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课件07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92743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马克思主义课件07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课件07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课件07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课件07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课件07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马克思主义课件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马克思主义课件07(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是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组织路线民主集中制 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内原因,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经济发展缓慢、停滞,人民生活处于较低水平,国际原因,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速度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

2、,迫使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第一次为19451955年,是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第二次为19551965年,是以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的进军;,第三次为19651975年,是以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战后科技革命内容:,第四次为19751985年,是以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第五次为1985年至今,是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

3、命。”,改革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革命。,中国改革的性质:,“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改革同革命一样,具有解放生产力的意义;,改革的深刻性、艰巨性决定了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的全面性、广泛性表明了改革是一场革命。,为什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

4、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一)中国改革的基本历程,播放伟大的历程02之30年改革的回顾,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1984年至199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3年至2002年),01,02,0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3年至今),04,中国改革的历程:,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传统社会主义观念:,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由此开始,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不再被视为两个截然对立的东西

5、了。党和政府认识到两者必须结合,但在结合中不是平等的结合,而是有主与次的问题,即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之间有个“排座次”的问题。,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外宾时讲:“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结底是社会主义的

6、,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1981年11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认识到“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应当是:在坚持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国家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和运用价值规律”。因此,“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原则开始形成。,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原则,指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

7、市场调节各自的范围和界限。”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才得以沿着放权让利、双轨并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方向进行改革。,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利用价值规律,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的4个基本点:“第一,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第二,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生产和交换,主要是农副产品、日用小商品和服务修理行

8、业的劳务活动,它们在国民经济中起辅助但不可缺少的作用;第三,实行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第四,指导性计划主要依靠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来实现,指令性计划则是必须执行的,但必须运用价值规律。,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问题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样,从理论上确认了市场机制作用的中枢地位,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

9、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 邓小平,(二)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的内容是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还涉及政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中国的改革仅仅是经济改革,你说,对吗?,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开放各项具体政策和措施姓“资”姓“社”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评价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初级阶段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三句名言:“改革是的一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20世纪90年代以后,江泽民系统地分析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它们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正确处理改革

11、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稳定是前提和保障 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无从进行。,改革是动力 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发展是目的 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保持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既要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又要为经济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

12、、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主要经验与原则,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促进;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是三者的重要结合点。,改革步入“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愈益迫切,改革协调性要求增大;,政府改革成为焦点,改革推动者成为改革对象,改革阻力增大;,在改革目标选择上,公平取代效率的地位,改革难度加大。,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改革和开放紧密相连,一方面,邓小平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都称作改革;另一方面,他又把改革政策也称为开放政策。开放既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 1

13、980年邓正式使用“对外开放”的表述;, 1984年,中央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对内对外,两个开放,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缺少哪个也不行。,(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政策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依据一,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指出,我们坚决抵制和批判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朽制度和思想作风,但这并不妨碍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通过总结中外经济发展历史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下,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依据二,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国际分工、国际

14、经济合作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理论的高度概括。,从1955一1970年日本共引进38800项技术,其中50年代每年平均233项, 60年代每年平均猛增为1090项,而70年代每年平均高达2091项。引进这些先进技术仅付出60亿美元,而研究这些技术需1800一2000亿美元,既节省了资金,又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950年至1970年,日本共引进外国资本126亿美元,向国外借款67亿美元,外国证券投资59亿美元。虽然外资在日本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并不很大,每年不超过5,但由于日本的资本输入是和技术引进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对日本工业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设计,德国,车身薄板,日本,变速器,

15、加拿大,美国,发动机,澳大利亚,轮胎,韩国,20多个国家,它说明什么?,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深化和加强。,我国的对外开放阶段,(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全方位开放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全方位开放,多层次开放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

16、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边、沿江地区,内陆省区,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领域。,所谓宽领域,即从市场来说,对各种国际市场开放。如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从部门来说,拓宽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如能源、交通、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2001年12月我国入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贸易地位,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56万亿美元,是1978年的123倍,1950年的2250倍。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由1978年的第32位提升到第3位。我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由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