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 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除上颌第三磨牙和下颌中切牙与一个对牙接触外,其余上下颌牙均与2个对牙向接触。,牙龄(Hellman), 乳牙列 完成前

12、期 A 乳牙列 完成期 C 第一恒磨牙开始萌出期 A 全部第一恒磨牙及前牙萌出完成期 B 乳磨牙脱落、后继前磨牙萌出期 C 第二恒磨牙开始萌出期 A 第二恒磨牙萌出完成期 C 第三恒磨牙开始萌出期 A 第三恒磨牙萌完完成期,与咬合两个概念,:上下牙弓处于静止状态时,上下颌牙齿接触关系。 咬合:一种运动状态,下颌运动中在不脱离接触的条件下,上下牙弓从一个位到另一个位的变化过程。,的建立,影响发育的因素: (1)牙齿的正常发育、萌出及功能。 (2)牙槽骨、颌骨及整个颅面的正常发育 (3)机体的发育 (4)遗传 (5)动力平衡,建的动力平衡,牙弓前后动力平衡 牙弓内外动力平衡 牙弓垂直向动力平衡,位与颌位 前伸 侧方 正中位 后退接触位 ,总结,How to lear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o you want to be a good father or mother?,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口腔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