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名题---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09270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校名题---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百校名题---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百校名题---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百校名题---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百校名题---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校名题---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校名题---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品解析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阳高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硝化甘油在体内能够分解出大量硝酸,会促进血管扩张,防止血管栓塞,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B.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C. 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而青花瓷、玻璃、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 生物炼铜法就是利用某种能耐受铜盐毒性的细菌,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性的铜盐,从而使铜的冶炼变得成本低,污染小,反应条件十分简单【答案】A【解析】【详解】A、硝化甘油在体内能够分解出少量的NO,极少量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会促进血管扩张,防止血管栓塞,故A说法错误;B、侯氏制碱法

2、发生NaClCO2H2ONH3=NaHCO3NH4Cl,其中NaHCO3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NaHCO3晶体析出,故B说法正确;C、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而青花瓷、玻璃、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C说法正确;D、利用生物炼铜法把不溶性的硫化铜氧化,硫从负二价被氧化成正六价,最后转化成可溶的硫酸铜,成本低,污染小,反应条件十分简单,故D说法正确。2.下列实验对应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解释或结论A室温下,向含少量FeCl3的CuCl2溶液中加入铜屑,充分搅拌,过滤,得蓝色溶液除去杂质FeCl3得到纯净的CuCl2溶

3、液B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变黑,放热,体积膨胀,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CH2O2、SO2分别加入或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均褪色前者表现还原性,后者表现漂白性D在少量无水乙醇中加入金属钠,缓慢生成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CH3CH2OH是弱电解质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加入铜发生的反应为:2Fe3+Cu =2Fe2+ 2Cu2+,产生新的杂质离子Fe2+,故A错误;B反应生成C体现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生成SO2和CO2体现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B正确;CH2O2、SO2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均体现出还原

4、性,故C错误;D乙醇属于非电解质,且与该实验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本题选B。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7gH2O2所含非极性键数目为0.5NAB. 标准状况下,H2和CO混合气体8.96L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消耗O2分子数为0.2NAC. n(H2CO3)和n(HCO3-)之和为1mol的NaHCO3溶液中,含有Na+数目为NAD. 100gCaS和CaSO4的混合物中含有32g硫,则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75NA【答案】C【解析】【详解】A、H2O2的结构式为HOOH,17gH2O2所含非极性键的物质的量为17g34gmol11=0.5mol,故A说法正确

5、;B、H2燃烧的方程式为2H2O22H2O,CO燃烧的方程式为2COO22CO2,等物质的量H2和CO燃烧耗氧量相同,即8.96L该混合气体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8.96L22.4Lmol1=0.2mol,故B说法正确;C、根据物料守恒,n(Na)=n(HCO3)n(H2CO3)n(CO32),n(Na)=1moln(CO32),故C说法错误;D、32gS的物质的量为32g32gmol1=1mol,则n(Ca)=1mol,Ca的质量为1mol40gmol1=40g,n(O)=(100g32g40g)=28g,即n(O)=28g16gmol1=1.75mol,故D说法正确。4.下列是三种有机物的结

6、构简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有机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 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都只有2种C. 三种物质中,其中有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D. 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被氧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只有阿司匹林中含-COOC-,可发生水解反应,而另两种物质不能水解,A错误;B、阿司匹林的苯环上有4种H,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4种,而另两种物质苯环上有2种H,则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都只有2种,B错误;C、三种物质中,分子式均不相同,则三种物质均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D、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就是氧化反应,D正

7、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5.短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C的原子序数的差为8,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ABCSClO,故A错误;B、Al的氧化物是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不溶于氨水,故B错误;C、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ClO4,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2SO4,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Cl的非金属性强于S,即HClO4的酸性强于H2SO4,故C正确;D、四氧化三铁能与Al反应得到铁单质,但不是工

8、业上大量生产铁的方法,工业上冶炼铁单质的方法是Fe2O3与CO的反应,故D错误。6.银一 Ferrozine法检测甲醛(HCHO)的原理为在原电池装置中,氧化银能将甲醛充分氧化为CO2;Fe3+与产生的Ag定量反应生成Fe2+;Fe2+与 ferro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Ag2O+4H+4e=4Ag+2H2OB. 中,溶液中的H+由正极移向负极C. 理论上消耗的甲醛与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 中,甲醛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小【答案】C【解析】【详解】A.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C

9、HO-4e- + H2O= =CO2+4H+,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Ag2O+4H+4e- =4Ag+2H2O,故A错误;B.中,溶液中的H+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B错误;C.存在关系式:HCHO4Ag4Fe2+,故理论上消耗的甲醛与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4,故C正确;D.甲醛浓度越大,理论上生成Fe2+的浓度越大,进而得到有色配合物的浓度也越大,溶液吸光度越大,故D错误。故选C。7.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的数量级为B

10、. 除反应为Cu+Cu2+2=2CuClC. 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效果越好D. 2Cu+=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答案】C【解析】AKsp(CuCl)=c(Cu+)c(Cl),在横坐标为1时,纵坐标大于6,所以Ksp(CuCl)的数量级是107,A正确;B除去Cl反应应该是Cu+Cu22Cl2CuCl,B正确;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Cl效果越好,但同时溶液中,Cu2浓度也增大,会在阴极被还原为Cu,影响炼锌的产率和纯度,故C错误;D在没有Cl存在的情况下,反应2CuCu2Cu趋于完全,D正确,答案选C。8.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剧毒

11、物质。一旦泄漏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过硫酸钠(Na2S2O8)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已知:氰化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化学式为NaCN,有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生成氰化氢。(1)请用最常见的试剂和简单操作设计实验证明N、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_(只说明操作及现象)。(2)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工业制备过硫酸钠的反应原理如下:主反应:(NH4)2S2O82NaOHNa2S2O82NH32H2O副反应:2NH33Na2S2O86NaOH6Na2SO46H2ON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原

12、理在实验室制备过硫酸钠,并检测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是否达标排放。【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8。(3)欲控制通入O2的通入速率,采取的有效措施为_(答一条)(4)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持续通入装置c的原因是_。(5)上述装置中还需补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有_(填字母)。A温度计 B洗气瓶 C水浴装置 D酒精灯【实验二】测定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已知: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 mgL1。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实验如下:取100.00 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

13、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104 molL1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 mL。(6)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7)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浓度为_mgL1。(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1). 取碳酸钠粉末于小试管中,滴加稀硝酸,产生无色气泡 (2). CN-+H2O2+H2O=HCO3-+NH3 (3). 控制调节双氧水的滴加速度、调节双氧水的浓度、控制开关K2的大小等等 (4). 将反应产生的NH3及时排出,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5). ACD (6). 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黄色沉淀,半分钟内沉淀不消失 (7). 0.147【解析】【详解】(1)利用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取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粉末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产生无色气泡,推出硝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即N的非金属性强于C;(2)处理后得到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气体为NH3,另外得到一种酸式盐,即该酸式盐为NaHCO3,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